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九号升级机制(当年让全网揪心的)
中星九号升级机制(当年让全网揪心的)发射异常的消息传来,当网络上充斥着“惋惜”“再接再厉”的字眼时,在灯火通明的测控大厅,一支精干力量组成的卫星抢救小组临危受命。他们根据任务前制定的故障预案,又经过一番论证,确定卫星工况正常后,最终决定放手一搏。不救,价值十几亿的卫星还没等“开工”就要荒废在茫茫太空,这个结果对于所有航天人而言,实在是心有不甘……2017年6月19日,中星9A卫星发射升空后不久,三级火箭二次点火突发异常,导致卫星被“抛弃”在远地点高度仅16420多公里的轨道上,与预定42000多公里的高度相去甚远。“如此大的入轨偏差,在国际同步卫星发射历史上都属罕见。”正高级工程师杨永安回忆起当年情形时告诉记者,出现这个情况,最大的争论在于“救,还是不救。”救,则只能通过卫星自带燃料“爬”上预定轨道,然而,这样做可能就会直接造成燃料提前被大量损耗,导致寿命殆尽,更别提投入业务应用了。
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的太空”,作者:吕炳宏
2021年9月9日19时5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星9B卫星。
目前,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正在对这颗卫星开展早期轨道段的测控工作,预计几天后,这颗卫星就将成功定点在预定位置,提供广播电视直播服务。
从名字中不难看出,这颗卫星正是我国首颗国产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中星9A的接替星,而中星9A则是4年前火遍全网的那颗“星坚强”。
2017年6月19日,中星9A卫星发射升空后不久,三级火箭二次点火突发异常,导致卫星被“抛弃”在远地点高度仅16420多公里的轨道上,与预定42000多公里的高度相去甚远。
“如此大的入轨偏差,在国际同步卫星发射历史上都属罕见。”正高级工程师杨永安回忆起当年情形时告诉记者,出现这个情况,最大的争论在于“救,还是不救。”
救,则只能通过卫星自带燃料“爬”上预定轨道,然而,这样做可能就会直接造成燃料提前被大量损耗,导致寿命殆尽,更别提投入业务应用了。
不救,价值十几亿的卫星还没等“开工”就要荒废在茫茫太空,这个结果对于所有航天人而言,实在是心有不甘……
发射异常的消息传来,当网络上充斥着“惋惜”“再接再厉”的字眼时,在灯火通明的测控大厅,一支精干力量组成的卫星抢救小组临危受命。他们根据任务前制定的故障预案,又经过一番论证,确定卫星工况正常后,最终决定放手一搏。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像老司机在省油情况下仍要把车开到目的地一样,选择一种最省燃料的变轨策略,将卫星送至工作轨道,尽可能让卫星多工作几年。
然而,开始制定后续变轨策略时,工作人员发现故障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预想。要想按照预案中的措施进行抢救,卫星远地点轨道高度至少要高于20000公里,而中星9A的远地点高度仅16420公里。虽然大家积累了不少卫星抢救、应急变轨的经验,但这种从未出现的新情况,使大家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难题。
工作组紧急召开会议讨论抢救方案。在“保安全、省燃料、分阶段、最优控”的总体抢救思路下,综合分析了轨道特点、控制效率、测控条件等因素后,研究制定了保全轨道阶段、补偿轨道阶段、转移轨道阶段和定点捕获控制“四步走”的变轨策略,最大程度提高效率,节省卫星燃料。
7月5日21时,经过西安卫星测控中心16天的全力抢救,综合调用陆海基航天测控资源,准确实施10次轨道调整、6次定点捕获,卫星成功定点于东经101.4度赤道上空的预定轨道,抢救工作圆满完成。
当几乎所有人都淡忘了16天前的那次发射失利,一条《中星9A卫星已经成功定点》的消息,让大家的注意力再次聚焦到了这颗卫星上。“静悄悄地变轨,然后惊艳所有人。”“原来卫星还可以这样救!”“星坚强”的爱称从此走红,中国航天又一次“圈粉”无数。
在整个应急变轨控制过程中,卫星推进剂实际消耗量远远低于预期。西安中心提出的抢救方案与常规抢救方法相比,为卫星节省约100公斤燃料。
“尽管设置了万全的应急处置预案,但真实的突发状况总会超出预料之外。这时,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杨永安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这次应急抢救,使本该报废的卫星完成了“自我救赎”,“牧星人”则又一次为国家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2021年2月7日,中星9A消耗完了所剩不多的燃料,正式离轨,在它的使用时间里,中星9A为我国尤其是南海地区提供了优质的广播电视直播服务。
四年过去了,如今的“牧星人”具备了更先进的软硬件设施、更优的方案策略,凭借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每一颗“中国星”必将飞得越来越平稳。
来源: 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