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企业税费收费标准(减轻企业税费痛感为)

企业税费收费标准(减轻企业税费痛感为)——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教授李炜光在部分行业 税费等负担确实已经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微观细胞 企业发展不好将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稳中求进的大局。漫画:曹一专家观点可以根据企业的税费占利润的比例来衡量企业的负担程度。企业缴纳的税费除以企业营业收入 分母太大了。如果分母换成销售利润 税负率会显得很高 但是可以更直观地反映企业的“税费痛感”。

企业税费收费标准(减轻企业税费痛感为)(1)

【编者按】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2017年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此后 从会议精神出发 各界为企业减负的呼声不少。

前不久 民营企业家曹德旺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中国制造业综合税负高于美国。对此 社会各界掀起了一场关于我国企业税费负担问题的讨论。有学者提出“死亡税率”概念 也有财税专家表示 既不能过分夸大税负 也不能漠视争议背后的企业成本忧虑。

第33期“议事厅”关注企业税费负担话题:企业的税费负担状况究竟如何?为何部分企业的税费痛感强烈?如何为企业减负、为“中国制造”加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了一些企业家、税务部门人士和专家 尝试从多个角度探讨为企业减税降费的路径。

漫画:曹一

专家观点

可以根据企业的税费占利润的比例来衡量企业的负担程度。企业缴纳的税费除以企业营业收入 分母太大了。如果分母换成销售利润 税负率会显得很高 但是可以更直观地反映企业的“税费痛感”。

在部分行业 税费等负担确实已经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微观细胞 企业发展不好将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稳中求进的大局。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教授李炜光

美国正通过税收、货币、汇率等利好政策吸引中国的制造业转移。中国需要通过政策性减负打一场制造业的保卫战。

根据测算 一个国家的服务业占比达60%时 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到6%以下。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制造业的推动 这个国家的经济速度肯定会下滑。制造业较快、较早“空心化”可能会严重影响“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国外的挑战 防止中国制造业被掏空。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

不应脱离公共服务水平去看税负水平。中国几千年以来的税收思想都是轻徭薄赋 低税的确能带来经济的繁荣发展 但税负过低也可能导致政府难以保证基本的公共服务。

目前 政府有关方面在财政公开上推动的改革 其实就是要把收支透明化。从长远来看 只有理清收支 才能更加明确收了多少、用了多少 才能量体裁衣、以支定收 使税负更加合理 从根本上缓解企业的税费痛感。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税收系主任朱为群

上述专家由本报记者杨绍功采访

■哪些因素让企业有“负重感”

王凯蕾

前不久 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在美建厂引发了舆论关注 甚至还出现了所谓“死亡税率”的说法。

“死亡税率”的说法未必能站得住脚 但是 中国企业税费负担真的不存在问题吗?显然也并非如此 不然的话 各级政府也不会对降成本减税负那么重视。以广东为例 近年该省财政税务部门打出“组合拳” 全力推动降成本行动计划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来自广东省财政厅的数据显示 2016年1至11月 广东各地各部门落实降成本行动计划直接为企业减负约1857亿元 预计全年可顺利实现为企业直接减负1940亿元的目标。

当前 企业税负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这样对记者说 从各种数据的对比看 中国企业税负并不会比外国高 但放在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中进行观察 有些企业确实比较艰难 因此 进一步减轻包括税费在内的各种负担 让企业“轻装上阵” 有利于中国经济跨越低潮期 快速实现新旧动能顺利转换的目标。

“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企业的税负要比其他国家高。”珠三角某著名家电企业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将各种税费统筹纳入考虑 企业在国内的综合税负远低于该企业在海外国家所承担的税负。据介绍 该企业在越南、白俄罗斯、埃及、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国家均建有海外生产基地。

那么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些企业觉得负担重呢?

地方营商环境是因素之一。“有一些地方 我们不是很愿意去投资。原本说得很好 去了之后 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大串 各种各样的收费也来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家对记者说 在一些地方 尽管规范清理收费三令五申 但压而不减 清理的多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收费项目 “大头”并没有减掉多少。

一些税务部门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不少企业反映 国家法定征收的税收是可以承受的 但让企业心烦的是那些在各种法定税收之外的“乱收费” 而且在不同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严酷的市场环境让企业利润趋薄。记者在珠三角调研时 一些外贸企业告诉记者 我国不少出口产品 价格还不到进口同类产品的一半。

“规模扩张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边际效应正在迅速式微。”受访的多位业内分析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 国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 人口红利减退 中国企业已经无法再通过简单复制和扩大市场 就能获得足以让企业活得很滋润的利润。

