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读报有感漫画作文杂文月刊(征文选登漫话)

读报有感漫画作文杂文月刊(征文选登漫话)农村这种情形大致持续到70年代末,虽有部分旱田改种水稻后稍许改善了无米可吃的状况,但每天能以米、面为主粮的奢望仍远未达到,时有找关系买点“议价米”或米厂生产线落的“碎米”改善一下,真是惹人眼红的事。大多数人家仍以粗粮为主,其饥饿难耐情况依然普遍存在。据司马村老师回忆:“1978年上高中一年级。早上是二两的小卷子一个,外加稀溜得能照见人的玉米面粥一瓷钵子。到十点钟时候,差不多各人都前胸贴后背。中午一饭盒子蒸饭,说白了就是一块黏糊糊或者夹生的米饼。班长或者生活委员从大木桶里舀一瓷钵子大白菜豆腐汤,大约能有十来个小拇指大小的豆腐丁,三四片菜叶子吧—似乎用‘面有菜色’形容都不能够,每个人的脸,蜡黄土色。一个月交学校食堂五块五伙食费。有同学一个月只交三块钱的,中午只是自带的山芋或者山芋干放饭盒里蒸一下,不‘享受’大汤桶。”各地农村基本都差不多,每年春天要熬到6月1O号即生产队结算分粮期到后,做饭才以

读报有感漫画作文杂文月刊(征文选登漫话)(1)

作者:王正明

读报有感漫画作文杂文月刊(征文选登漫话)(2)

这里谈的“吃饭”是个广义性老话题,“民以食为天”更是诸多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主题。无人不晓的“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是古人早就总结了吃饭的至关重要性,至于吃好与差则视条件而言的。

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又逢北方超级大国逼债,到五十年代末时,粮食极度匮乏,吃饭以度饥为准,不管孬好有饭吃饱就很知足了,人人以红军长征吃草根树皮的艰苦卓绝精神为榜样,充分遵循省吃俭用的生活准则。毛伟人曾号召:“吃饭是第一件大事...”;“闲时吃稀,忙时吃干,平时半稀半干,杂以番薯青菜之类...”告诫全国要重视吃饭问题。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以身作则不吃猪肉的故事感动亿万民众,在经济条件如此差时,决不允许在“吃”方面有任何讲究。所以人们是简单吃饭勤奋工作,何时能吃好?没人敢想这遥远宏大的话题。

读报有感漫画作文杂文月刊(征文选登漫话)(3)

彼时城镇定量户口和近郊定销户囗及菜农户口的人们生活状况稍好些,定量户口每月有计划“成品粮”(米、面即“细粮”)27斤,有单位者再补足到三十多斤,特殊工作略高些,儿童随年龄几斤到十几斤不等;定销户口是25斤;菜农户口则供应原粮30斤(即粗粮欲购成品粮须打折)。城郊人家虽有计划供应,但大多人家粮食总量并不宽裕况且买不到足额的米、面,常买到的是未除二层油皮的“老糙米”,并经常搭配玉米面或山芋干等,用粗粮面做饼或稀饭还需另加干菜等代食品生活才能勉强维持到次月领工资时便成了“月光”族。还有不少人家撑不到发工资时只好借粮下锅等工资到手买粮再还,如此循环往复。到62年秋我家在城里实在熬不下去了,父亲便趁“干部家属带头下放”时,要母亲主动将工作辞掉带我及弟妹几个回新渡观音堂三队老家。

