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现在湖北荆州市花鼓戏(探访河西村的故事台前幕后)

现在湖北荆州市花鼓戏(探访河西村的故事台前幕后)文/记者罗珊珊图/通讯员金鑫精雕细磨出精品主持人语:一口乡音惹乡愁,一曲花鼓乐悠悠;一段荆楚韵味的唱,一篇乡村振兴的情。4月10日、11日,《河西村的故事》登上首都舞台,收获了广大群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堪称“时代的精品”。该剧是我市精心打造的艺术精品,自2018年10月在潜江曹禺大剧院成功首演以来,先后在全国各地进行了30多场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刮起一阵“花鼓风”。《河西村的故事》为何能再创经典?荆州花鼓戏散发着怎样独特的魅力?如何让传统艺术薪火相传?日前,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原标题

聆听荆楚大地上的弦鼓之声

现在湖北荆州市花鼓戏(探访河西村的故事台前幕后)(1)

剧组全体演职人员合影。通讯员金鑫摄

本期主持:陈雅乔

主持人语:

一口乡音惹乡愁,一曲花鼓乐悠悠;一段荆楚韵味的唱,一篇乡村振兴的情。4月10日、11日,《河西村的故事》登上首都舞台,收获了广大群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堪称“时代的精品”。

该剧是我市精心打造的艺术精品,自2018年10月在潜江曹禺大剧院成功首演以来,先后在全国各地进行了30多场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刮起一阵“花鼓风”。《河西村的故事》为何能再创经典?荆州花鼓戏散发着怎样独特的魅力?如何让传统艺术薪火相传?日前,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精雕细磨出精品

文/记者罗珊珊图/通讯员金鑫

现在湖北荆州市花鼓戏(探访河西村的故事台前幕后)(2)

《河西村的故事》演出结束,观众久久不愿离席

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璞玉变成一个精美的玉器离不开磨砺,同样,《河西村的故事》赢得满堂彩的背后,离不开精雕细琢的匠心打磨。

4月17日,记者来到曹禺戏楼,演员们正在进行基本功训练。尽管已经演出了30多场,却看不出一点疲态。

“经过前期策划,创作团队实地体验生活,剧本进行了反复修改,舞台表演不断打磨与雕琢。从剧本到人物塑造,再到唱腔、编排、加工、预演,耗时近一年。”该剧副导演丁明安说。

“台词要精炼,这样人物才能站得住脚。节奏要紧凑,必须一环扣一环。我们发挥了最大的创造性,一切都是为了让人物色彩更加鲜明。”丁明安介绍,从去年10月的首演开始,全剧修改超过20余处,本轮也修改超过10处,更不用说对细节的锤炼。

作为一部群戏,每个人物都有展示的空间,但为了让全剧内容更加精炼,很多演员甚至在删改时先拿自己“下手”。

“我饰演的是王老五,他有一句台词是‘单亲’,觉得不妥,后来改成‘单身’。反复琢磨后,还是改为了‘单亲’,因为单身只说明了自己的状态,但单亲既说明了王老五的状态,也包含了儿子的状态。”主演胡新中说。

大家对于细节精益求精。“我有句台词是‘忙于囤秧忙摘棉’。但三月是没有棉花的,这里的‘摘’应该是‘择’,是择好棉籽好下田。”主演李春华说,像这样的细节打磨在演出中经常出现。

“在我和女博士月下重逢的那一幕,以前是一开始就谈感情,现在加入了一些铺垫来过渡,更加自然,符合人物性格和主题。”主演答沙说。

该剧经过专家的点评后,在戏中不断磨合,连观众给予的意见都积极回应,“的”“地”“得”等字词都要咬文嚼字,力求完美。

大家排练中始终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戏比天大”、为人民创作的氛围,让记者看到了创作者们不变的初心,通过这段时间的打磨、完善、提高,情节更加紧凑,人物刻画更加细腻。

“打磨作品有点像玩文玩的人‘盘’手里的物件,需要不断去‘盘’,才能越来越有光。”编剧周慧告诉记者。

周慧说,将会根据专家和观众的意见,使之更符合人之常情,将其打磨得更完善、更完美。

丁明安表示,最近正在加紧基本功的排练,等到剧本修正以后,将全力排练,力争达到更高水平,冲刺“文华大奖”。

深耕细作筑根基

文/记者陈雅乔图/通讯员金鑫

现在湖北荆州市花鼓戏(探访河西村的故事台前幕后)(3)

花鼓戏下乡演出吸引四方乡邻

“文化是最能吸引人的 也是最能感染人、打动人的。”4月15日,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徐中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荆州花鼓戏是最能代表潜江地域文化的戏曲剧种,通过《河西村的故事》演绎,让地方戏曲走进首都,让更多人领略到了荆楚独特文化。

一个剧种可以承载一座城市的历史,凝聚一个时代的风云。徐中兵介绍,荆州花鼓戏是江汉平原土生土长的戏剧剧种,流行于仙桃、天门、潜江一带,也叫“天沔花鼓戏”。她在楚地盛行的诗、歌、舞以及劳动号子的激荡与滋养之中,逐渐孕育成江汉平原人民重要精神依托的“花鼓子”地方戏曲艺术。闹年的花鼓、采莲船、碟子曲等民间歌舞与“一人唱、众人和”的薅草歌为主流的田歌和三棒鼓、渔鼓、道情等民间说唱,共同构成了花鼓戏的源头。这一田野草台戏曲剧种,到清末民初逐渐形成了四大主腔,到20世纪50年代趋于定型、成熟,剧目多达200余个。

