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端午节里的小知识:关于端午节的3个冷知识

端午节里的小知识:关于端午节的3个冷知识最好笑的是,汉代的《风俗通义》里说,“五月盖屋,令人头秃”。这么多民俗禁忌,什么都不能做,听起来又很吓人,确实令人头秃……天气热,五毒醒端午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想一下,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是不是都有节日?但偏偏端午这个“五月”,曾被称为“毒月”“恶月”,而五月五日这一天更是被称为“恶月恶日”。(好像台湾话的二月二日…)在中国北方的习俗里,五月里有特别多不能做的事,端午这天被称为“躲午(五)”,不能盖房子、不能打中午时的水、不能同房、不能生孩子等等等等。而且还说这一天,暑气上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毒并出。《射雕英雄传》里的柯镇恶好像就是五月初五出生的,叫“镇恶”来辟邪。亲亲,这里建议阿紫在这一天练习化功大法呢。

端午能有什么冷知识呢?简直想不出还有什么中国节日比端午更热了。

有专属的体育活动、独家订制的食物,甚至还有超高人气的形象代言人。就连高考都要凑到今天开始,中国最热闹节日前三名,端午一定有姓名。

端午节里的小知识:关于端午节的3个冷知识(1)

端午节里的小知识:关于端午节的3个冷知识(2)

1

五月有毒?五月做错了什么?

端午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想一下,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是不是都有节日?但偏偏端午这个“五月”,曾被称为“毒月”“恶月”,而五月五日这一天更是被称为“恶月恶日”。(好像台湾话的二月二日…)

在中国北方的习俗里,五月里有特别多不能做的事,端午这天被称为“躲午(五)”,不能盖房子、不能打中午时的水、不能同房、不能生孩子等等等等。而且还说这一天,暑气上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毒并出。《射雕英雄传》里的柯镇恶好像就是五月初五出生的,叫“镇恶”来辟邪。

亲亲,这里建议阿紫在这一天练习化功大法呢。

端午节里的小知识:关于端午节的3个冷知识(3)

天气热,五毒醒

最好笑的是,汉代的《风俗通义》里说,“五月盖屋,令人头秃”。这么多民俗禁忌,什么都不能做,听起来又很吓人,确实令人头秃……

中国的节日节气与天文地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易经·系辞》记载,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易经》中这道数学题透着一股神秘主义的力量,简单粗暴地解读一下就是:五五相遇十分重要,端午为此很重要。

端午是不是真的有毒?其实,关于“恶月恶日”的种种民俗,如今的我们完全没必要害怕。

端午过后盛夏将至,气候炎热多雨,蚊虫出没,古代常常会出现瘟疫流行等情况,端午的许多“老传统”是人们为了顺应天时地利以求驱邪避灾。这些问题,我们空调+蚊香就解决了,而且,现在要是见到蝎子、壁虎、蜈蚣,还不赶快拍照发朋友圈啊。

1

2

1

端午节,到底是为了纪念谁?

提起端午节,就不得不提屈原。可以说屈原是端午节最具流量的代言人了。

然而类似的故事还有好几个版本:

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将粽子扔入水中投喂鱼虾,以免打扰屈原。人们为了纪念他,过起了端午节。

传说春秋时伍子胥,因向吴王夫差建言,后被人谗言陷害,死后在五月五日投入河底。人们为了纪念他,过起了端午节。

传说东汉时曹娥,父亲溺水江中,孝女如曹娥,日夜沿江哭嚎寻父而不得,曹娥就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也投江了,以身殉父表达孝道。人们为了纪念她,过起了端午节。

如果挨个纪念,端午怕是要放七天假。

端午节里的小知识:关于端午节的3个冷知识(4)

有人从屈原的绝命辞《怀沙》中推断,屈原根本不是在五月初五投江的。“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孟夏”应该是农历四月,是夏天的第一个月。伍子胥与曹娥的故事也是一样,是否都恰巧发生在五月初五挺经不起推敲的,多是后人将他们的故事与品格赋予到节日的结果。

不过,这些故事中的一个相似的情节便是——他们都是投水而死。

每年5至10月,中国南北方大多河流开始上涨,日、月的引潮力大,高潮位高,我们现在通常称5至10月为汛期。在古代,水灾一定是夏季悬在人们头顶的魔咒吧。

端午节里的小知识:关于端午节的3个冷知识(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