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狐狸先生的逸事的感想(拜读通仙观记有感)
读狐狸先生的逸事的感想(拜读通仙观记有感)注:①嘹呖—音liao li,响亮清脆。注:①栊—音long,窗上棂木。 段氏兄弟早年都以文章驰名,被金朝尚书赵秉文誉为“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以《二妙集》命名。在北午芹隐居期间,他们触景生情,妙笔生花,《二妙集》收录了诸多讴颂北午芹风情的佳作,譬如段克己的词作《月上海棠·同诗社诸君饮芹溪上》,“仲冬之初,家弟诚之自芹溪得红梅数枝,作三诗以见意,夜归枕上,次韵山中二三子》所作的三首七绝;段成己的词作《临江仙·奉继遯菴先生韵二首》《诉衷情·史仲恭寿》,“吾兄同仲坚采鹭鸯藤於午芹之东溪,因咏诗见示。前代诗人未尝闻赋此者。此花长於田野篱落间,人视之与芥无异。是诗一出,好事者将知所贵矣。感叹之余,敬次其韵”的《午芹道中》等格律诗,抒发了作者对北午芹芹溪、红梅、乡俗民情的热爱,引吭高歌“芹溪清浅舞涟漪”,“十载龙门山下路”,“此身著处便为家”,读了令人感奋。 段成己撰写的河津《旧八景诗》中,有两
拜读《通仙观记》有感任罗乐辛丑孟冬,我从河津新华书店欣喜购得《全元文》卷五十九,内有金元文学家段克己撰写的北午芹《通仙观记》,拜读之后,感慨良多。该记短短273个字,将金元时期北午芹的壮美山水和里人隐士的无量功德,记述得淋漓尽致。段克己(1196—1254)是金代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县)人,公元1234年金朝亡后,段克己与其弟段成己(1199—1279)无意仕途,便隐居龙门山(今河津市北午芹一带)20余年。兄弟二人隐居龙门期间,轻财重义,乐善好施,广交文友,成立诗社,互相唱酬,怡情山水,对北午芹的历史人文和秀美景致了然于胸。《通仙观记》就是段克己在北午芹隐居期间,于元宪宗元年(1251年)农历十月十六日完稿的,距今已历770个春秋。
《通仙观记》开篇即说:夏、商、周三代井田制度废除后,天下肥沃的土地和豪华的宅院,不是归附于道教,就是归附于佛教,这就为后文道院的营造埋下了伏笔。紧接着作者直入主题:在距离河津县城30里处,有座山脉名叫姑射山,这一带以山水命名的村有数十个,而以午芹最美。村北山脚下有清泉,泉水流经细石铺底的小溪,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古树枯藤荫影纵横交错,奇花异草遍满溪谷。每当微风吹来,花香汇集,香气四溢 溪水回波荡漾,急流挥扬繁花落叶纵情漂流,各种美景随着季节而变化,风景大都是这样的,我难以把壮丽景致都描述出来。乡民追随仙人的神奇足迹,汲取隐士的高洁品格,人知礼让,风化肃然,丰衣足食,政通人和,堪称一方人文荟萃的都市。作者把北午芹700年前的壮丽山水和淳厚民风,描写得绘声绘色,由此自然而然地推出乡民慷慨解囊创建通仙观的善举。
