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60秒(极速60秒的再思考)
真正的60秒(极速60秒的再思考)思考:一. 换框怎么样的设计可以带给大家的更多的反思和启发?比如,在群里的讨论中,逛逛提到“培训到底是传 帮带,还是训 战赛”,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结合“极速60秒”这样的游戏,可以设计成半天或一天的团队引导工作坊,围绕“团队协作”、“流程改进”、“价值观建立”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和共创等......这篇活动小结,去年就已经写好,春节期间我自己又复盘了一下,对“极速60秒”作了更进一步的思考,有了新的感悟,补充了一些内容,分享给大家:
去年11月2日,我在爱引导社群带领大家体验了“极速60秒”游戏,游戏过程详见高老师写的复盘总结,这里略过不谈。
那天晚上游戏结束后,大家对游戏的深入反思和热烈讨论也大大地激发了我的思考。
这个游戏怎样可以设计地更贴近企业的真实场景?
怎样可以让讨论更加深入,对实际工作的促动更大?
怎么样的设计可以带给大家的更多的反思和启发?
比如,在群里的讨论中,逛逛提到“培训到底是传 帮带,还是训 战赛”,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结合“极速60秒”这样的游戏,可以设计成半天或一天的团队引导工作坊,围绕“团队协作”、“流程改进”、“价值观建立”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和共创等......
这篇活动小结,去年就已经写好,春节期间我自己又复盘了一下,对“极速60秒”作了更进一步的思考,有了新的感悟,补充了一些内容,分享给大家:
一. 换框
思考:
换框帮助人们改变感知问题的框架,从而重新解释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在心理学上,对某事物“换框”意味着将其置于和往常所感知的不同背景或情境下,从而改变其意义。
在“极速60秒”游戏中,图片周围的绳圈就是换框概念和过程的很好比喻。每一张卡片上的图案,具体代表哪一个数字,是依据绳圈内的其他29张卡片来决定的。同样一张卡片在这个绳圈(框架)下代表的数字,可能在另外一个绳圈(框架)下就代表不同的数字了。
同时,大家在猜每一张卡片究竟代表哪个数字时,需要突破往常的框架,采用隐喻,推理,对比、谐音,象形等多种方法,打开了大家的思考空间,让我们看到“更大的画面”,从而更聪慧更有建设性地处理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启发:
在设计“极速60秒”相关的研讨会时,我们可以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境和面临的挑战,改变框架大小,这一原理可以用于我们对情景或体验的感知。比如,可以在更长远(或更短暂)、更大的人群(或个人)、较大或较小的情境下,重新评估某种行动、总结、判断的意义。我们所关注的框架大小,决定了我们能够感知到的大部分意义和含义,这在有效解决问题上尤其重要。
应用:
1、请写出一个你们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困难、最艰巨的挑战,描绘一下具体情景。(me we us)
2、你们在看待这个情景时,当前所用的框架是什么?(即刻结果、长远结果、个人、群体、社会、过去、未来、具体事件、整个系统等)
3、改变框架的大小,让它更宽广或更聚焦,包含进来更多的时间、更大的人群、更大的系统等。而后缩小框架,集中于特定的个体、有限的时间框架、单一的事件等。请注意这会怎样改变你对情景的认识和评价。短期看来是一件失败的事情,长远来看经常是走向成功的必须步骤。
4、能够改变你对情景的判断和总结,使她更积极更正面的框架是什么?那个更长(或更短)的时间框架是什么?更多或更少的人群,较大或较小视野的框架是什么?
二. 横向归类(找出比喻)
思考:
在极速60秒的30张卡片中,有一部分需要横向归类的才能发现其代表的数字含义。“横向归类”是相对于“向上归类”和“向下归类”而言,向上归类指的是归纳推理,是依据共有的普遍特征,对物体和现象进行分类。向下分类是基于特定物体或现象作预测,即如果——那么的逻辑关系。
“横向归类”的特点是寻找隐喻或比喻(analogies),是指找到与总结或判断相类似的关系,这会给我们新的视角去看待我们所在的情境。
启发:
比如,在极速60秒游戏中,我们用一座山的图片,来代表“3”这个数字;还有,我们会用两只天鹅来代表“22”这个数字,就是用了比喻的方式。
根据人类学家和沟通学家格里高利.贝特森的观点,只运用归纳和演绎推理来思考,会使人的思维不知变通,隐喻或比喻思维(analogies)会带来更多创意,常常引领我们发现更深层的洞见。
应用:
“横向归类”和创立比喻的能力是隐喻式对话的基本技能。是指在对话中使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与听者的情境类似或平行,以便帮他们找到新的视角并激活资源。
这个练习可以用来发展你的横向思考能力:
组成一个A、B、C三人小组。
1、A告诉B和C一个他需要指引的当前挑战或情景。比如A从专业岗位(P岗)转入管理岗位(M岗),需要带领团队一起快速成长,但目前碰到了两难的管理挑战。
2、B和C倾听A的问题和情景中的基本要素。比如,“两个表现都不错的员工,到底该晋升哪一个,是更看重当前业绩,还是更聚焦于未来潜力”。
3、B和C梳理A叙述中的关键因素,人物、关系、事件、过程等。B向A说明自己的理解,以确认信息准确无误。
4、B和C共同建构一个隐喻,将其交给A。创建隐喻的灵感可以参考以下来源:
幻想
通用的主题
个人生活经验
大自然:动物、季节、植物、地理等
民间故事/神话
科幻
运动
如果需要帮助大家扩展思维,更有效地建立隐喻,可以借助一些道具的帮助,比如欧卡牌,4D卡牌等。
5、轮换角色,小组每个人都扮演A角色一次。
三.价值观与关键等同性
思考:
在那天晚上复盘“极速60秒”的时候,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假如这30张卡片,代表的不是1-30的数字,而是企业的价值观呢?
