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情绪管理:不发火不是靠 忍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情绪管理:不发火不是靠 忍我们之前提到,脾气不是无法改变,是可以控制的,那么管理和调整情绪的开始就是觉察,而记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自我觉察的方式,它也是一个可以让情绪“看得见”的方式,当你拿起笔的时候,开始可能会写得很乱,记录的就是“我真的非常生气,孩子又不认真写作业,拖拖拉拉……”,慢慢我们就会写到“上周老师都叫我去学校了两次,我都觉得烦……”,其实很多当下发的脾气,都是过去事情的积累,需要我们找到联系。记录感受隔离当我们自己和孩子,或者是和爱人有冲突,对方都很激动的时候,为了避免情绪爆发、冲突升级,可以选择给双方一个独处的机会,时间需要长一点,比如半个小时左右,这个期间自己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下,整理一下思绪,让自己不会一直处于混乱中。2

第二步:觉察自我

情感脑

当我们经过生理脑,慢慢进入情感脑的这个期间,我们要让自己学会用没有伤害的方式,表达情绪。

1

隔离

当我们自己和孩子,或者是和爱人有冲突,对方都很激动的时候,为了避免情绪爆发、冲突升级,可以选择给双方一个独处的机会,时间需要长一点,比如半个小时左右,这个期间自己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下,整理一下思绪,让自己不会一直处于混乱中。

2

记录感受

我们之前提到,脾气不是无法改变,是可以控制的,那么管理和调整情绪的开始就是觉察,而记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自我觉察的方式,它也是一个可以让情绪“看得见”的方式,当你拿起笔的时候,开始可能会写得很乱,记录的就是“我真的非常生气,孩子又不认真写作业,拖拖拉拉……”,慢慢我们就会写到“上周老师都叫我去学校了两次,我都觉得烦……”,其实很多当下发的脾气,都是过去事情的积累,需要我们找到联系。

从当下的情绪回忆到过去的事情,这就证明我们已经从生理脑过渡到情感脑,因为生理脑只有当下的反应,而情感脑不仅有当下,还有过去。

3

表达以“我”开头,而不是“你”

对内记录梳理后,当我们想对外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我们很习惯用“你”开头,这样特别容易又陷入指责和评判中,即使是赞美 以“你”开头,也不容易让孩子真的理解你的感受。

你太不听话了 VS 我感觉非常生气 你真棒 VS 我真的为你感到骄傲

我们很多人习惯用前者的方式表达,有时候当我们用自己权威的视角去判断孩子的同时也忽视了自己的感受。可以多试试以“我”开头表达情绪,甚至如果你的孩子天天把自己锁在自己房间,不愿和你交流,你可以试试和他玩这个游戏”只说我,不说你“,每次可以是15分钟, 当我们和孩子什么事情都用“我”开头,过程中不评判对方,慢慢地,你和孩子间就彼此学会了表达自己的心声,也能够学会倾听对方的感受。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情绪管理:不发火不是靠 忍(1)

第三步:清晰表达

思维脑

当我们度过生理脑、情感脑进入思维脑,我们开始思考真正的解决方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比如我们提到的写作业不认真、玩手机超时、赖床迟到等等,都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而且 每个孩子适合的方法还不一定相同,但不变的是,我们需要传递清晰的信息给思维脑。

1

就事论事

当我们回到理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和孩子就事论事,不是一顿唠叨和抱怨“你怎么又玩手机,上次就和你说过,你今天晚睡起不来,明天会影响上课效果“……我们应该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告诉孩子你看到的问题,不夹杂情绪和埋怨,坚定而平和地说:我看到你玩手机已经40分钟了,你打算什么时候结束?

2

清晰说明你的诉求

之前看到一档节目中,丈夫表达对妻子的不满,夫妻双方沟通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对话:

丈夫:你怎么不把家里收拾干净呢?

妻子:我就是家里的保姆吗……我上班也很忙……你天天回来得那么晚……

丈夫的一句话,能让妻子想起各种委屈,甚至会把几年前的事情翻出来,一直说到”谈恋爱的时候,你对我就不好“,但是妻子就不直接表达要让丈夫做什么她才改变,之所以很多夫妻吵架,女性容易“翻旧账”,很多时候就是我们小情绪的积压,不愿意把自己真实感受与诉求及时表达出来,其实这位妻子就是想说如果丈夫肯定、理解她的辛苦,她也愿意照顾这个家。

3

用“要做”替代“不要做”

