动力圈拓展项目最高纪录(被玩坏的拓展项目四)
动力圈拓展项目最高纪录(被玩坏的拓展项目四)以上是我的真实经历,相信也是第一次看到和听到动力圈的人真实想法,肯定有人会说:“你不会做,所以你才诋毁这个项目”,你恰恰搞错了,我不是全中国最早做这个项目的一批人,但我绝对是全重庆第一个做这个项目的人。虽然残酷,但是真实,我们自己可以试着脑补一下这个场景。"天啊,这是造魔障了吧,你们做拓展就是这样洗脑所?”实话说,那一瞬间真让我无地自容,原来我们在大众眼里是这样的存在,以前还觉得自己多牛的。试想一下学员结束回到家,老公或老婆问他:“今天你们拓展做了点啥子?”,回答说“摇圈圈摇了几千哈”,你觉得要是你是这个老公或者老婆,你一定会说“你脑壳有病吗?你怕是遭霉倒了哟!”
我翻朋友圈的时候最怕翻到2种视频:一种是团队展示,一群人摆出各种造型声嘶力竭地喊口号!另一种动力圈,巨大的音乐声中,一群人围成一个圆圈使劲地摇,旁边还有彩旗飘摇!
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司空见惯,觉得很正常,直到有一次我跟生活中的朋友聚会,刚好刷到这个视频,身边的朋友听到声响凑过来问:
“这群人在做啥子哟?”
我回答说“在做一个拓展项目叫动力圈”,我朋友听了后,砸了下嘴说:
"天啊,这是造魔障了吧,你们做拓展就是这样洗脑所?”
实话说,那一瞬间真让我无地自容,原来我们在大众眼里是这样的存在,以前还觉得自己多牛的。
试想一下学员结束回到家,老公或老婆问他:“今天你们拓展做了点啥子?”,回答说“摇圈圈摇了几千哈”,你觉得要是你是这个老公或者老婆,你一定会说“你脑壳有病吗?你怕是遭霉倒了哟!”
虽然残酷,但是真实,我们自己可以试着脑补一下这个场景。
以上是我的真实经历,相信也是第一次看到和听到动力圈的人真实想法,肯定有人会说:“你不会做,所以你才诋毁这个项目”,你恰恰搞错了,我不是全中国最早做这个项目的一批人,但我绝对是全重庆第一个做这个项目的人。
2015年的时候,我把我的徒弟田猛叫到重庆帮我一起执行一个培训,当时在沙坪坝民兵训练营,那个是重庆天晴的核心基地,由于田猛经常全国到处游走,学会了不少新项目,他跟我说:“师傅,我有一个新项目,还不错,我做给你看一下”,我说那做一下看吧,然后我就第一次看到了“动力圈”,一起看到的还有天晴的教练,后面我就马上在他们教练的朋友圈里看到了“动力圈”。
这基本上是一看就会的项目,所以很快有人看了我做过后马上就传开了,甚至稍有点经验的培训师连看的不用看,听一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同类型的项目还有“搓手”“锯大树”等项目,我不知道这个项目的源头在哪里,但我依稀感觉应该跟教练技术有些关系。
后来就是每个拓展基地都在做摇动力圈,我也从此再也不做这个项目了,别人问我,我都是习惯性地说:“对不起,我不会!”
“动力圈”之所以流行起来,除了项目简单易学外,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容纳人数无上限,完美的解决了“毕业墙”等传统拓展结尾项目人数的限制,最多的我看到过几千人摇动力圈,再加上场面感又强,弄个航拍,加点特效,看起来一下子高大上起来,所以一下子就成了这些年最火的拓展项目。
我不知道现在一般怎么做,因为我很少有机会去看别人做拓展,但最先我做的时候会加“背景故事的描述” 什么是“团队动力”,“团队的阻力”又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样给团队提供动力,怎么样战胜阻力等理论的导入,再开始挑战,说得直接一点:“你要人家吃苦,首先给人家说清楚吃苦有什么意义吧”,不然,人家中途撂挑子怎么办?
经过我们反复的测试,大部分学员的“心理极限点”应该是在2000-2500下左右,只要过了这个极限点,就会变得轻松,然后再过在1000-1500又会达到第二个极限点,考虑到天气、学员身体情况,一般设定在3500-4000区间,经过一次极限点就可以了,所以那些按年份来摇的,我想说人家真的不会有感觉,因为极限都没到,当然那种上万的,我不发表评论,我只能说你最好考个证,不然出了事情有点麻烦,因为你不是持证上岗要负刑事责任。
动力圈的目的其实是帮助学员去面对恐惧,挑战恐惧,去体验极限过后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所以它应该是一个激励型的“正峰值项目”,是帮助学员建立信心,开发潜能的项目,我知道很多培训师在结束后会很多情感引导,最终让大家相拥而泣,场面非常感人,这个无可厚非,取决于个人能力。
我一贯认为“情感高峰”体验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被培训师感动”,这种需要老师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有非常强的情感引导技巧。第二种是“被别人感动”,所有一切带惩罚性质的项目都是为了实现这点。第三种是“被自己感动”,这是我最认同的也最喜欢的方式,“喜极而泣”的感觉最走心,也是我现在坚持“心拓展”原因。
最初之所以看中“动力圈”就是因为它能让人“喜极而泣”,但我忽略这个项目的本质属性如同“拓展三宝”一样——“一看就会”,所以现在不但拓展公司会,客户也会,部队的教官也会,甚至非洲的外国友人也会了。
如果简单项目缺乏“前期引导”和“意义解释”,不管是“动力圈”“挑战魔王”“搓手”等,学员是没办法抵抗旁人的非议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了什么,这也是但旁观者认为是“洗脑”,学员也认为是“洗脑”的原因,因为学员没办法辩驳。
为什么最近几年拓展的形象一落千丈,不是因为项目老旧的原因,实际上我们年年都推出了新的项目,但我发现这些项目都有一些共同点:“简单、易学、道具多、动起来”,为什么老是这些项目会被流行起来,而其他有深度、有思考的项目却没有流行起来,这不是客户的原因,因为客户不知道我们到底有多少“存货项目”。
但是,缺失了“反思”项目,只剩下鸡血项目的拓展,还符合“体验式学习圈”的“体验——反思——理论——运用”的逻辑吗,叫“团建”倒是可以,因为“团建”的核心只是“体验”。
网络照片,非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