假如这是30张代表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关键词,你是如何定义这些价值观的?
假如我们将其按重要性排序,你又依据什么来作出取舍和判定呢?
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价值观与我们渴望什么、想要什么有关。准则是指我们在作决定和判断时的规则依据。以代表客观的事实及可观察的行为作对照,价值观和准则是主观体验的典型例子。两个群体可以声称他们有同样的价值观,但在相似的场景下却表现各异。
这是因为,虽然人们价值观相似(像“客户第一”“平等尊重”“团队协作”等),但他们用来判断是否符合准则的依据可能有很大差异。这既是冲突之源,也是创新的多样性之源。
启发:
比如,“极速60秒”中,在A组的绳圈内代表数字“5”的卡片是“北京奥运会”,含义是奥运五环;而在B组的挑战中,将同样一张“北京奥运会”卡片,设置为代表数字“29”,含义是第29届奥运会。这样,在A、B组各自的情境下,他们做出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因此,我们看到,大部分企业的价值观都是相似的,比如“成功”“安全”“责任”“关爱”等,通常很抽象、概括、模糊,但他们可以有多种形态和形式。
建立价值观准则及关键等同性,是团队建设、企业文化打造及战略规划的重要部分。“关键等同性”是用来了解,是否满足了某一准则或价值观的具体感觉、行为或观察资料。
界定关键等同性需要提问:
“你们是如何知道某些行为和结果符合特定的价值观与准则?”
“详细说说你是如何知道你符合这些价值观和准则,是根据你看到的一些东西吗?还是听到的?感受到的?你是取决于你自己的判断,还是需要从外部得到证实?(从其他人或客观事实来衡量)”
澄清人们的价值观层次,对于合作、谈判、沟通来说非常重要,价值观层次在说服他人和激发动机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个人或团体的准则层次(hierarchy of criteria),本质上就是他们在特定情境中决定如何行动的优先秩序。比如,当有人认为“健康”比“财务成功”更有价值,那他更有可能围绕体育运动而不是工作机会来安排他的生活。反之,认为“财务成功”优于健康的人,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他更可能牺牲健康和安逸来实现财务目标。
准则层次是人与人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文化差异的主要来源。而这也意味着,相似的准则层次,是个人与群体相处融洽的重要基础。
了解人们有不同的准则层次,是解决冲突,理解群体差异性的本质所在。比如有些企业文化把“任务达成”的价值看得高于“关系和谐”,而有些企业则相反。
应用:
在“极速60秒”的游戏设计中,假设有A、B两支队伍来挑战,有意将同一张卡片设置成不同含义,比如在A组挑战时,“北京奥运会”卡片代表数字“5”,而在B组挑战时,将“北京奥运会”设定为数字“29”,其他卡片基本保持不变,以此形成两组在特定情境下的行动惯性和决策路径。
在活动结束,带领大家复盘时,可以在解密30张卡片环节,引导师从小到大逐一展示每张卡片,每放出一张,就问大家,这代表数字几?1-4这几张卡片没有问题,大家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数字几,当你展示第五张卡片“北京奥运会”时,就会出现争议,A组会说这是“5”,B组则会说这是“29”,而双方的理解都是正确的。这时候,你可以忽视大家的争执,继续解密下一张卡片,直到所有30张卡片全部确认完毕,然后,你再问问大家此时此刻的觉察是什么?
Me We Us写下来,小组分享。
这个冲突点,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两个群体可以声称他们有同样的价值观,但在相似的场景下的表现却大相径庭。
这是因为,虽然人们价值观相似(像“客户第一”“平等尊重”“团队协作”),但他们用来判断是否符合准则的依据(框架)可能有很大差异。这既是冲突之源,也是创新的多样性之源。
(结合前面提到的“换框”、“价值观准则”等概念作深入引导)
接着你可以再提问,比如,这个游戏场景如果可以投射到我们的业务中,最贴切的是哪一个场景?有什么样的启发?有哪些洞察?(me we us再来一轮)
以上,希望这些探讨能带给大家更多启发。
参考资料:
《深度转变》——罗伯特.凯根等
《语言的魔力》——罗伯特.迪尔茨
《英雄之旅》——斯蒂芬.吉利根/罗伯特.迪尔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