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1939年 卓琳答应嫁给邓小平 但提出一个条件:1939年 卓琳答应嫁给邓小平 但提出一个条件

1939年 卓琳答应嫁给邓小平 但提出一个条件:1939年 卓琳答应嫁给邓小平 但提出一个条件浦琼英虽然感到失望,但她走出云南的决心并没有变,她于是给家里写信,要求去北平读书,家里同意了她的请求。1932年,浦琼英考入北平第一女子中学。1931年,全国运动会在北平举办,15岁的浦琼英被选拔为少年组60米短跑运动员,加入云南省代表队,赴北平出席全运会。当代表队走到香港时,“九一八”事变爆发,全运会停办。卓琳,原名浦琼英, 1916年出生在云南宣威。她的父亲浦在廷是民族品牌“宣威火腿”的创始人,曾因追随孙中山北伐而被民国政府授予少将军衔。浦琼英是浦在廷的第七个孩子,也是最小的女儿,在家中倍受宠爱。少年时的卓琳浦家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族中,妇女是没有地位的。浦琼英自幼看到自己身边的姑姑、姐姐,因生活不能独立、婚姻不能自主而饱受痛苦,逐渐萌生出对封建制度的反抗意识。

1939年夏天,时任八路军129师政委的邓小平从太行前线回延安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他还参加了老战友欧阳毅陈珉的婚礼。邓小平的个人问题也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此时邓小平已经35岁了,而且已经过了6年的单身生活,大家都觉得他应该成家了。

1939年 卓琳答应嫁给邓小平 但提出一个条件:1939年 卓琳答应嫁给邓小平 但提出一个条件(1)

邓小平

但当时在延安,想找个对象并不容易,红军三大主力到来以后,延安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干部普遍择偶难。虽然延安来了很多女知识青年,但她们往往看不上工农出身的老干部。延安曾流行这么一个段子:有个女知识青年与老干部谈恋爱,晚上散步,女青年说:今晚的月亮真好看。老干部说:好看什么,像铜洗脸盆子!

当时分管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卫处工作的邓发和邓小平同住一个窑洞,两人曾在上海一起共事,私交甚好,邓发便想为邓小平物色一个对象。于是邓发一有空就带邓小平到保卫处去走动,那里有很多年轻的女同志,邓小平很快看上了年轻、漂亮、性格活泼的卓琳。

卓琳,原名浦琼英, 1916年出生在云南宣威。她的父亲浦在廷是民族品牌“宣威火腿”的创始人,曾因追随孙中山北伐而被民国政府授予少将军衔。浦琼英是浦在廷的第七个孩子,也是最小的女儿,在家中倍受宠爱。

1939年 卓琳答应嫁给邓小平 但提出一个条件:1939年 卓琳答应嫁给邓小平 但提出一个条件(2)

少年时的卓琳

浦家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族中,妇女是没有地位的。浦琼英自幼看到自己身边的姑姑、姐姐,因生活不能独立、婚姻不能自主而饱受痛苦,逐渐萌生出对封建制度的反抗意识。

1931年,全国运动会在北平举办,15岁的浦琼英被选拔为少年组60米短跑运动员,加入云南省代表队,赴北平出席全运会。当代表队走到香港时,“九一八”事变爆发,全运会停办。

浦琼英虽然感到失望,但她走出云南的决心并没有变,她于是给家里写信,要求去北平读书,家里同意了她的请求。1932年,浦琼英考入北平第一女子中学。

浦琼英摆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后,她在北平愉快地学习生活,但国难当头,民族危亡感冲击着每一个青年人的心,浦琼英也不例外。

1935年12月9日,浦琼英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她们高呼爱国口号,愤怒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卖国行径。这次行动使浦琼英的思想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为她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1939年 卓琳答应嫁给邓小平 但提出一个条件:1939年 卓琳答应嫁给邓小平 但提出一个条件(3)

“一二·九”运动

1936年,20岁的浦琼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成为云南省第一个考上北大的人。但第二年就爆发了“七七事变”,北平也呆不下去了,浦琼英和两个姐姐商量过后,决定到延安去。她们从北平辗转到天津、青岛、西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1937年11月到了延安。

浦琼英到达延安后,进行陕北公学学习,因为她聪明好学,组织选调她到一个特别训练班学习,准备以后派她到日本占领区从事抗日工作,在特训班期间,浦琼英正式改名为“卓琳”。学习结束后,卓琳被分配到延安保卫处工作。

邓发知道邓小平看上卓琳以后,首先请曾希圣出马说媒,曾希圣于是找到卓琳说:“卓琳,邓小平可是看中了你,想跟你结婚,你愿意不愿意呀?”

1939年 卓琳答应嫁给邓小平 但提出一个条件:1939年 卓琳答应嫁给邓小平 但提出一个条件(4)

曾希圣

卓琳当时虽然听说过邓小平的名字,但对他缺乏了解,认为邓小平也是个“工农干部”,怕他没有知识,和他说话说不到一块去,于是拒绝说:“我现在可不想结婚,我才23岁,我想先工作几年再说。”

于是邓小平决定亲自出马找卓琳谈谈,两人见面后,邓小平向卓琳讲述了自己过往的经历,卓琳得知邓小平曾在法国和苏联留学,又曾长期参加国内的革命斗争,觉得他很有魄力和魅力,不是那种没有文化的工农干部,对他的印象不错。

两人第二次见面时,邓小平诚恳地说:“我有意要和你结婚。在前方作战很辛苦。我这个人不大会说话。我年纪比你大几岁,这是我的缺点,但是我希望能从别的方面弥补。”

邓小平的真诚打动了卓琳,她同意和邓小平结婚。但她提出了一个条件:婚后马上离开延安。因为延安的那些女同学并不了解邓小平,她怕同学们笑话她嫁给了一个“工农干部”,邓小平爽快地答应了。

1939年9月初的一天傍晚,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的窑洞前,战友们以淳朴的方式为邓小平和卓琳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当时还有一对夫妻孔原许明结婚,于是四位新人便合拍了一张别具一格的结婚照。

1939年 卓琳答应嫁给邓小平 但提出一个条件:1939年 卓琳答应嫁给邓小平 但提出一个条件(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