“我们必须看到 由于各种复杂因素交织 企业的利润率正在降低。这是企业‘负重感’相对升高的重要原因。解决‘税负感’过重的问题 必须解决产品附加值技不如人的问题。”于海峰说。

不少专家认为 对“死亡税率” 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批判”层面 而要看到 即使这只是一种误读或抱怨 却最终能够成为全国话题 确实也反映了当前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艰难的一面。

在一些西方国家正在推进“制造业回归”的背景下 在人民币汇率正在引发全球关注的背景下 在我国外贸增速进入“放缓期”的背景下 我们必须穿透“死亡税率”话题 客观理性地观察企业生存境遇 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经济现状 与时俱进 动态调整企业负担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让企业能够真正地“轻装上阵”。

■听企业家算算税费负担细账

闫平

近期 企业的税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日前 记者访问了两位东北企业家 听他们算算税费负担的细账。

赛姆集团董事长徐永平曾经在加拿大学习、工作和生活了12年 2002年回到东北发展 不仅注册成立了自己的企业 而且被聘为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谈及中国企业的税费负担 徐永平说:“从我在国外和国内的切身感受来看 咱们的企业税负不算低。”

他说 “五险一金”的支出负担过重且税负过高 这已经成为企业最大的压力。以一个职工为例 如果职工到手的月收入为5500-6000元的话 公司每个月实际上要为这名职工支出1万元 “五险一金”缴费合计达到企业工资总额的40%左右。如果员工想要实际到手1万元工资的话 那么企业就要付出1.5万多元的成本。美国职工工资比中国高很多 人均大约是中国的5倍左右 但他们的“五险一金”在工资中的比重却没有我们高。

国内土地价格支出尽管低于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寸土寸金的国家 但比美国、加拿大要高出很多。如果是一些中小项目 在国内支出人民币1000万元的话 在加拿大只需要人民币300万元;如果是大型制造业项目 政府还会给一定补贴。“由于土地价格便宜 我的一个同学在加拿大买了12个地块(每个地块3平方公里左右 而且是永久性的) 搞了个种子公司 从事牧草种子和草坪种子的生产。”他说。

徐永平说 我国目前的税收法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有效税种为18个 但只有3部实体税收法律 即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车船税法。其他15个税种“游离”在全国人大的立法之外 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主要税种 都是根据国务院制定暂行条例征收。

“再比如 在加拿大 除个别的高速公路外 基本上不收费;而国内的高速公路 收费期很长 路桥费过高 加重了企业的物流运输成本。”他说。

“还有一点对比也很明显 ”他说 “在加拿大 企业如果没有实现赢利 暂时不用纳税 而且会有人跟踪服务 安排企业家志愿者(相当于创业导师)免费提供指导。而咱们只要营业就要交税 不利于企业健康成长。”

徐永平认为 高税负会使企业竞争力下降 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调节得好会发挥企业的作用。

“中央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度重视 国家三令五申减轻企业负担 但目前我们的感受还不是很明显。”东北一家高技术公司的总经理告诉记者。

这位总经理说 对公司来说 “五险一金”的费率不仅没有下调 反而上调了1%:因为单位承担的生育保险由0.4%上调到1.2% 工伤保险由0.6%上调到1.3% 失业保险由1%下调到0.5%。“五险一金”中 公司最多承担40% 职工承担20.5% 合计占工资总额的60.5% 单位负担很重。

他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公司的交税明细:公司除了要缴纳17%的增值税 还要交城建税(增值税税金×7%)、地方教育费(增值税税金×2%)、教育费附加(增值税税金×3%)、采购印花税(原材料金额×80%×3‰)、销售印花税(营业收入×80%×3‰)、房产税(房产原值×70%×1.2%)、土地税(一块地是6元/平方米 一块地是4.5元/平方米)、工会经费(应付工资×2%)、所得税(利润总额×15%)、河道费(营业收入×1%)、残疾人保障金((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1.5%-用人单位残疾人数)×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除此之外 企业支付的税费还有货物运输(运费金额×5‰)、加工承揽(加工费金额×90%×5‰)等等。

这位总经理还说 要让实体经济走向良性循环 企业负担不能过重 过重就会导致产品成本过高、低价竞争 甚至有些企业可能还往生产劣质产品上走。“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同于房地产等来钱快的行业 需要长期的培育和积累 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国家应当在税收上予以扶持。应当参照国际惯例 定一个适当的、企业能够承受的税率 不能把所有费用让企业承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