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顶级真人秀挑战合集(这绝对是我看过最好看的真人秀)
全球顶级真人秀挑战合集(这绝对是我看过最好看的真人秀)先简单介绍它的规则。 Hunted 除非你真的人间蒸发,否则化成灰也能把你找到。不信,来看Sir今天安利的这部真人秀——《潜行追踪》
(本文由毒舌电影原创:dsmovie)
我们经常听说一个词,叫“隐姓埋名”。
比如武侠片里的归隐江湖,深藏功与名;香港电影里,黑社会犯了事就爱说:“找条船去没人认识的地方避避风头吧。”
现在?呵呵,这个词要成为历史了。
除非你真的人间蒸发,否则化成灰也能把你找到。
不信,来看Sir今天安利的这部真人秀——
《潜行追踪》
Hunted
先简单介绍它的规则。
躲猫猫都玩过吧?你可以理解成,这是一场大规模、高科技的成人版躲猫猫。
节目征集普通民众,两人一组,扮演逃犯。
坚持逃亡28天不被抓到的逃犯,将瓜分巨额奖金。
是不是脑洞很大?
最近,歪果仁玩这个游戏都玩疯了。
原版来自腐国,2015年在英国Channel4 播出。
由于太火爆,很快被美国、西班牙、俄罗斯、荷兰、丹麦等多国电视台购买版权,推出当地版本。
就连深圳卫视也购入该节目版权,拟制作中国版。
今天Sir要重点讲的是美版。
因为美版阵容最豪华、节奏最快、奖金最多(25万美金,约合170万人民币)、地图最大(美国南部4个州,共计10万平方英里)。
当然,也最刺激。
由CBS推出,而这个电视台本身就制作过《疑犯追踪》《犯罪心理》《犯罪现场调查》,对犯罪、追踪题材可谓是驾轻就熟。
1月22日开播以来,收视率爆棚,吸引了1077万观众,打破2011年《X音素》创造的首播纪录。
很多观众已经不再简单把《潜行追踪》当成真人秀,更多时候他们感觉自己在看一部现实惊悚片。
先来看美版的逃犯,一共18人,分成9组。
有的为奖金,有的为出名,还有的就是为了玩。
他们都有个共同点——信心满满。
比如这位自诩经验丰富的“职业逃犯”。
我被逮捕过13次
不过讲道理,进了13次局子不正说明你容易捉么
在他们看来,世界之大,找个藏身处又有何难,关掉手机玩失踪就好了。
与此同时,猎人团队也胸有成竹。
他们来自联邦调查局、海豹突击队、美国中情局、白宫、美国法警……
看明白了没,全是耳目灵通的国家机构。
显而易见,《潜行追踪》的野心不小。
比起贡献一场追逐奖金的猫鼠游戏,它更想揭开那张无影无踪又密不透风的国家监视之网。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在日常生活应了法证之父艾德蒙·罗卡一百年前说过的那句话: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你的每一个电话、银行账户的每一次交易、朋友圈晒的每一张照片,都在悄悄透露你的信息——
你是谁,你在哪,你在做什么,你又认识什么人……
这个道理,《潜行追踪》的逃犯们都懂,所以他们大多停用了电子设备。
还是……太。天。真。
猎人们有办法掌握你的现在——
光亚特兰大就有超过12000个实时监控摄像头。
你的过去——
社交账号注销了也没有用。
知道吗,互联网永远不会忘记
甚至是,你的未来。
比如,第一对逃犯大卫和艾米莉逃亡不久,猎人就去搜查住所。电脑、ipad、手机是重点调查物品,其他的生活痕迹也都要被全面分析。
人都逃走了,分析这些东西还有什么用?