我们回去后虽划有自留田长些瓜菜等充当粮食,但队里不少盐碱地颗粒无收,成片土地撂荒只能铲白碱土晒盐卤,时有“板话”实言:“碱地无收,刮盐晒卤,终日肚饥,何时不苦?”有地可种植的只是旱地作物玉米小麦山芋等,若家有病人或产妇需米煮粥汤补营养,(当年娘家人到产妇家看望,仅带上挂面、撒子及鸡蛋类谓之“月子礼”。)还须持大队证明再将山芋干运到粮管所,以兑换少量的“老糙米”回来加工才能熬粥。偶尔有批条能买到“细粮”还舍不得吃,则要冒被查“投机倒把”的风险转手卖掉再买粗粮吃,以找点“差价”来弥补资金的缺口,人们将此“倒腾”诡称为“脱裤子”。各家正常主食从不见米饭和馒头且只能随季节收获变换,春天无收获就以少量玉米、粗麦面夹带山芋干稀饭或胡萝卜干及干山芋叶混合煮成的“黑稀饭”为主。有人家连这“黑稀饭”都难以为继即面临“断顿”,只有捋榆树叶或洋槐树花用来充饥,除此就只能外出“逃荒”或靠上边发的胡萝卜等救济食物来度日如年。当时有民谣称:“从南京到北京,小胡萝卜吃灰心”。因春季“青黄不接”人称熬“春荒”或称“叽牙梗”时节(形容挨饿),此时不少人因营养不良而面如土色,严重者浑身肿胀得了“肤肿病”或嘴唇乌黑脸呈菜色的“菜乌病”,曾有人断言:“三肿三消、坟头插锹”。后来证实此病并非疑难杂症,仅稍用药物主要再加点粮油营养即可痊愈。在60年到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幸好淮阴市周市长等领导到苏南、华南等地找人帮忙,调来大量胡萝卜、干菜及干山芋渣等代食品,有效地解决了淮阴城乡各地“断顿”户依靠救济吃饭的大问题,因而无极端事例岀现。

读报有感漫画作文杂文月刊(征文选登漫话)(4)

64年以后直到70年代初,城郊形势略有好转。农村除无“断顿”户外其他仍无多大变化。用“清江浦家人”李天霞大姐的话形容:“70年代初在农村听到的童谣:‘拖拉机,突突突,走涟水往东北,小胡萝卜插稀粥,一头吃着一头哭’。吃午饭时,村子从东到西,家家稀溜溜的玉米粥,家境不错的插一把山芋干。三四十岁的中年妇女一顿能喝蓝边碗六七碗,不消两三个小时,就又前胸贴后背了”。

由于长期饥饿,当年农村“大呼拢”出工休息时,人们打赌的内容也与吃有关,笔者亲见赢家一次性吃了30根油条,欲赌赢的卖油条者急的都要哭了,那输的可是一人要苦个把月“工分”(我队一个“劳日”工分值仅0.03元,富队超过0.2元的也较少)才能挣到的钱呀!

各地农村基本都差不多,每年春天要熬到6月1O号即生产队结算分粮期到后,做饭才以新收麦粮为主;有好点生产队高“工分”人头在麦季能分得五六十斤口粮;烈军属和“五保户”等享受吃“平均粮”待遇则四五十斤;普遍差点生产队“基本粮”加“工分粮”连人家“平均粮”标准都不到,还有低的仅三四十斤。靠这几十斤口粮要维持到中秋节前后,待玉米成熟即以玉米糊、面为主食。再往后山芋收获了,每日三餐又以山芋为主,不少人一时成了“山芋胖子”。因而有人戏称:“一斤山芋八两屎,回头再看还不止”。还有“一队吃疙瘩,二队棒面饼,三队饿直挺挺。”的“顺囗溜”也较为形象地说明了我们前后三个生产队的贫富差别状态。

农村这种情形大致持续到70年代末,虽有部分旱田改种水稻后稍许改善了无米可吃的状况,但每天能以米、面为主粮的奢望仍远未达到,时有找关系买点“议价米”或米厂生产线落的“碎米”改善一下,真是惹人眼红的事。大多数人家仍以粗粮为主,其饥饿难耐情况依然普遍存在。据司马村老师回忆:“1978年上高中一年级。早上是二两的小卷子一个,外加稀溜得能照见人的玉米面粥一瓷钵子。到十点钟时候,差不多各人都前胸贴后背。中午一饭盒子蒸饭,说白了就是一块黏糊糊或者夹生的米饼。班长或者生活委员从大木桶里舀一瓷钵子大白菜豆腐汤,大约能有十来个小拇指大小的豆腐丁,三四片菜叶子吧—似乎用‘面有菜色’形容都不能够,每个人的脸,蜡黄土色。一个月交学校食堂五块五伙食费。有同学一个月只交三块钱的,中午只是自带的山芋或者山芋干放饭盒里蒸一下,不‘享受’大汤桶。”

