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水利隐患排查亮点工作(上下联动接地气)

水利隐患排查亮点工作(上下联动接地气)突出水源建设。按照“水源优先、整体配套”思路,系统围绕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和山塘、河坝、泵站等重点,优先完成已实施除险加固的小型水库灌区主要干支渠“肠子工程”节水改造,充分挖掘骨干水源灌溉潜力。 坚持规划先行。以水利规划委员会为龙头,整合涉水项目,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规划、统一监督、统一账户、统一验收”。 ——郴州破解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瓶颈” 华声在线7月18日讯 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2015年以来,郴州市各级水利、财政部门抢抓机遇,勇于担当,坚持创新机制,建管并重,共有7个县(市、区)开展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呈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良好局面,如期完成年度任务,打通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受到当地农民群众广泛欢迎。 科学规划,“抓大”不“放小”

水利隐患排查亮点工作(上下联动接地气)(1)

实施小农水项目后,郴州市很多农田实现旱涝保收。邓亮斌 摄

水利隐患排查亮点工作(上下联动接地气)(2)

小农水项目给郴州农民带来丰收的希望。 邓亮斌 摄

水利隐患排查亮点工作(上下联动接地气)(3)

桂东县普乐镇东水村河道整治项目。 刘述勇 摄

创新机制 建管并重

——郴州破解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瓶颈”

华声在线7月18日讯 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2015年以来,郴州市各级水利、财政部门抢抓机遇,勇于担当,坚持创新机制,建管并重,共有7个县(市、区)开展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呈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良好局面,如期完成年度任务,打通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受到当地农民群众广泛欢迎。

科学规划,“抓大”不“放小”

坚持规划先行。以水利规划委员会为龙头,整合涉水项目,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规划、统一监督、统一账户、统一验收”。

突出水源建设。按照“水源优先、整体配套”思路,系统围绕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和山塘、河坝、泵站等重点,优先完成已实施除险加固的小型水库灌区主要干支渠“肠子工程”节水改造,充分挖掘骨干水源灌溉潜力。

创新机制,“统揽”不“包揽”

创新投入机制。郴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各级财政和受益群众筹措8000余万元,将“民办公助、先建后补”落到实处。

创新立项机制。郴州市水利局、财政局出台《关于推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村遴选机制的指导意见》,全市共有183个村分享了改革红利,让项目安排更加规范,资金分配更加透明。

创新建设机制。5个县(市、区)推行“四自两会三公开”新机制,群众按照用水习惯和轻重缓急自选确定项目建设内容,更接地气;采用“自选、自建、自管、自用” 模式,建设管护主体责任更明确。

建管并重,“放手”不“撒手”

加强技术指导。农民群众成为建管主体后,任务更重了,责任更大了。项目实施前,水利、财政部门深入一线,采用照片对比、现场观摩等方式,从施工工序、质量要点等环节进行面对面指导培训。

严格竣工验收。统一验收标准,对不达标的限期整改,否则取消奖补资金。

强化群众监督。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定建设项目,公开选举成立理事会,接受群众监督,资金使用公示公开不少于7天以上。

落实管护责任。项目完成后,山塘以承包、租赁方,河坝、泵站、渠道以农民用水户协会,高效节水项目以专业合作社,水库灌区以水库管护员为主体,落实管护责任。

(邓亮斌 张景)

北湖区 以奖代补 先建后补

以往的项目建设,不管大小,都要通过复杂的招投标程序来实施,不仅费用高,而且不受群众认可,导致施工中工程占地、青苗补偿、材料运输等矛盾纠纷多。郴州市北湖区2015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涉及鲁塘镇、月峰乡2个乡镇14个行政村1.89万亩耕地面积,受益人口1.9万人。该区在全省率先推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建设管理新模式,由各项目村成立的农民用水户协会作为建设主体,负责组织项目的建设和后续管理。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推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四自两会三公开”模式,强调项目建设由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明确村委会是项目的责任主体,用水户协会是项目的建设主体,做到“项目选择公开”、“用水户协会选举公开”、“工程建设财务公开”,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让村民真正成为水利建设管理的主人,工程质量自然更好了。

履行政府监管职责。让农民群众自建自管,并不是政府放任不管,而是腾出精力加强监管,加大技术指导,确保质量监督无死角。项目实施前,组织项目法人、监理、设计、乡镇水利站和各项目村协会负责人熟悉政策、掌握施工要领。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监理单位全程监督施工,并实行项目建设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工程质量采取监理现场监督,社会监督员巡回监督,质监机构、水管站和区水利局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监管,杜绝“豆腐渣”工程。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新增、恢复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1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提高到0.65。鲁塘镇冷水村实施小农水项目后,1080亩农田全部实行了土地流转,规模种植水稻、烤烟、瓜果、蔬菜等农作物。 (刘建平 何明明)

永兴县 推行“四自两会三公开”