村民李氏 家境富裕,财力雄厚,自愿修行功德广结善缘,以一己之力,在村东北角营建了三清殿,殿的西侧,另建了道院,供道士居住,一百多年间,清静寂寞,没有声望高的道士居住。到元朝建立前,乡民范志冲急流勇退,钟情于道教将近三十年,他在道院开发了所居堂,彩绘了十一位真人塑像,并配置防护的旌旗伞盖,供奉香花,使前来拜神的香客信仰虔诚,把对名利的苦苦奔波竞争,化为淡泊功名利禄的清静寡欲,把苦恼化为顺其自然的清静无为,连道人都感到有功劳。在全文收笔之时,作者满怀深情地告诫后世:我叙述了通仙观的创建始末,撰文留给后世君子,希望不要毁坏它。至此,北午芹的厚重人文、里人隐士的无量功德和作者虔诚善意的规劝,连同273字的《通仙观记》,将永久地载入史册,并镌刻在世代北午芹人的心田深处。
拜读《通仙观记》,我联想到北午芹人文底蕴的沧桑巨变。作者段克己与其弟段成己在北午芹一带隐居多年,这里民风朴实,质直好义,风光旖旎,美不胜收,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浓浓的乡愁激励他们在这里留下了诸多绚丽的诗文,从此拉开了北午芹人文日新的神圣序幕。
段氏兄弟早年都以文章驰名,被金朝尚书赵秉文誉为“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以《二妙集》命名。在北午芹隐居期间,他们触景生情,妙笔生花,《二妙集》收录了诸多讴颂北午芹风情的佳作,譬如段克己的词作《月上海棠·同诗社诸君饮芹溪上》,“仲冬之初,家弟诚之自芹溪得红梅数枝,作三诗以见意,夜归枕上,次韵山中二三子》所作的三首七绝;段成己的词作《临江仙·奉继遯菴先生韵二首》《诉衷情·史仲恭寿》,“吾兄同仲坚采鹭鸯藤於午芹之东溪,因咏诗见示。前代诗人未尝闻赋此者。此花长於田野篱落间,人视之与芥无异。是诗一出,好事者将知所贵矣。感叹之余,敬次其韵”的《午芹道中》等格律诗,抒发了作者对北午芹芹溪、红梅、乡俗民情的热爱,引吭高歌“芹溪清浅舞涟漪”,“十载龙门山下路”,“此身著处便为家”,读了令人感奋。
段成己撰写的河津《旧八景诗》中,有两处都在北午芹。一处是“神谷藏春”,指北午芹村北神峪内的风景;一处是“姑山夕照”,指神峪之北姑射山的景色。老《河津县志》载:“姑射山在东北三十五里,东起于临汾县界,绵亘数邑,而止于县之东北,黄颊、午芹等山,其旁支也。”诗人在这两首八景诗中,注入了深沉的乡愁。
神谷藏春山间草木四时春,一脉清溪不染尘。忽见渔郎惊藉问,却疑侬是武陵人。姑山夕照日锁群峰欲下迟,茏葱一片冷胭脂。醉吟著我扁舟尾,画出坡游赤壁时。在此之后,讴颂河津八景的诗篇异彩纷呈,其中,最早撰写河津新八景诗的是明代隆庆元年(1567)任河津训导的孟养气。其任职后第三年,即明隆庆四年(1570),时任河津知县张汝乾发起创修《河津县志》,于明万历元年(1573)辑成。其时,文人学士在段成己撰写的河津《旧八景诗》的基础上,编纂了河津新八景诗,冠以《邑中八景》,得到官方和社会的认可,载入老《河津县志》。《邑中八景》中“午芹秋霁”描绘的就是北午芹一带秋季的壮丽景致,其序文曰:“东北山麓下,曾经水村清润,椒柿、林丛,暮秋红叶满川,碧山在望,天气晴霁,爽旷宜人。”孟养气和任明朝山东沾化县主簿的河津人高汝砺撰写的八景诗脍灸人口,使邑中八景焕然生色。清光绪己卯(1879)贡生李庚昌、温宝逊等人联袂撰写的邑中八景诗,也为邑中八景锦上添花。《邑中八景》形成于明朝中期,明末清初发展到鼎盛时期,至清末仍然熠熠生辉,现将赞美“午芹秋霁”一景的经典诗文摘录如下:
午芹秋霁碧云收尽海天空,泉色山光入望中。独坐芹庵无个事,待看明月上帘栊①。(孟养气)注:①栊—音long,窗上棂木。