那时城市普通人家都相差无几,吃差点并不丢面子,偶然超过日常生活水准吃好点饭菜(时称“小锅饭”,即米粥或面疙瘩、面条等)定有特殊,不是家中来客就是有人生病或产妇等,否则被蔑称不会过日子。大多数人家是多子女家庭,形成习惯是“分而食之”以防大欺小。小孩与大人一样吃“一锅烧”的菜,正是长个头时也无其它营养可加,一见饭菜孬就“磨人”,除非家里弄“小锅饭”便欣喜若狂。各家饭菜天天以常见的番瓜白菜等几大蔬菜为主,偶尔凭“肉票”买二两肉炒炒即是满屋漂香,左右隔壁邻居皆知此家改善伙食了。小孩子则围着锅转,不等到能盛岀来就急吼吼地要先吃一两囗才能安心去玩。

农村人家普遍吃不起肉,除非请人帮忙做事等情况,就提前到集镇食品站排队买点肉并预先告知不要瘦的,最好是“三指”宽以上肥膘肉才满意。因“割资本主义尾巴”禁止农户屠宰自养子猪(生猪)卖,平时则很少见到肉味,难得有淘汰老母猪或因高温、瘟疫要死的病猪(有的其实己死,大家明知也不计较),急趁其未死前报经生产队长默许后赶紧杀掉,各家即以互帮形式予以分摊而食。此外就得等春节前到个别养得起肥猪人家预订,待杀猪后才能分到少量肉类或猪杂碎留作过年解馋。款项即由各家认购后等到来年分粮时以等量的粮食予以抵款,年复一年无大变化,多年都这样子。

我小时候一直缺乏营养,在十三四岁前与比我小3岁多的大弟个头一般高矮,经常有人分不清谁大谁小。因在小同学中个头最矮,除学习尚可外,体育等其它活动都跟不上趟。“清江浦家人”前风小友亦忆:“78年吃到小卷子不错了哦,记得小时候都吃棒面饼,粗糙难下咽,后来吃到连麸皮小麦面饼就好吃多了”。

80年代改革开放后,农村实施了大包干,激发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加之全面进行“旱改水”,彻底改良了盐碱地,变“颗粒无收”废地为丰产良田;此外又全面推广运用袁隆平的水稻先进栽种新技术而猛增了粮食产量。通过这几项综合性措施,绝大部分土地在以后的一两年,粮食及经济作物总产量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迅速解决了农民多年来吃不饱饭的问题。

读报有感漫画作文杂文月刊(征文选登漫话)(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逐渐消失及经济收入的增加,占人囗比重极大的农民吃饭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后,城乡粮食紧缺情形得到了缓解。粮食价格牵涉到各类物价指数,城乡生产生活物价趋于平稳后,人们最直接感受到以能吃饱饭为象征的生活幸福指数在持续提升。

进入新世纪后,中央各项惠农措施更加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2006年免征农业税政策的落地,在全国范围内延续实行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从此结束,彻底地走进了历史的“博物馆”。农民不用再交“公粮”其负担已降到有史以来最低,更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与过去相反的是大米白面成为了主粮,玉米山芋等粗粮则偶尔食之。城乡已由吃饱向着吃好的层次攀升,多年前没人敢想“吃好”这既遥远又宏大的愿望得以实现。

走进新时代以来,中央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连续出台振兴乡村和扶贫济困等政策,尤其是加强科技引领农村产业发展,提高了农付产品的深度加工及开发利用,引导种粮大户提高机械化种植和智能化防治病虫害等技术的使用程度。现在5G技术运用已占全国可用乡镇的92%,大面积种植的农民运用了5G技术实施锄草灌溉治虫等,已不再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了。特别是2011年多年未有的涝灾,智能技术的运用使得今年夏季仍获得了大丰收,为滿盈的饭碗更增添了丰盛成色。

现在人们吃的讲究意识亦随经济充裕而提高了许多,只要凭钱就能买到想吃的食品,再无需吞“老糙米”、喝“黑稀粥”了;也无必要为吃饱饭而绞尽脑汁到处求人买“议价”粮和“碎米”或通过“脱裤子”来弥补主粮的不足;更无须为吃点好的而藏着躲着,大家天天都在吃比当年“小锅饭”好多少倍的饭菜;过去是为吃不饱瘦的发愁,现在却想方设法为了如何吃才能不胖,真是到了“嘴吃千囗无人知”的大好时光。人们的精神面貌亦有了极大的改观,特别在年轻人身上再也无法分辩出城乡差别了。偶有好友盛邀吃点干菜稀饭,我调侃道:在乡下吃“伤心”才返城的,别让我再忆苦思甜了!

