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在线评书三侠五义三十七回(听书笔记金声伯)

在线评书三侠五义三十七回(听书笔记金声伯)以上照片中间是张鉴庭先生【方言解读】其一“瞎说铁黜”,这个谚语以前已经讲过多次,就是“胡说八道”,苏州人还喜欢说“瞎七搭八”;其二“肚皮里向吃了横门闩”,这句谚语的关键词是一个“横”字,“蛮横”也。横门闩挡在前边,势必是不通了,言外之意就是“不讲道理”!包公说,今天你家书童雨墨前来告状,说你冤枉,你若有真是冤枉尽管对我言讲,如若不然,老夫就要……哼哼!颜答道,多蒙大人恩典,只怪难生命苦,请大人公断。包公板起脸说,杀人是要偿命的,颜说只得如此!包公就说,你是强奸未遂,杀人灭口。听到“强奸未遂”,颜仁敏终于喊出了“冤枉”二字。他对包公说,绣红是我所害,但并无强奸之事。包公又问,这把扇子可是你的?颜说扇子原来是我的,但后来丢失了。包公问,它是怎样丢失的?颜仁敏想了想,还是说“忘了”两字。包公问到最后,只能让叫仵作上堂,量一量颜仁敏一虎口有多少长短。仵作量了回答:“五寸七分”。包公又问仵作,丫头尸

在线评书三侠五义三十七回(听书笔记金声伯)(1)

【故事梗概】本回书主要讲包公审问颜仁敏的经过。颜还是一口咬定自己是害死丫头的凶手。最后雨墨问了一句,“你死后,叫老太太一人如何活下去?”颜是孝子,一句话将他的心里防线彻底击垮,于是颜仁敏用笔诉的方法将经过原原本本地写于纸上,当然还是为了顾虑柳金蝉小姐的名声。

【细节赏析】沈伯清带了颜仁敏到开封府。包公问沈伯清,你觉得颜仁敏此案审清了没有?沈伯清心里想,我自己觉得审清了,但既然包公要复审,其中一定还有隐情,所以就圆滑地回答,“启禀包大人,我自以为审清了,但一定还没有完全审清。”包公听了点点头,就问他是否认识雨墨?沈说他就是颜的书童,替他主人鸣冤,但他主人承认自己是凶手,所以我只能将颜判为凶手。包公问雨墨,可是这样?雨墨回答,确实如此。

包公开始审颜仁敏。站在衙门外面的白玉堂一直在关注案件的进展,心想包公啊包公,你若审得清也就罢了,如果要难为我兄弟,我可不会让你好过。 包公命颜仁敏上堂,凭直觉发现颜的两眉之间有一股冤气。金先生解释说,包公不是相面先生,难道他还会看相?不是的。他说中医看病,会看人的气色,也就是脸色。包公审案子审得多了,所以有了经验,大凡冤枉的犯人脸上都差不多,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这就是包公感觉到的“冤气”。这段话说得很好,它与现代司法应用心理学审案,是一个道理。

接着包公开始问颜仁敏,绣红丫头可是你害死?颜说是的。包公问,你认识她吗?颜说是的。包公又说,你与她见过几次面?颜说有几次了。包公又问,都是在哪里见的?颜说忘记了。包公问,你怎知道这个丫头三更天会在牡丹亭呢?颜说我是出来小解,偶尔相遇。

包公说,今天你家书童雨墨前来告状,说你冤枉,你若有真是冤枉尽管对我言讲,如若不然,老夫就要……哼哼!颜答道,多蒙大人恩典,只怪难生命苦,请大人公断。包公板起脸说,杀人是要偿命的,颜说只得如此!包公就说,你是强奸未遂,杀人灭口。听到“强奸未遂”,颜仁敏终于喊出了“冤枉”二字。他对包公说,绣红是我所害,但并无强奸之事。包公又问,这把扇子可是你的?颜说扇子原来是我的,但后来丢失了。包公问,它是怎样丢失的?颜仁敏想了想,还是说“忘了”两字。包公问到最后,只能让叫仵作上堂,量一量颜仁敏一虎口有多少长短。仵作量了回答:“五寸七分”。包公又问仵作,丫头尸首上淤血多少长短?仵作回答:“七寸三分。”颜仁敏说,这虎口恐怕有伸缩的。包公不与颜仁敏啰嗦,就对雨墨说,“大胆雨墨,哄骗长官,推出去杀了。”雨墨被推到外面,只是啼哭,两只眼睛看着东家,还大声喊道:“相公你要三思啊,你死了的话,叫家里的老娘她怎么活呀?”