面对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有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是我们给的信息太多,又是发脾气、宣泄情绪,还有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弄得孩子都不知道哪句话是气话,哪句话是要求,所以如果你让孩子改变自己的行为,请清晰、明确地传达你期待他做什么,而不是一直说不做什么:

过马路的时候,你不要乱跑 VS 过马路的时候,我需要你紧紧拉着妈妈的手 你怎么还玩手机,早点睡觉 VS 我们约定的是10点之前睡觉

用后者的方式说话,孩子才能清晰地知道行为的导向,而不是只记得妈妈一直发脾气。

真正的情绪管理,绝对不是一个“忍”字,如果我们想从根本上控制情绪,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下功夫,不让自己忍耐和积压不满,小情绪会表达,大脾气才不爆发,这一点,在处理孩子的问题和伴侣之间的矛盾都是一样的。

面对孩子,有时候我们的情绪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但是通过不断的修炼,相信我们最终会平稳地解决问题。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情绪管理:不发火不是靠 忍(2)

如何当“淡定”妈?

其实并不难

荣获美国《父母》杂志2013博客大奖年度最佳“达成目标”博客主橘犀牛妈,已成功地当了“戒吼妈”。她大方分享了当淡定妈的10个好处:

1.可以安心入睡,不再愧疚。

也不用向老公抱怨自己又破功,更不用听孩子凄诉:“你是世界上最凶最坏的妈妈!”“我最讨厌妈妈!”

2. 孩子才是最重要的观众。

如果你只有私底下才会对孩子大吼,你会发现孩子随时在查看你是否言行合一。而他们的评价才是你最该在意的——在孩子面前当理性的父母,远比“演”给陌生人看更重要。

3. 孩子也是人,他们不可能永远都听话 (否则就是生病或有事不太对劲)或不犯错。

有时他们也有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成人也会犯错,难道我们就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别人对我们大吼大叫?

4. 不能控制孩子的行为,但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就连成人都无法忍受总是照着别人说的做,怎能奢望孩子事事都跟我们心有灵犀。当孩子不听话时,“暂时走开”冷静过后再用新方式沟通,会比不断吼他“快点收玩具!”更有效率。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情绪管理:不发火不是靠 忍(3)

5. 狂吼无用。

只会让场面失控,况且孩子也听不清楚你在骂什么。

6. 不再错过重要亲子时刻。

小孩该入睡了却突然出现在你面前,打扰到你珍贵的“独处时光”。此时若你冷静按兵不动,可能会有意外惊喜——他来其实只是想撒娇,跟你说“我爱你”或“猜猜我有多爱你”之类的甜蜜告白。但你若马上怒斥一句:“还不去睡觉,在这里干么!”不但没有惊喜,家里还会多个心碎的小孩。

7. 善用“还好”、“幸好”、“至少”,让怒火转弯。

忍住不骂小孩真的很难,因此不妨把这三个转念词当成内心OS的新口头禅,好比:“天啊,他把整瓶牛奶都打翻了……还好不是玻璃瓶……至少他是想帮忙”“天啊,我好累,幸好再过3小时就是睡觉时间……还好不是12个小时。”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情绪管理:不发火不是靠 忍(4)

8. 多半问题不是出在小孩,而是自己。

虽然这样想可能会让自己不太舒服,但请扪心自问,当你濒临失控时,是不是因为跟老公吵架、一堆代办事项逼得你快发疯、公事很忙、身心疲惫,而眼前这搞不定的小孩就是压倒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是,下回快狮吼前要在心中对自己精神喊话:“XX,你是因为今天提案没过又进度落后才觉得人生灰暗,你需要去吃大餐、做SPA,你不是真的跟孩子生气,不需要大吼大叫。”

9. 把自己顾好可不是普通的重要。

你总是顾别人却忘了自己,你对孩子的耳提面命:早点睡觉、多运动、多吃蔬果,也正是你所需要的(你的妈妈若逮到机会也会这样说)。留点时间和自己的好友聊天、做自己喜欢的事,经常这样“小宠自己”会让你比较放松、心情愉快、容忍度提高,遇到突发状况也更容易冷静,对先生或太太说的话更好听。

10. “戒怒吼”不仅自救还恩泽全家。

当你不再怒吼,更会觉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因为你没有失控。你和孩子会有更多机会可以了解彼此的想法。孩子也会因为不用跟你“比大声”而情绪更稳定。

但光是戒掉怒吼不代表就天下太平,毕竟孩子还小,还有很多要学。但肯定的是,孩子大哭大闹的时间会愈来愈短,甚至可以完全避免。更重要的是,你会有更多余力去感受,孩子对你满满的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