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朱志国油画作品:姜建忠 油画家的墨戏 画说人生

朱志国油画作品:姜建忠 油画家的墨戏 画说人生从创作理念来看,西方是绘画跟着雕塑走,学素描首先要画石膏像,通过光的投射分析受光、暗部、明暗交界、反光、投影,去理解表达雕塑或事物的体积表现。中国则是雕塑跟着绘画走,霍去病墓的动物石雕和马踏匈奴,云岗、大同石窟的佛像等,都是在立体的石块上游走线条。西方讲立体,东方讲平面。如何理解中西文化艺术的差异?请谈谈你的国画创作经历?我是油画家,可是对于中国画在1975年左右就有所接触了。我当时在上海工艺美校就读,1978年,由于创作了一本古装连环画,我开始迷恋起中国传统人物,在大学课余时间,经常临摹任伯年、陈老莲、八大山人等的作品。大学毕业,我在北京与田黎明一起画过赵匡胤连环画套书,各自独立画一本。从此我对国画密切关注,但动笔不多。由于我和了庐先生曾经是同事,1985年从北京回上海后,经常去他的画室看他作画,听他讲述分析中国画之缘由。2010年,我开始在宣纸上舞弄笔墨,在油画创作之余,每年抽20天左

焚香欲问道,许在梦中得

朱志国油画作品:姜建忠 油画家的墨戏 画说人生(1)

兰心衬酒意,自在三兄弟

Q1

请谈谈你的国画创作经历?

我是油画家,可是对于中国画在1975年左右就有所接触了。我当时在上海工艺美校就读,1978年,由于创作了一本古装连环画,我开始迷恋起中国传统人物,在大学课余时间,经常临摹任伯年、陈老莲、八大山人等的作品。大学毕业,我在北京与田黎明一起画过赵匡胤连环画套书,各自独立画一本。从此我对国画密切关注,但动笔不多。由于我和了庐先生曾经是同事,1985年从北京回上海后,经常去他的画室看他作画,听他讲述分析中国画之缘由。2010年,我开始在宣纸上舞弄笔墨,在油画创作之余,每年抽20天左右时间,断断续续地坚持了下来。中国画是对中国文化的阐释,了庐先生曾言“文化性大于技术性”。

Q2

如何理解中西文化艺术的差异?

从创作理念来看,西方是绘画跟着雕塑走,学素描首先要画石膏像,通过光的投射分析受光、暗部、明暗交界、反光、投影,去理解表达雕塑或事物的体积表现。中国则是雕塑跟着绘画走,霍去病墓的动物石雕和马踏匈奴,云岗、大同石窟的佛像等,都是在立体的石块上游走线条。西方讲立体,东方讲平面。

从艺术背后的文化根基看,西方哲学从自然科学研究切入,把神人格化,因此希腊雕塑关心的是人,讲究人体解剖。东方是把人神化,离天近离人远,束之高阁,形而上学,不需要解剖。

在西方艺术史上,梵高开始扭曲了解剖,塞尚则抛弃了光影,高更走向了平面,此外,后期印象派从自然描摹走向内心表达,颠覆了西方绘画传统。而当代艺术已经走向了观念,走出了西方传统的瓶颈,在艺术形式上把眼光投向东方、非洲和其他非西方文化,不拘一格为我所用。我的学艺方法是把东西方艺术完全分开,画油画首先字正腔圆,不能走调;画中国画则按儒道佛思想,两者不能“混账”。今天是“美国之音”,明天则把频道调整到“新闻联播”。中西结合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民族化是几代人来完成的,不应是个体的拔苗助长的模式。

Q3

通过画笔你想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

我们这一代人从上世纪50年代走来,经历了许多,从封闭到开放,从糊涂到略懂……不断地适应新情况,需要提高感悟能力,不然就会弄丢了自己……也许画笔真实地记录了我的心路历程。我的感悟是:绘画不是描绘客观世界,而是在美术史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方法来记录内心世界。艺术史是一部人类精神史,我努力在找寻历史、自我、当下的对应关系,这就是我的感悟。

Q4

除了绘画还接触哪些艺术门类?有哪些爱好?

传统漆雕、屏风描金、舞台设计、室内设计我都涉猎过,有些曾经是我的专业。最近又迷恋上瓷器艺术。所以今年国画一笔未动,而是把国画理念运用到了瓷器上。我认为艺术家必须是杂家,通过A认识了B,通过B理解了C。总吃一个菜会营养不良。

绘画之外,我最大的爱好是逛古玩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经常与一些朋友一起,去享受东看西瞧的过程。有时淘到一件钟爱的东西会爱不释手,兴奋好几天。我对明式家具情有独钟。

Q5

请介绍一下创作方面的安排。

我喜欢在一个干净、有艺术氛围、有音乐的环境中创作或看书学习,把工作转换为享受,这有助于激发灵感。我习惯于白天画画,几乎从不熬夜。早上进画室坐在一把自己喜欢的椅子上,美美地泡一壶好茶,对着画布发愣许久……

油画是我的主线,但遇到创作瓶颈时,我就会在其他画种内游戏把玩,偶尔会柳岸花明,相得益彰。

真诚和热情也许是我艺术成长的法宝,热爱是最好的导师。抓住你所爱,画面就即刻生动有趣了。

朱志国油画作品:姜建忠 油画家的墨戏 画说人生(2)

画室

朱志国油画作品:姜建忠 油画家的墨戏 画说人生(3)

朱志国油画作品:姜建忠 油画家的墨戏 画说人生(4)

姜建忠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海上油画雕塑创作中心理事。原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

文编| 刘莉娜

美编 | 何亦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