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近思录读书笔记(研读传习录之三十九)

近思录读书笔记(研读传习录之三十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宋儒在教导弟子时往往会让弟子先去从《论语》中“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当初程颢程颐兄弟在在周敦颐那里学习时,就曾被这么点播,二程学问的根底正是奠基于此。朱偲点读原文来书云:“昔周茂叔每令伯淳寻仲尼、颜子乐处。敢问是乐也,与七情之乐同乎?否乎?若同,则常人之一遂所欲,皆能乐矣,何必圣贤?若别有真乐,则圣贤之遇大忧、大怒、大惊、大惧之事,此乐亦在否乎?且君子之心常存戒惧,是盖终身之忧也,恶得乐?澄平生多闷,未尝见真乐之趣,今切愿寻之。”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每与原静论,无非此意,而原静尚有何道可得之问,是犹未免于骑驴觅驴之蔽也。

近思录读书笔记(研读传习录之三十九)(1)

研读传习录之三十九

寻孔颜乐处

朱偲/研读经典

经典的研读对学风的养成至关重要。如何阅读经典?根据顾炎武先生的说法,那就是“习六艺之文”、“考百王之典”、“综当代之务”。换句话说,在阅读元典(从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经典既包括六经,也包括古今中西的其他经典)的同时,对古今中西历史变迁之大势及治理制度和经验进行总结,再结合时代问题进行思考阐发,这也是我们重新阅读《传习录》的初衷。《传习录》为明代大儒王阳明弟子徐爱等所编,多为阳明先生与弟子论学论政方面的内容。

原文

来书云:“昔周茂叔每令伯淳寻仲尼、颜子乐处。敢问是乐也,与七情之乐同乎?否乎?若同,则常人之一遂所欲,皆能乐矣,何必圣贤?若别有真乐,则圣贤之遇大忧、大怒、大惊、大惧之事,此乐亦在否乎?且君子之心常存戒惧,是盖终身之忧也,恶得乐?澄平生多闷,未尝见真乐之趣,今切愿寻之。”

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每与原静论,无非此意,而原静尚有何道可得之问,是犹未免于骑驴觅驴之蔽也。

朱偲点读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宋儒在教导弟子时往往会让弟子先去从《论语》中“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当初程颢程颐兄弟在在周敦颐那里学习时,就曾被这么点播,二程学问的根底正是奠基于此。

孔颜之乐与普通人之乐有何区别?针对弟子的发问,阳明先生认为“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换句话说,孔颜之类的圣贤所体味到的真乐,也是普通人所有,只不过普通人日用而不知、习焉而不察。即使身处忧愁、苦恼、迷惑、自暴自弃之中,这个乐也是存在的。体味孔颜之乐,不须外求,通过反身而诚即可达到。舍此不由,则为骑驴觅驴。

在寻觅孔颜乐处的过程中,后儒对《论语·先进篇》中孔子所说的“吾与点也”讨论颇多。有一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着陪孔子,孔子让他们各自说下自己的志向,子路和冉有有志于治国安邦,公西华有志于从事宗庙礼仪、外交司仪之类的工作,其实也是隐晦的表达其志在于为政。与此不同,曾皙似乎无意于用世,他的志向是:在晚春的时候,穿着新衣服,跟朋友们一起到沂河边游游泳,再到舞雩台上吹吹风,耍够了,就唱着歌回家。曾皙这种貌似胸无大志的说法,却得到了孔子的称赞。

近思录读书笔记(研读传习录之三十九)(2)

本期责编:李舒泓

长安街

读书会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近千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直机关及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学员、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青联委员、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书友以书相聚,以学养才。

长安街读书会

相聚长安街 走读长安街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