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为什么比阿里云便宜:腾讯云vs阿里云 谁主沉浮
腾讯云为什么比阿里云便宜:腾讯云vs阿里云 谁主沉浮为了推进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根据2015年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大部分云计算服务——如:AI云服务,仍处于快速发展期;部分服务——如:SaaS与IaaS,处于成熟期。云服务正在逐步突破互联网市场的范畴,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各行业企业也开始接受云服务的理念,并开始将传统的自建IT方式转为使用公共云服务方式,云服务将真正进入其产业的成熟期。发展阶段:一个行业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探索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
本文旨在通过人工智能行业对云服务平台代表性产品——阿里云、腾讯云的产品定位、核心功能、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产品的在国内的发展趋势。为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具有较多优势的云服务平台,研发应用层人工智能产品提供决策辅助。
一、行业背景
1. 行业概况
云计算的发展经历了从虚拟化、并行等技术成熟的前期积累阶段,到SaaS、IaaS、PaaS 三种形式出现的形成阶段,当前正处于通过深度竞争形成主流平台和标准的成熟阶段。
云计算作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硬件和工业 4.0 等新兴方向的底层支撑,近年来发展迅速。
以SaaS为代表的云服务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2005年亚马逊推出的AWS服务,使产业界真正认识到一种新的IT服务模式的诞生。在此之后,谷歌、IBM、微软等互联网和IT企业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开始提供不同层面的云计算服务,云服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云服务正在逐步突破互联网市场的范畴,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各行业企业也开始接受云服务的理念,并开始将传统的自建IT方式转为使用公共云服务方式,云服务将真正进入其产业的成熟期。
2. 市场现状
发展阶段:
一个行业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探索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
根据2015年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大部分云计算服务——如:AI云服务,仍处于快速发展期;部分服务——如:SaaS与IaaS,处于成熟期。
为了推进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计划目标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大量的资本进场将其带入一个高潮。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较小,与全球云计算市场相比有3-5年的差距。虽然整体行业趋于成熟,但渗透率并不高。全球市场中,全球IT总投入大概是3.5万亿美金,其中云计算市场只占到3000亿美金左右,整个市场渗透率只有10%左右,而国内云计算市场渗透率更低。
爱分析首席分析师李喆表示:中国云计算市场渗透率只有5-7%,仍处于相对早期阶段。考虑到国内云服务发展略微滞后的现实,我们认为国内云服务平台仍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中后阶段。
图1. 2015技术成熟度曲线(Gartner 2015)
市场规模: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公有云市场保持50%以上的增速。
截止至2017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691.6亿元,增速34.32%。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264.8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55.7%。预计2018-2021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02.6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达426.8亿元,较2016年增长23.8%。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55.7亿元。
其中,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成为公有云中增速最快的服务类型。
2017年,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达到148.7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70.1%。截止2018年6月底,共有301家企业获得了工信部颁发的云服务(互联网资源协作服务)牌照,随着大量地方行业IaaS服务商的进入,预计未来几年IaaS市场仍将快速增长。
PaaS(平台即服务)市场整体规模偏小,2017年仅为11.6亿元,较2016年增加52.6%。SaaS(软件即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04.5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39.1%。
图2.2015-2021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
产业链:
当前,人工智能行业已经形成较清晰的产业链。
云计算的上游主要是芯片企业(Intel等)、网络设备提供商(华为,思科等)、网络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储存提供商(EMC、华为等)、服务器提供商(浪潮、华为等)以及操作系统(Vmware,微软等)。
下游主要是不同行业的应用产品。云平台为技术层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代表产品有: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等。
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些云平台主要整合了内容识别、智能语音、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功能,通过云平台、解决方案、SDK接入等形式供下游企业使用。
图3.中国AI产业链(易观,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