多年来的“食饱无滋味”,逐渐在餐桌上形成“吃完难看、要剩点才有面子”,“吃的没有剩的多”等浪费饭菜行为司空见惯;还有一些羞于将剩菜“打包”的心理障碍也使“光盘”行动难奏实效;另有多种原因将食品放置过期等不良习惯也习以为常。若再说到以前无米饭和馒头可吃,要勤俭节约不能浪费粮食等等,谁还能听得进讲的这些是哪家“天书”一般。

随着物质不断丰富及经济收入影响着财务自由系数的提升,有些人的吃饱吃好意识有了根本性裂变。地面上的四条腿除了桌凳,天上飞的除了飞机,水里游的除了轮船不吃外,其它什么都吃。有的已吃的到了衣食足而不知荣辱地步,缺德商家偷售毒大米、瘦肉精,蔬菜防腐剂超标,毒奶粉、化学假食材,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等致人身体严重伤害的行为虽经整治已好不少,但仍时有反弹。

如今有人将端起碗来不想吃肉视为人之常情,岂不是令我后悔多年来为无肉可吃所作的奋斗有失败之感;还有人以放下筷子骂娘为快并言称是敢于揭短,这不是叫人疑有当下振兴农村政策比过去“折腾”还差之嫌;也有人以为对以次充好行为毫无对策,似让人错觉倒流回旧中国的江湖时光;另还有坑蒙拐骗还能得以容忍的现象,难免使人质疑“无法无天”行为何时方能被绳之于法;甚至还有“饱暖思淫欲”等异乎寻常的作法不乏常见,难不成是因吃饱吃好而惹的“祸”,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此类社会怪象,确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些难道就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在吃好后其做人意识必然变化的结果;或者是人在超速进化中违常刷新着吃饱吃好的理念;还是物欲横流促使违反规律地撞击着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苍天何时饶过谁!

时代列车正在前进,绝大部分人虽无须再忍饥受饿为吃饱吃好作艰辛努力,但绝不会反对做一个饱暖不思淫欲和“衣食足而知荣辱”的人,更不会因看到几种乱像就把主流的良好社会风气笼统划归于“世风日下”系列了吧。

行文至此发“板话”感慨一下:

往事已成云烟,挣钱吃饭境迁,

肚饱已圆梦想,时光飞逝翻篇。

如今状况似可佐证:

我等终换春天,吃饭挣钱似仙,

超好小锅饭菜,享受其乐无边!

或许有人不认可我的感慨,但愿何时能跨入理想的“人间仙境”?忘记是谁说的:“事能知足心常惬”,人怎么还是现实一点才是最好的!

读报有感漫画作文杂文月刊(征文选登漫话)(6)

读报有感漫画作文杂文月刊(征文选登漫话)(7)

作者简介

读报有感漫画作文杂文月刊(征文选登漫话)(8)

王正明 。曾用名王振民 ,幼居西大街,8O年代末住健康路社区至今 退休前在交通基层执法多年,数次获省市表彰,写有执法管理论文数万字并多次获奖。受“清江浦人家”众多老师影响,今后要多学写文章。

读报有感漫画作文杂文月刊(征文选登漫话)(9)

往期荐读

▼▼▼

【生活随感】 漫话“穿着”

【忆旧】 记司马中原夫妇回淮趣事

【生活感悟】 “马桶包”时尚的联想

【红色记忆】 他们都是“战狼”(三)

【红色记忆】 他们都是“战狼”(二)

【红色记忆】 他们都是“战狼”(一)

漫话“八二”

好 友

发 小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投稿邮箱

haqjprj@163

友情提示:

1.散文、微小说1200字以上;诗歌成组,现代诗每组不少于五首,格律诗不少于十首。投稿时请附个人百字以内简介和照片1张。(简介字数太多请自行删减)

2.投稿请自己校对好,不要有错别字,小编不负责校对;

投稿务必3. 原创且且未在其他公号发表过,二者缺一不可。

感谢关注清江浦人家

读报有感漫画作文杂文月刊(征文选登漫话)(1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