打个比方,我们常形容高中生活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这就是对生活轨迹的一种统计。你也许会偶尔偏离这条轨迹,但只要在这三点沿途埋伏,就早晚能逮到你。
所以,你的生活习惯,其实已经预示了你下一步的行踪。
猎人团队为了追铺,手段还不限于此,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黑进逃犯的iCloud,监控电话、邮件和信用卡,查看中央数据库的闭路电视和自动车牌识别系统,在社交媒体发布“通缉令”,通过奖金悬赏,请求市民提供线索,帮助捉捕……
在“天网恢恢”之下,想要消失28天,真的不容易。
虽然猎人的实力碾压逃犯,但《潜行追踪》仍然让这场围剿与反围剿充满了悬念。
初级逃犯,只想到逃。制定逃跑计划,一路按照计划,找好友帮忙,躲亲戚朋友家,一家不行换另一家。
中级逃犯,则必须懂得藏。不停转换地点,用一次性手机联系,不找亲戚好友,求助陌生人;或者采取露营的方式,远离文明社会,荒野求生。
高级逃犯,在逃和藏之余,还得学会和猎人斗智斗勇。
比如,调虎离山。
租的车让别人开,自己开另外一辆,这一招彻底把猎人甩在了后面。
出其不意。
其中一组“逃犯”躲在森林中好几天,想转换阵地,必须要取钱。然而只要一取钱,就会暴露位置。(有好几对逃犯都是在取钱之后被猎人追踪而淘汰的)
于是两人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划船去湖对面的ATM取钱,再划20到25英里回来,让猎人扑了个空。
改头换面。
他们突出的棕色皮肤在露营地点太显眼,肯定会暴露自己,于是两人又剃了头发和胡子。
逃犯们的确幸运地躲过了几次追捕,但你也看出来了——
想要自己的信息不被泄露,好累。
你得时刻警惕,如履薄冰,还要克服一大堆的麻烦。
最后活得像个逃犯、野人。
如果你正在逃亡,你必须行走于黑暗中
我的意思是真正的黑暗中
任何电力驱动的东西,都不要靠近
必须回到石器时代
可是,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
而如果当一个文明社会中的现代人,舒适便捷地生活,那又意味着不可避免地泄露着自己的隐私。
这才是《潜行追踪》牵扯出来的深深焦虑。
你或许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社会中,监控已经变得常态化。
无处不在的摄像头,火车实名制购票,还有听说过没见过的“个人档案”……
不可否认,监控确实保障了我们的安全。
比如监控摄像头能帮助判定交通事故责任、找到走失儿童;火车票实名制能够限制黄牛、追捕在逃嫌犯。
但是,获得这些安全的同时,我们其实也让渡了另一种安全——
这,还只是小规模的隐私危机。
要知道,在这个数码时代,身份证号、电话号码、银行账户、网络ID……都可以用来代表一个人。
而这些东西,又是相互关联、相互绑定的,换句话说,“一通百通”。
那么,谁才是有可能掌握全部信息的人呢?
英版中一个参赛者戳中了此要害——
国家监控会威胁人们的生活以及未来的生活质量
所以我参加这个节目
是因为国家权力对我有所震慑
我们经常听到的“从现在开始,你有权保持沉默,但是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呈堂证供”,也许正在变成另一句话——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你的每一条朋友圈、每一个留言甚至每一次点击,都有可能成为呈堂证供。
而谁又能保证,监控不会失控?
《黑镜》第三季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用来授粉的电子蜜蜂,变成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种极端的科幻想象,不一定会在未来发生,但却真实地折射了当下人们的焦虑——
对绝对权力的绝对不信任。
尤其是,它还能利用前所未有的科技,轻易地获取所有人的隐私。
《潜行追踪》在感官的刺激之余,能带给观众如此的思辨和质问,这就是Sir推荐它的原因。
先听一听这面警钟的声音吧,可以想象的是,等到中国版《潜行追踪》和我们见面,它不会被再次敲响。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字幕来自@破烂熊字幕组
想看的,来毒舌电影APP,点击右上角“搜索”,输入“潜行追踪”。(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载APP)
编辑助理:娜塔莉波特大
毒舌电影原创,微信ID:dsmovie
微信搜索关注:毒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