今年来,永兴县金龟镇金龟村的雨水特别多,山洪多次倾泄而下,但由于新修的罗子坳渠道排水畅通,每次都化险为夷。一旦泥沙淤塞渠道,村仁组村民曹彦福就主动清理干净。“这条渠道是曹彦福负责施工的,出了问题他跑不掉!”村支书何广略说。

作为全国第五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永兴县落实省政府《关于推广小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四自两会三公开”建管模式的指导意见》,2015年度小农水建设项目推行“四自两会三公开”(自选、自建、自管、自用,村委会、理事会,项目选择公开、理事会选举公开、工程建成后财务公开)建管模式,简化审批程序,充分保障广大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同时广大群众通过参与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收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民自建自管,政府加强监管。永兴县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水利局、县财政局组建永兴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部,负责项目监管;项目所在乡镇成立领导机构,明确相关责任人、社会监督人员的职责,监督项目整个实施过程。项目所在村委会为项目的责任主体,用水户协会(理事会)为项目的建设主体,由用水户协会(理事会)负责项目具体实施。

据悉,永兴县2015年度小农水实施项目(含整合资金项目)包括樟树镇、金龟镇和太和镇3个乡镇41个行政村,涉及耕地面积5.76万亩,总投资达9109.19万元,其中专项资金2461.19万元,整合国土、农业项目资金6648万元,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23万亩,新增供水能力298.07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65.04万吨。

(邓自良 黄锐)

嘉禾县 农民自建自管 政府加强监管

2015年,嘉禾县通过遴选成为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县,项目涉及龙潭镇、晋屏镇的19个行政村。该县实行农民自建自管、政府加强监管的“四自两会三公开”的模式进行建设,项目于2015年10月开工后,于2016年3月底完工,完成投资1486.16万元,超额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实施前,做实前期工作。通过村级遴选确定项目村,各项目村公开选举成立小农水建设理事会,由村委会和理事会自主确定小农水项目;县水务局到各项目村现场复核,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

实施中,调动群众参与小农水建设的积极性。对单项少于100万元的项目,由各项目村自主实施建设;在选择施工队伍的过程中,给予项目村自主权。龙潭镇禾汾村由于水渠排洪不畅,稻田年年遭水淹。该村村委会和理事会决议,由理事会负责小农水材料采购,组织村民按100元/亩的标准投劳建设。今年入汛后,虽然连降大雨,但稻田再未被水淹。

全过程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建成“放心工程”。县水务局派出质监站人员、工程技术人员4人,以及监理单位6人,常驻施工工地,全程指导施工及环境协调。乡镇分管领导及水管站的技术人员跟踪监督。在工程开工时,每个项目区落实2名群众监督员,从工程施工到验收都全过程参与监督,形成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的监管工作局面。

项目惠民生,农民得实惠。2015年度,嘉禾县小农水项目建设一共改造渠道及排洪沟59条47.8公里,整修山平塘38口,河坝改造1处,新建渠系建筑物133处,改造渠系建筑物53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4万亩,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74万亩,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1提高到0.58,可增产粮食180.77万公斤,增收蔬菜、烤烟、水果等经济作物产值120万元。

(胡建华 李志飞)

桂阳县 低压管道高效节水灌溉

桂阳县于2014年通过遴选成为湖南省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期为2014年至2016年。在2015年度项目建设过程中,桂阳县率先实施低压管道灌溉工程,促进农业高效节水。

桂阳县2015年度小农水项目涉及太和镇和荷叶镇2个镇14个行政村,受益人口3.08万人,涉及耕地总面积2.34万亩。主要建设内容有:衬砌干支渠16条21.525公里、斗农渠56条55.755公里;整修灌排渠8条12.95公里,整修山平塘31处,新增低压管道灌溉1100亩,修建机耕路4条3.06公里。计划总投资2143.7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400万元,省级财政投资225万元,地方投入518.72万元。项目于2015年10月10日开工,今年4月全部完工。

项目建成后,年新增供水能力62万立方米,恢复、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5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5万亩,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43.15万元,项目区内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78,每年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196.22元。

桂阳县现代农业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实施地点在该县干旱死角太和镇社员村,以当地小Ⅰ型水库太和水库为灌溉水源,共铺设低压管道6公里,建设灌排渠系3公里,项目总投资230万元。低压管道灌溉项目实施后,社员村有很多人争相承包该片区农田,经村委会比选,最后确定了2名承包人,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

桂阳县实施的小农水项目,不仅疏通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而且夯实了水务为民惠民之举。 (黄文平 肖红兵)

桂东县 “小农水”助力精准扶贫

“多亏小农水项目,屋后的水渠修好了,靠天吃饭的日子也结束了。”近日,桂东县普乐镇杨岭村贫困户郭履真看着屋后标准化的混凝土灌溉水渠,露出欣慰的笑容。

现年57岁的郭履真,两个女儿都已外嫁,老两口就靠门前屋后的一亩三分地维持生计。以前由于缺水,庄稼地里的收成只能勉强维持温饱。现在水渠修好了,用水问题解决了,郭履真和老伴商量着发展稻田综合养殖项目。