一气萧森百汇成,午芹风物更幽清。天光上下残霞远,云影高低落照明。白雁飞霜寒有信,黄花带露晚含情。登场禾黍田家乐,岁岁笙歌贺太平。(高汝砺)村烟扬碧绕长堤,日色晶莹树影齐。嘹呖①一声惊过雁,断云红叶满前溪。(温宝逊)注:①嘹呖—音liao li,响亮清脆。
午芹八景由于战乱与灾荒,河津“邑中八景”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损毁殆尽,但在新中国建立后,河津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人文景致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午芹八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午芹八景,亦即北午芹八景,出自北午芹村侯维翰(字志屏)先生之手,见于北午芹村李志贤先生1958 年编写的《北午芹村志》(手抄本)。午芹八景包括:金峰远照、鸦石奇巍、筛崖玉溅、芹谷神泉、清流重叠、白羽争滩、长桥卧波、泊岸村船,侯维翰先生还撰写了八景题解暨八景诗,其景其诗,鲜为人知,其言其行,实属难得。
金峰远照。题解:双峰山原名马鞍山,亦名紫金山,峰高耸入云际,登顶可望豫秦。诗曰:
吕梁南麓紫金峰,独具特形气势雄。高入云表照万里,稷王孤峰齐朝宗。鸦石奇巍。题解:天涧口之巨石,古昔如秀陵,形势雄壮惊人,石上群栖乌鸦,故名鸦石。诗曰:
巨人屹立瓜峪滩,力劈洪浊分两川。阻险护村功劳大,巉岩虎豹鸦栖然。(李志贤先生注:此石现仅高二、三尺,若保护不周,不久期间,即湮没难觅,无景可观。)
筛崖玉溅。题解:瓜峪筛崖之水,点亮晶如玉,向空飞洒,如抛玉珠。诗曰:
暑日当空近午天,银河倒泻竞溜檐。漱漱玉屑曾溅面,森森寒气欲侵肩。芹谷神泉。题解:午芹峰左之清流,冬温夏凉,故称神泉。诗曰:
严冬火生水晶宫,暑夏扇摇凉似冰。无奈人间多迷信,冬暖夏凉水长清。(李志贤先生注:此泉含有硫质,温度较高,四时不变,与地面气温相比,冬觉温而夏觉凉,故称神泉,系迷信说法)
清流重叠。题解:圣母庙废墟东北有双层桥一座,神峪水纵流其下,瓜峪水横流其上。诗曰:
天外有天楼外楼,世人少见水重流。琴鸣上下行人乐,倒影楼台逐浪游。(李志贤先生注:此楼台指西北方之奎星楼。)
白羽争滩。题解:每岁仲春时节,柳絮满涧飞舞,大有争滩之慨。诗曰:
清明徜徉天涧滩,无限鹅毛满前川。三月何曾天雨雪,举头杨柳绿如烟。长桥卧波。题解:瓜峪流水洼石桥纵贯鄂耿。诗曰:
天堑夏秋多洪兴,钩心斗角阻交通。行空复道山衔接,不霁何处映彩虹。(注:鄂,春秋晋邑,在今山西乡宁。)
泊岸村船。题解:登午芹峰顶,下视村势,如停岸之巨舟。诗曰:
巨浪冲涤亿万年,水落村形似巨船。鸦石作锚舟系稳,俨然船泊天涧湾。北午芹村位于吕梁山南麓午芹峰之下,东依神峪,西傍瓜峪,山清水秀,地灵人杰。北午芹民情淳厚,吃苦耐劳,人知礼让,代出名贤,在僧楼乡(镇),甚至在全河津市都位于“人文积厚”第一方阵。
李志贤先生在艰难困苦之中洗碑索迹,东查西访,写成了新中国建立后河津最早的村志手抄本,侯志屏先生怀着满腔热忱,撰写出歌颂家乡山水的午芹八景诗,尽管其内容及格律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完善和深化,但二位先生的赤子情怀和敬业精神,确实难能可贵。他们的辛勤劳动成果,无疑给五彩纷呈的河津文苑,增添了一束具有地方特色的花卉,给锦绣河津的壮丽画卷之上,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
