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老人摆摊卖梨(教师改行卖掉北京房子也要回家卖梨)
60岁老人摆摊卖梨(教师改行卖掉北京房子也要回家卖梨)10天后40万金梨全部发出去了,就在张艳敏等着收钱的时候,让她怎么也没想到这笔买卖不仅钱没拿到,还被负责人骂了一顿,40万金梨里面居然有12万斤梨都是坏的,明明给客户发出去的都是当天采摘的鲜果,但到了对方手里梨就坏了,这其实和梨的特点有关。但张艳敏的家里人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张艳敏执意要回老家卖梨,还把北京的房子卖了,一点也没给自己留退路,这让家里人对她的做法很愤怒。张艳敏在多方打听她认识了一位电商平台负责人,对接之后,对方马上就下了40万斤酥梨的订单,还说想要长期合作。当时张艳敏开心极了,除能帮助家乡卖梨外,张艳敏还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娘家和婆家两个村子加起来总共有4000亩梨园,按照一亩地利润800元来算,一年就能纯赚三百多万元。于是张艳敏立马就回家收梨,还开出一斤梨高于市场价两角钱的价格,村民高兴极了,都在为张艳敏疯狂摘梨。
当初卖掉北京的房子也要回家卖梨,张艳敏就没给自己留退路,现在就是咬牙也得把梨卖出去。 ------张艳敏
张艳敏5年前还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辅导教师,一直在北京从事教育工作,每年和丈夫有几十万元的收入,小两口通过几年的打拼,在北京买了房,日子过得很安逸。
一次张艳敏在和家里人通电话时,得知家里今年梨子滞销,而且收购商还在压低价格,张艳敏对这个消息很感触,就打算帮助家乡人卖金梨。
因为张艳敏从小就生活在宁陵县,而宁陵县盛产金顶谢花酥梨,全县苏梨种植面积有22万亩,在这里每家每户都有梨园。
张艳敏在多方打听她认识了一位电商平台负责人,对接之后,对方马上就下了40万斤酥梨的订单,还说想要长期合作。
当时张艳敏开心极了,除能帮助家乡卖梨外,张艳敏还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娘家和婆家两个村子加起来总共有4000亩梨园,按照一亩地利润800元来算,一年就能纯赚三百多万元。
于是张艳敏立马就回家收梨,还开出一斤梨高于市场价两角钱的价格,村民高兴极了,都在为张艳敏疯狂摘梨。
但张艳敏的家里人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张艳敏执意要回老家卖梨,还把北京的房子卖了,一点也没给自己留退路,这让家里人对她的做法很愤怒。
10天后40万金梨全部发出去了,就在张艳敏等着收钱的时候,让她怎么也没想到这笔买卖不仅钱没拿到,还被负责人骂了一顿,40万金梨里面居然有12万斤梨都是坏的,明明给客户发出去的都是当天采摘的鲜果,但到了对方手里梨就坏了,这其实和梨的特点有关。
这种梨非常酥脆,掉在地上一摔就碎,用手一按就是一个坑,张艳敏这才意识到村民采摘的时候可能误伤到鲜果果皮,受伤后从表面很难发现才出了问题。
因为坏果太多,电商平台立马终止了合作,这次回家卖梨,张艳敏赔了15万元,老公劝他赶紧收手,可她不但不听,态度反而更强硬了。
那段时间两口子闹得不可开交,但张艳敏就是不放弃。他边找解决坏果的办法,边四处跑销路,后来在一位水果商那里得知,新鲜采摘的金梨,要放两三天,坏的部分才会慢慢显现出来,发货时便于挑选,得到启发后,运输坏果率从过去的30%降低到5%以下。
2018年电商平台上卖梨的商家并不多,她就抓住这个机会,承诺对方可以货到付款,返乡创业第一年,张艳敏就帮村民卖出300万斤酥梨,村民也对这个媳妇刮目相看了。
2019年张艳敏流转了468亩梨园,还带头成立了合作社。在谢庄村这样上百年的老梨树随处可见,村民种梨都喜欢这样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样的树产量高,一棵老树就能产8000斤酥梨。
张艳敏却想着把梨卖出更高的价格,于是可劲儿破坏老树,又是用锯子锯,又是用剪刀剪,原本长得很壮的一棵树,经过这样一折腾,一下子消瘦了很多。
张艳敏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因为他察觉到一个变化,从2019年开始,电商平台上梨的品种一下子多了起来,张艳敏意识到要想让自己的产品更有竞争力,就得从品质上下功夫,过去村民众里只追求产量,老树上长出的梨,大的大小的小,糖度不高,还不统一,他要想改良梨的品质,就得让老树长新枝。
每年一到白露梨就成熟了,可张艳敏又做出一件冒险的事儿,她要让梨在树上多挂15天,这样做虽然风险很大,但梨的糖度能升高,延长15天,梨的糖度可以达到13度以上,如果时间再长,长度和水分又都会流失,这是张艳敏试验了很多次才得出的结论。
靠着修枝散叶和延长采摘时间,张艳敏提高了梨的品质,把梨价格从过去的一元两角钱最高精品果卖到八元多,价格提高了六倍多,为了避免梨在运输时相互碰伤,她还要求村民把梨柄剪短,这样在运输中才不会划伤梨。
除此之外,张艳敏还特意设计了一款包装,梨像那个鸡蛋一样放在里面,再由纸箱保驾护航,张艳敏一年能帮村民卖掉1000万斤酥梨。
然而不管张艳敏怎么控制,每年都会有10%左右的梨达不到商品果的标准,可她却从当地一个古法制作工艺上找到突破口,一年再卖500万元。
原来当地有吃梨膏的习惯,村里卖不掉的梨就用来做成梨膏,好的梨膏能拉出至少1m以上的丝,张艳敏的梨因为晚摘了15天,糖度很高,她就想把制作梨膏的工艺搬进工厂来,但大伙儿都觉得太冒险了。
因为梨膏要经过22道工序,48小时才能完成,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浓缩和收膏,对火候的把控极为关键,工厂看不到明火就很难控制,但胆大的张艳敏还是想试一把。建工厂需要500万元,她手里的钱不够,就四处贷款找朋友去借。
六个月后梨膏厂终于建起来,可以投入生产了,但当时她并没有找到梨膏的最佳温度,于是她用了很长的时间让工人48小时不间断记录提高的状态和温度,浪费掉的梨膏足足有1万斤。
梨膏做成了,她想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自己没有名气,于是她瞄准了一个曾经在24小时内单品销售额就突破上千万元的人。
可怎么才能与对方合作呢?
张艳敏连对方不认识,但他胆大的性子又来了,拎着箱子就直接找到对方公司楼下了,可对方一看到产品,当场就给张艳敏泼了一盆冷水。
虽然产品没有被对方看上,但这次见面让张艳敏发现一个产品要想在电商平台成为爆款,是有很多方法技巧的。当时朱苏颖说的每一条张艳玲都记了下来,从杭州回去后,他马上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梨膏由过去的瓶装换成了方便携带的管装,除了梨膏,张艳敏还开发出梨膏棒棒糖和用水冲泡的梨膏糖等产品,丰富品类。
当产品再次出现在朱苏颖面前,朱苏颖很认可张艳敏的办事能力,愿意共同合作打造梨膏产品。
截至目前,张艳敏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十万余斤,一年卖出500万元,加上鲜梨年销售额能达1200万元,返乡创业三年,张艳敏帮助种植户卖了两千余万斤,带动当地八百六十余户种植户增收致富。
为敢作敢当的张艳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