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 卓琳答应嫁给邓小平 但提出一个条件:1939年 卓琳答应嫁给邓小平 但提出一个条件
1939年 卓琳答应嫁给邓小平 但提出一个条件:1939年 卓琳答应嫁给邓小平 但提出一个条件卓琳一听连忙摆手:“哎呀,那就算了吧!”邓小平说:“好,我回去让秘书给我打个底稿,印上十几份,每个月给你寄一份来。”邓小平和卓琳邓小平问:“写什么呢?”卓琳说:“就把你每天干了什么写一写。”
邓小平夫妇和孔原、许明的结婚照
婚后没过几天,邓小平便带着卓琳回到了太行前线的王家峪,他们首先见到了彭德怀,彭德怀风趣地对他们说:“哎呀,邓小平你真会找老婆呀,找的跟兄妹一样!”
彭德怀的意思是邓小平和卓琳很有夫妻相,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卓琳也经常称邓小平为“老兄”。
此后卓琳留在八路军总部妇女部工作,担任妇女训练班队长,而邓小平平时在129师师部,只有到总部开会时才能和卓琳见上一面。卓琳觉得夫妻俩老这样聚少离多也不行,于是对邓小平说:“咱们结婚了就是夫妻,可是老这样分居,还是没法沟通,不利于相互了解,你能不能回去以后,经常给我写写信。”
邓小平和卓琳
邓小平问:“写什么呢?”
卓琳说:“就把你每天干了什么写一写。”
邓小平说:“好,我回去让秘书给我打个底稿,印上十几份,每个月给你寄一份来。”
卓琳一听连忙摆手:“哎呀,那就算了吧!”
1940年9月,卓琳调到129师师部秘书科工作,她才真正和邓小平开始在一起生活。卓琳生性活泼,但邓小平却沉默寡言、不喜欢说话,卓琳经常对邓小平说:“我说话你不说话,我们这样相处下去也不行呀,你得说点话呀!”
邓小平却说:“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的脾气,你愿意说话你就随便说说,我有意见我就提,没有意见就这么算了。”
邓小平、卓琳和孩子
时间久了以后,卓琳也渐渐适应了邓小平的性格,她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丈夫。
邓小平虽然不爱说话,但在生活中对妻子非常好,卓琳洗头时,邓小平就拿着茶缸子,舀着热水帮她冲洗头发,陈锡联曾回忆说:“小平同志是多么严肃的人呀!二野的人都特别怕他,可他也有这么温柔体贴的一面。”
战争年代,卓琳先后为邓小平生了邓林、邓朴方、邓楠3个孩子,卓琳多年征战身体很差,没有奶水,只能把孩子们寄养在老乡家里,直到抗战胜利后,卓琳才把孩子们接到了自己身边。
邓小平一家和刘伯承一家
1949年10月20日,刘伯承和邓小平带着二野大军踏上了解放大西南的征程。部队出发前,邓小平下令任何人不准带家属,卓琳却不干了,她对邓小平说:“你们老是把我们‘丢’下不管,这次不行,我一定要跟着你去,我是共产党员,你砍我的头,我都得跟着你去!”
邓小平只好“投降”,允许卓琳带着孩子跟着部队。西南解放以后,邓小平担任西南局第一书记,进驻重庆。卓琳看到领导干部们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她于是主动申请创办了重庆曾家岩人民子弟小学,并亲自担任校长。
这些干部子女并不好管,他们都很调皮,卓琳决定先拿自己的孩子开刀,当时邓朴方只有8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到了午休时间,他偏偏不睡午觉,要和其他孩子玩闹,卓琳于是把他按到墙上,用手捂着他的嘴。孩子们见卓琳对自己的儿子都这么严格,也都不敢再捣乱了。
卓琳和女儿
1952年,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部部长,全家也跟着他到了北京。邓小平对卓琳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
卓琳于是多次谢绝了一些单位、团体请她参与工作的邀请,为邓小平当起了秘书。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邓小平有个习惯,急需办理的、重要的文件,就直接交给秘书,而一些不太重要的,他看完就塞到纸篓里。卓琳需要把纸篓里的文件进行整理、登记,她还专门腾出一间屋子摆放文件,并把这些文件分类装订成册,尽管经常要加班到深夜,但卓琳却乐此不疲。
解放以后,卓琳又为邓小平生下了邓榕和邓质方,他们还把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妹妹及妹妹的孩子、卓琳姐姐的孩子都接了过来,一大家十几口人的生活起居都由卓琳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