回眸北午芹厚重的人文,勾引起我与僧楼乡和北午芹村的一段深深的情缘。那是1984年仲春,县委派我担任僧楼公社书记,上任伊始,欣乘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与公社同仁相继到全公社11个村调研使农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并在北午芹村和北方平村蹲点。站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北午芹村,其蓬勃兴起的民营企业,使我大开眼界。43户农民筹资兴办的联户水泥厂、由农民承包的耐火砖厂等股份合作经济的率先崛起,使北午芹村成为全县的改革示范村。综合北午芹的经验和全公社的股份合作典型,我于1985年金秋撰写了《浅议农村股份合作》一文,刊于《河东农村经济》1985年9月第一期,并在全区农村合作经济研讨会上发了言。36年来,北午芹村经济活跃,政通人和,发展神速,今非昔比。永鑫集团、理成集团、银河水泥有限公司、永鑫水泥有限公司、高铝耐焦公司五大龙头企业,撑起北午芹半壁江山。村容靓丽,村风文明,村民安居乐业,干群齐心,全力打造美丽乡村“高颜值”,使这一闻名遐迩的古文化村一跃而为新时代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大美北午芹的现代风采,武双科先生撰写的《北午芹村名文化》,毛印科先生撰写的的《午芹峰》《秋日游瓜峪》,以及李思建先生撰写的《故乡漫记—我的故乡北午芹村》,以诚挚朴实的赤子情怀和曼妙生花的酣畅笔触,做了生动具体的记述,读了令人清沁肺腑,荡气回肠,浓浓的乡愁同样在笔者心地油然而生。
抚今追昔,从700年前的“通仙观”,到新时代的“示范村”,北午芹沧桑巨变,前程灿烂,“争强好胜、勇为人先”的北午芹人,将赓续文脉,勇毅前行,用勤劳和智慧升华新时代“登场禾黍田家乐,岁岁笙歌贺太平”的理想家园。
附:段克己《通仙观记》《全元文》卷五九
段克己(一一九六-一二五四),字復之,號遯庵,稷山(今山西稷山)人。少時與弟成己以文才名。金末以進士貢。金亡,與成己隱居龍門山(在今山西河津縣)中,餘二十年而卒。《元詩選》二集有小傳。與成己合著詩集《二妙集》八卷傳世。本書收段克己文一篇。
通仙觀記 辛亥 憲宗元年(1251)十月十六日,自三代井田之法廢,天下良田美宅不歸于老氏,則歸于釋。距河津縣治三十里,有山曰姑射,其間名山水而村者以十數,午芹爲最。山之麓,泉水出焉,細石平鋪溪底,水行其上,鏘然有聲,古木寒藤,轇輵[jiāo gé]垂蔭,名葩異卉,遍滿溪谷,每微風一至,香氣四集,迴波衝濑(lài),揄揚萎茹,與時推移,其大都如此,亦莫能窮其壯麗。懷靈仙之異跡,揖隱士之清風,人知禮讓,食足貨通,實一方之都會也。編氓李氏,家饒於財,獨以願力構三清殿於村東北隅,殿之西偏别爲道院,以居羽客,百餘年間,寂無聞人。至大朝,里人范志沖急流中勇退,棲心真境,垂三十年,闢所居堂,列十一真之像,命工彩繪,衛以幢蓋,奉以香花,使觀之者起信,化奔競為澹泊,易苦惱為希夷,是道人者與有勞焉。姑敍其始末,書以遺後之君子,庶勿壞。歲辛亥十月既望,稷山段克己記。(山西書局本《二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