2015年,桂东县按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规划,在普乐镇、新坊乡2个乡镇14个行政村全面铺开小农水项目建设,投入1501.66万元,先后完成配套改造排灌渠道29.68公里、河坝改造15处、山塘改造3口、小型泵站改造2处、高效节水灌溉主管道铺设11.5公里、农村河道综合治理7条共3.91公里,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8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42万亩,新增粮食产能2200吨。

桂东县把小农水项目建设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系统帮扶、综合施策,打好整村推进水利扶贫攻坚战。在2015年度小农水项目受益的3.1万人中,和郭履真一样的贫困人口达2300人。今年,是桂东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3年计划的最后一年,该县将重点实施寨前镇和大塘镇2个项目区,计划改造山塘5处,整修河坝10处,灌溉渠道加固65.2公里,新增低压管道灌溉面积0.1万亩,实施河道综合整治4.2公里,预计惠及项目区8个贫困村和贫困人口4000人。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是我县水利扶贫工作当中的关键一环,我们一直坚持以贫困村为‘点’,以沿沤江重要产粮区为‘线’,以全县6个主要产粮乡镇为‘面’,网格化布局,点线面辐射全县,使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桂东县水利局局长何伦泉表示,“未来几年,更多的贫困群众将因为小农水项目而受益,真正实现精准脱贫奔小康。”

(郭兰胜 黄瑞单)

资兴市 “小农水”浇灌“民心田”

盛夏,正是用水高峰季节。在资兴市州门司镇黄旗洞、南坪、坪木等村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区的田野上,一条条新建的渠道蜿蜒田间,沟渠里潺潺清水流入农田。资兴市2015年度小农水项目,已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水渠修到了我家的田。”正在田间劳作的坪木村村民肖白武说,他这片田的水来自村头小溪,过去由于溪水小,沟渠年久失修,渗漏严重,还多次被洪水冲毁,影响农田灌溉,村民经常为争水伤了和气。去年,资兴市在该村安排了小农水项目,在小溪建了水坝,浇筑了1.2公里的混凝土水渠,渠道不堵不漏,水流也变大了,田里供水充足。

针对雨水过多、施工期短的状况,资兴市水利局督促施工方与天气抢时间,天气稍好就组织施工;项目区农民的建设积极性很高,农户投工投劳折资就达400多万元。参与渠道整修的村民胡东阳说:“在车辆不能进入的山坡,农民自发组织将施工材料运到山坡上的施工点,解决了山区工程运料远、雇工难问题,加快了工程进度。”

“今年敢种这么多田,全因村里建了小农水,种粮无忧了。”正驾着微耕机耕田的塘家湾村民胡已林说,他今年又转包了8亩田种粮。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后,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一些曾经无人问津的“望天田”,如今又重新被农户耕作起来。

“小农水工程解决了到田头‘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 提高了农田耕作效益,也减轻了农户的劳动强度,能腾出更多劳力从事其他产业。”对于小农水项目给农业带来的好处,州门司镇水利站站长罗日亮赞不绝口。

去年下半年以来,资兴市小农水重点县2015年度项目在州门司镇9个村实施,总投资1614.35万元,衬砌整修渠道72.31公里,整修山平塘8处,河坝改造15处,埋设管道16.91公里,受益农田面积1.5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00亩。(阳小明 何海晖)

汝城县 政府主导 群众主体

汝城县水利局、财政局根据县政府出台的《汝城县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管理新机制工作方案》,在2015年度小农水项目中探索新机制,创建新特色。

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制度,按照“统一规划、项目管理、渠道不变、各计其功”原则,大力推广小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四自两会三公开”建管模式。

“四自”即,以群众为实施主体,项目“自选、自建、自管、自用”。“自选”,是项目选择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在村内公示后确定;“自建”,就是由村民大会选举、经张榜公示后的理事会作为项目建设主体;“自管”,就是经公选后的理事会在项目建设中具体负责材料采购、工程施工、财务核算、质量管理等工作;“自用”,就是项目竣工验收后,交村委会列入村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使用。执行“两会”,即:村委会是项目的责任主体,负责选举和监督理事会、协调用地拆迁、村民纠纷、审查账务、制定落实项目管护制度等;理事会是项目的建设主体,理事会成员由理事长、施工员、质管员、采购员和会计等组成,由村民代表大会直选、票决公示后产生。落实“三公开”,即,项目选择公开、理事会选举公开、工程建成后财务公开。

今年实施的项目区在暖水镇、永丰乡两个乡镇25个村,项目实施后可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1.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2万亩。在建设项目实施质量和成效的控制中,理事会采取公开比选或入围抽签的模式,确定有口碑、信得过的施工队伍,由公司监理、政府监管、群众监督,强化质量监督。在项目建设新机制的推广中,充分调动群众兴修小农水工程的积极性。(刘剑平 朱志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