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咋背信弃义了:黑色星期天 14条人命拯救破产的独立运动
立陶宛咋背信弃义了:黑色星期天 14条人命拯救破产的独立运动当时立陶宛所需要的产品和资源,27%需从苏联其他加盟共和国,以无关税的极低价格运来。这种内部经济供应体系,一旦断奶,立陶宛经济将瞬间崩溃。莫斯科开始加重对立陶宛的经济制裁,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已经降到了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的供应量。苏联修改后的宪法规定,加盟共和国可以独立,但必须举行公投,并在5年之后,再次举行公投,方能正式脱离苏联这艘航母。此外,立陶宛还需分担苏联的6亿卢布外债,58亿的国内债务。立陶宛完全无视了苏联和戈尔巴乔夫设定的程序规则,以及莫斯科日益严峻的连续的警告和声明。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大国总统戈尔巴乔夫再怎么软弱,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离经叛道和无视。
【苏联1991:恩怨情仇加盟共和国】第43节
上节讲到,立陶宛精英份子组建的萨尤基斯组织,在1990年初的议会大选中赢得胜利,掌控了议会,就匆匆忙忙宣布独立了。
为什么说它是匆匆忙忙呢?
因为立陶宛是裸奔,没有遵循独立之路所必要的游戏规则。
苏联修改后的宪法规定,加盟共和国可以独立,但必须举行公投,并在5年之后,再次举行公投,方能正式脱离苏联这艘航母。此外,立陶宛还需分担苏联的6亿卢布外债,58亿的国内债务。
立陶宛完全无视了苏联和戈尔巴乔夫设定的程序规则,以及莫斯科日益严峻的连续的警告和声明。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大国总统戈尔巴乔夫再怎么软弱,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离经叛道和无视。
莫斯科开始加重对立陶宛的经济制裁,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已经降到了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的供应量。
当时立陶宛所需要的产品和资源,27%需从苏联其他加盟共和国,以无关税的极低价格运来。这种内部经济供应体系,一旦断奶,立陶宛经济将瞬间崩溃。
这就是“脱苏”的烦恼。
立陶宛萨尤基斯政府,是一帮完全不懂经济和现代政治的街头运动知识分子。只顾着狂奔,却忘记了穿衣和吃饭问题。
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西方。但西方除了免费的谴责苏联不人道之外,就只剩下了免费坐观虎斗的闲情逸致。其余的,任何一件货真价实的物品,都必须全款支付。
立陶宛仅石油天然气,每日的账单,就需要500万美元。这是要命啊。
萨尤基斯这才意识到,一路裸奔的后果,竟然就是雪崩。
经济制裁是慢性药,对于那些高高在上,家里屯了一堆卢布和黄金的精英阶层来说,是无感的。但是即使是这样温和的剂量,贫困的老百姓也是无法免疫的。他们贫瘠的积蓄,根本就没办法支撑如此狂涨的面包。
1991年1月8,立陶宛政府突然宣布,食品和工业品涨价4-6倍以上,直接拧开了沸腾的阀门。
1991年初,冷冬未去,寒风刺骨,他们就要饿死和冻死了。再不吆喝两声,就是死人一个。
1990年1月8日,立陶宛国内,大批苏联的老铁、统派支持者,再次发起了维护苏联、反萨尤基斯政府的大游行。
但是,再大的游行,也吓不到依靠街头运动起家的萨尤基斯。
萨尤基斯也毫不示弱,他们则召集了全国各地的支持者,聚集在首都。不过他们最无耻的是,用汽车把中小学生,拉到了大街上,试图阻止统派的大游行,和苏联军方的干预。
但是,已经武装到牙齿的萨尤基斯政府,却一直伴随着自己的武装力量,不断地抓捕、殴打“统派”群众。
事情闹到这一步,莫斯科只能派出空降部队和坦克,占领了立陶宛关键地点。1月12日晚,苏联内卫部队和克格勃特种部队在解除电视台的立陶宛武装人员武装时,造成了混乱,14个人死了。
这就是1月流血事件,也被称为“黑色星期天”。这是戈尔巴乔夫最不愿看到,但却是立陶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最渴望的血祭圣坛的大餐。
但是,这次屠杀事件,后来有很多资料证实,极有可能是立陶宛民族独立分子故意制造的流血事件。
开枪的人,并不是苏联军人,而是不明武装分子,从附近的楼顶开的枪。
因为死者的子弹,都是从上往下穿透射入的。用的子弹和枪械,是苏军早已淘汰的制式器械。而且,立陶宛当局,阻止了苏联检察官的尸检动作。
但在当时,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流血,可以激发立陶宛人的愤怒。只有人民不理智的愤怒,才能拯救即将民心破产的萨尤基斯政府。
萨尤基斯运动本来已经在波涛汹涌的民意下,摇摇欲坠。很多失望的底层市民,因这次屠杀事件,被成功拉了回来。
2月9日,立陶宛趁着这份悲伤,举行全民公投,90%的人支持脱离苏联。
至此,立陶宛基本上完成了所有的独立动作。立陶宛独立,打开了苏联解体的潘多拉之盒,一发不可收拾了。
辣么,领导这次惊心动魄的音乐教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未完待续,喜欢就关注哦)
下一节预告:双重谍者,萨尤基斯领袖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