包公用的是精神感化法,对于钻进牛角尖的人,必须对他来个“当头棒喝”,这位棒喝者,无疑只有雨墨了。因为颜仁敏是个孝子,听了雨墨的话,他才想起自己不能死。于是就叫起了“冤枉”两字。但他还是不想为了自己活命而伤害了表姐柳金蝉的名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笔诉”。这恐怕也是开历史先河的作为,包公自然理解他的用意,于是让颜仁敏写出当天夜里事情的经过。……,后面的情形,也就不用我多写了。

在审案过程中,包公十分耐心,因为白玉堂的“寄柬留刀”起了作用,但颜仁敏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样,怎么才能让他开口诉冤?包公看到了这个雨墨,小孩子虽然不知真相,但他信任他的相公,主仆俩关系非同寻常,于是他打算用激将法——杀一个无辜者,来唤醒颜的固执,没想到雨墨说了一句“四两拨千金”的话——“你死了叫老太太怎么活下去?”一句话将黑暗中迷路的颜相公惊醒,这里是一个“无意插柳柳成荫”的结果。那么如果雨墨没有想到这样讲,还是简单地重复冤枉,包公将怎么办呢?对于颜仁敏来说,表姐的名誉与僮儿的性命,哪个更重要?我想显然是后者,颜虽然有点书呆子气,但这起码的常识他还是应该知道的。所以即使雨墨不问他这句话,眼看着与他朝夕相处的僮儿为他而死,他还会无同于衷吗?

【方言解读】其一“瞎说铁黜”,这个谚语以前已经讲过多次,就是“胡说八道”,苏州人还喜欢说“瞎七搭八”;其二“肚皮里向吃了横门闩”,这句谚语的关键词是一个“横”字,“蛮横”也。横门闩挡在前边,势必是不通了,言外之意就是“不讲道理”!

在线评书三侠五义三十七回(听书笔记金声伯)(2)

以上照片中间是张鉴庭先生

【评弹史话】张鉴庭(1909-1984),弹词演员,江苏无锡人。9岁时,随演唱宣卷的舅父到家乡农村地区演出。12岁在杭州加入鸿庆堂绍兴大班,同年登台,在《打銮架》、《断太后》等剧中饰包公,艺名小麟童。14岁在杭州大世界演出绍剧,同时和著名滑稽演员杜宝林合演《火烧豆腐店》等说唱段子;16岁进髦儿戏班,学老旦和丑角;17岁在浙江湖州桑林镇拜弹词演员朱咏春为师。从1928年起,即与其弟张鉴邦合作,演唱《珍珠塔》和《倭袍》中的片断。后依据长篇小说为蓝本,自编长篇弹词《十美图》,又将宣卷本《一餐饭》改编成长篇弹词《顾鼎臣》,在江浙村镇演出,兼唱滑稽。1929年初进上海,隶四美轩书场,未能立足。此后,曾五次到沪,均未走红。其间,在润余社前辈郭少梅、程鸿飞、夏荷生等帮助下,对《顾鼎臣》、《十美图》唱本不断揩磨,又刻苦钻研表演艺术,几年后艺事大进。1933年8月,第七次进上海,隶沧州书场,名声大振,从此走红书壇。1941起,与其二弟鉴国拼档,在江浙沪各大城市及电台演唱。1951年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为首批入团的18位演员之一。先后赴农村、工厂及部队体验生活,在演唱中篇、短篇及选回的同时,还说唱新编长篇弹词《秦香莲》、《钱秀才》及《红色的种子》。

张鉴庭自40年代起,便开始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至50年代初,渐臻成熟。其唱腔称为“张调”。早期的“张调”近似“马调”,节奏快捷,数十句唱词一气呵成,后又增加快弹慢唱的形式,合称“快张调”。之后,又在书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夏调”的遒劲和蒋调中的基本旋律,并借鉴绍剧和京剧演唱中的运气、用嗓和腔声,形成结构稳健的“慢张调”。“张调”的特点是刚劲挺拔,火爆中见深沉,韵味醇厚,是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的评弹流派唱腔之一。其说表顿挫显著,强弱分明,以“有劲、传神、入情”见长。富有极强的感染力。擅起脚色,常能亮出最可体现脚色身份和外表特征的形体动作,给人以生动的视觉形象。同时,以眼神、表情和语气来刻画脚色的性格和情绪,成功地塑造了如中篇《林冲》中的张勇、《海上英雄》中的林老三、《罗汉钱》中的张木匠,长篇《秦香莲》中的王延龄、包公、陈平,《十美图》中的赵文华、严嵩、汤勤,《顾鼎臣》中的绍兴师爷等艺术形象,不仅深受听众赞赏,也为后辈学习楷模。晚年从事传艺及记录艺术经验工作,曾发表《谈谈唱腔的发展》、《评弹的拼档》、《说表中的劲、神、情》等文章。其代表作灌成唱片的有《秦香莲 迷功名 拦轿鸣冤 寿堂唱曲》、《林冲 误责贞娘》、《十美图 曾荣诉真情》、《冲山之围 冒死救亲人 斥敌》、《芦苇青青 望芦苇》、《顾鼎臣 花厅评理》等。传人有徒周剑萍、陈剑青、黄嘉明、王锡钦等。 (摘自《评弹文化词典》)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