潜江花鼓剧团成立于50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艺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剧团逐渐发展壮大。1993年经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潜江花鼓剧团升格为湖北省实验花鼓戏院。2006年,由潜江市群艺馆申报成功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定名为“荆州花鼓戏”。2012年,湖北省实验花鼓戏院再次更名为“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构。几十年来,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共有30余台(次)剧目和100余人(次)分获国家、省级艺术奖励。

1984年1月5日,原潜江花鼓剧团到北京人民剧院演出,曹禺到现场观看。一出剧演完,曹禺冲上舞台,握着演员的手,眼泪汪汪地大喊:“我也是潜江的,我也是潜江的!”曹禺和潜江的花鼓戏缘分,从这里开始发展。而潜江,更因为这次老乡见老乡的“眼泪汪汪”,感受到了戏剧的力量,开始重新给自己的未来定位。

潜江人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做好曹禺与戏剧情结的大文章,力求打造“戏剧之都”。这些年来,我市努力在创文化品牌、建文化名市上做文章,大力度、大手笔、大投入,建成了曹禺戏楼、曹禺公园、曹禺纪念馆、梅苑、曹禺祖居、上海世博会湖北馆复建馆、曹禺中学、曹禺陵园、曹禺大剧院等一批有影响的公益文化设施,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与文化服务功能,绘就了一道靓丽的城市文化风景线。

“花鼓戏是潜江人的情结。”徐中兵说,本地人流行这样一句俗话,“听了花鼓子哟喂哟,害病不消吃得药。”作为湖北三大地方剧种之一,荆州花鼓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早已深入潜江人的心田。

荆州花鼓戏植根于民间,深受农村群众的喜爱。“我们院团一直坚持将演出舞台搭在老百姓的家门口,将精品节目送到田间地头。哪个地方要是搭台唱戏,四乡八邻的乡亲们都会像过节赶集一样,聚拢到一起‘看花鼓子’。”徐中兵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院在全市各个区镇、村组开展送戏下乡活动,2018年完成场次120余场,演出地点遍及25个行政村,惠及群众近30万人次。

徐中兵表示,如今“听花鼓,逛梅苑,品龙虾,观楚章华台,游兴隆大坝”已成为潜江对外宣传的重要旅游口号。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潜江旅游的游客超过120万人次。“潜阳城”等虾店还会进行荆州花鼓戏表演,让游客在吃虾的同时,品味荆州花鼓戏的独特风味。

薪火相传促发展

文/图记者杨靖

现在湖北荆州市花鼓戏(探访河西村的故事台前幕后)(4)

花鼓戏《凤冠梦》紧张排练

“今日里提亲结秦晋,一片真情透我心……”日前,在曹禺戏楼的舞台上,青年演员郭羽琴正在紧张地排练花鼓戏剧目《凤冠梦》,为4月21日的演出作准备。在导演的指导下,台上的郭羽琴深得要领,一转身一低头的婉约美感交织在韵味十足的唱腔中,让人物角色发乎情、止乎礼,丝毫不拖泥带水却又娓娓而来。在这场视听盛宴中,虽然郭羽琴身着便服,但记者还是不知不觉陶醉其中。

“状员郎沈少卿失意落魄却又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人物特性你掌握得很好,唱腔韵味浓,表演得也很丰满,但道白之处,还需要注意细腻化……”剧院老师吴文军一边点评郭羽琴的表现,一边对难点之处进行现场示范表演,让郭羽琴增强印象。

对于吴文军的指导,郭羽琴用“受益匪浅”来形容,他说:“吴老师的指导对我很有帮助,能让我更好地刻画人物,是自己戏曲道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人才培养是戏曲发展的根本保障。”吴文军这样解读戏曲传承,他说,戏曲,素来都是以人为中心。从舞台上的表演,到舞台下师傅和弟子一对一的学习,或是听戏看戏的观众,都离不开人。艺靠人传,人在曲传。

吴文军告诉记者,花鼓戏中的每一个唱段背后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一句唱腔都有一份温婉的情感波澜,每一个手势、眼神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为了培养花鼓戏生力军,除了对演员们手把手教学外,剧团还时常会请来胡新中、李春华等老一辈花鼓戏名家过来进行指导。无论是“名师带徒”还是“岗位练兵”,剧院对年轻人的培养不遗余力。“广泛汲取他人成熟的艺术精华,再进行总结和提升,是每一名花鼓戏演员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的必经之路。只有将这些工作做实做细,我们的花鼓戏才能生根发芽,永葆青春。”吴文军说。

“时代在变迁,花鼓戏的内涵与外延、再现性与表现性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被不断更新与丰富,如同‘十年磨一剑’的花鼓戏演员一样,焕发出活跃而长久的生命力。相信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花鼓戏这项传统文化一定会历久弥新,不断发扬光大。”吴文军深情地说。

网友互动

@Wall-e:《河西村的故事》让我们的花鼓戏锋芒再露,希望花鼓戏人能守正创新,砥砺前行,创作出更多的《河西村的故事》,弘扬我们的花鼓戏文化。

@五楼十三层:怎样让花鼓戏这类精品文化与时代更加贴合?《河西村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参考范本,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花仙子:很幸运,我有机会观看了《河西村的故事》,它形散神聚、文戏武拍的艺术手法让各个年龄层的观众都能接受。花鼓戏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就应该像《河西村的故事》一样不拘一格。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