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不结婚现实吗(独身主义)
一辈子不结婚现实吗(独身主义)是否结婚,你我都要以某种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只是有很多的经验表明,结婚可能是一种会增强抵御人生困苦的形式,而且选择这种形式,是有时间限制的,错过了就没有选择权了。然而,生而为人,注定一辈子时时刻刻都会有各种困扰,唯有强大的自己才能不惧怕各种方式下的生活。从前以为中考考上高中了就完美了,后来才知道,还有高考、考研、国考以及工作后的证书考试、职称考试,并且遥遥无期;以前以为只要能一家人吃饱穿暖就行了,就该幸福了,但是即使现在有车有房有存款,照样会因为工作压力而焦虑不已;但是唯独,我从来没有想过,结婚了之后可以无忧无虑了,因为我们都是婚姻的产物,我们在别人的婚姻里出生和成长,怎么可能不知道婚姻的千疮百孔,但是留下的又都是那些亲人间的温暖和安心。独身主义,很多时候,是一种迫不得已,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是人们没有找寻到真正的自己,就是自己最在乎的是什么,那么所谓的择偶标准就是虚幻和不切实际的;
- 疫情成了最好的单身理由
2022年11月底,北京又开始封控,和家人一起居家学习和工作,几个房间,大家各自分工,没有了疫情刚开始时那种恐慌和新鲜,都找到了自己的节奏,配合有度,越加和谐。四线城市的老家,也是传来封控的消息,家族群里各种准备和互相提醒不亦乐乎,但同时还是有人请客,有老人小孩过生日的,也有生孩子过百天或者一岁的,唯独结婚的时越来越少了,一是由于原本同辈的都差不多都结婚了,再就是很多年轻人普遍结婚越来越晚了。今年过年,很可能又回不去老家和兄弟姐妹相聚了,想起那些还没结婚的大表哥和大表姐,今年又可以躲过一劫,幸免于七大姑八大姨的关切了,同时还可以由于疫情不用频繁相亲,真不失为单身人士的好时光。但对那些真正想脱单的年轻人来说,真的是这样吗?恐怕更多的是迫不得已。
- 独身主义就是不结婚吗?
工作后我遇见过许多大龄未婚的人大多是同事。一位80年的女士,当年就是留学归来,保养有度,在我看来比许多同龄人都显得年轻,性格也不张扬,我们工作中的接触不算少,但是没有给我留下过什么特别的印象,唯独有一次,我初入公司,业务不熟悉,听录音整理的翻译稿,我希望熟悉业务的她能够稍作整理,但是她直接拿着我初步翻译稿一字不差照着念,让我对她的工作方法和态度产生了怀疑;
一位83年的同事,工作能力很突出,独立性很强,也很有经验,我是一个几乎不会与人起冲突的人,但是她会因为工作中不被通知到具体的工作事项而大声质问我,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位同事其实是一位有能力且有真性情的人,但是想到她那么多的情绪需要给与照顾,原本就生活工作太充实的我,放弃了大家都离职后再联系的念头;
还有一位让我现在仍旧喜欢的大姐,她是山东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事,她总是轻声细语,总是微笑温柔,我想她的单身,可能真的是因为太腼腆。
独身主义,很多时候,是一种迫不得已,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是人们没有找寻到真正的自己,就是自己最在乎的是什么,那么所谓的择偶标准就是虚幻和不切实际的;加之又不愿意多接触尝试,缺少实践,于是就在这种踌躇和拖延中花费了大量时间。于是,有人就开始对外宣称自己是独生主义者,一辈子再也不结婚了。
但是独身主义,就是不结婚吗?如果这样理解,未免太过于字面化了。结婚,不是偶像剧里的一种形式,而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就跟读书的时候一样,从前是在各自的家里去上学,而上了高中或者大学后,要到宿舍去和别人一起过集体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节奏、环境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结婚也是,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有些人说,可以不选择结婚的生活方式。当然可以了,你可以选择别的生活方式。只是,人类几千年来,总结和存留下来的的经验就是,结婚的方式可能更有利于人类的繁衍和发展,你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呢?
- 是否结婚,哪一种选择都不能解决人生的所有问题
人生,从来没有说有一种东西你得到了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婚姻也一样,它不是人生的万能钥匙,不可能把一切都变得美好。童话故事里总是以王子和公主结婚为结尾,因为再继续下去,就不是童话了。
从前以为中考考上高中了就完美了,后来才知道,还有高考、考研、国考以及工作后的证书考试、职称考试,并且遥遥无期;以前以为只要能一家人吃饱穿暖就行了,就该幸福了,但是即使现在有车有房有存款,照样会因为工作压力而焦虑不已;但是唯独,我从来没有想过,结婚了之后可以无忧无虑了,因为我们都是婚姻的产物,我们在别人的婚姻里出生和成长,怎么可能不知道婚姻的千疮百孔,但是留下的又都是那些亲人间的温暖和安心。
是否结婚,你我都要以某种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只是有很多的经验表明,结婚可能是一种会增强抵御人生困苦的形式,而且选择这种形式,是有时间限制的,错过了就没有选择权了。然而,生而为人,注定一辈子时时刻刻都会有各种困扰,唯有强大的自己才能不惧怕各种方式下的生活。
- 真正的独身主义者任何时候任何方式下都是独行侠
婚姻,不是回避自己的短处的避风港,也不是推卸生而为人的责任的契机。生而为人,我们唯有不断雕琢和完善自己才是唯一出路,任何形式下,我们都能找到最契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年轻时作为学生,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实践,不因为没有陪伴就放弃尝试和探索;人到中年,坚持学习,努力工作,寻找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建立自己的生活节奏。很多事情,不管有没有用,只要你觉得可能会改善你的处境,就可以去行动,光说不练,只会徒增焦虑。
连同你的枕边人,我们都需要告诉自己,这个人哪些是值得学习的,哪些是应当摒弃的。自己的很多习惯和想法,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有很多方面也是需要调整的,最难得的是这种自觉的念头,是如何产生的呢?我有限的人生经验告诉我,那就是保持学习,保持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