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公司审图(地产江湖系列之戏说审图)
房产公司审图(地产江湖系列之戏说审图)忙到脚不沾地的工程狮一提到图审,脑子里想到的是?觉得文章不错,请给“工程管理联盟”文章末尾右下角处设个“星标”,或者点个“在看”,多多互动~~~【联盟寄语】地产江湖细戏说之雅兰集,朱雅兰女士结合实际案例对沟通、协同、翻译、合约等进行了风趣幽默而不失严谨的分析,从而折射出了地产跨职能在工作实施中的痛点及改进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
愿 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工程!
使 命:推动工程管理的创新和技术变革!
价 值 观:成就他人、成长自己!
宗旨目的:致力于成为工程人的知识共享平台,让沟通无障碍、让学习更快捷!
觉得文章不错,请给“工程管理联盟”文章末尾右下角处设个“星标”,或者点个“在看”,多多互动~~~
【联盟寄语】地产江湖细戏说之雅兰集,朱雅兰女士结合实际案例对沟通、协同、翻译、合约等进行了风趣幽默而不失严谨的分析,从而折射出了地产跨职能在工作实施中的痛点及改进方法!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提到图审,脑子里想到的是?
忙到脚不沾地的工程狮
埋在等身高图纸堆里的设计
左对量右对钱的成本
浑身解数施展给准业主的销售
公关兼客服的客关
还是又任劳又任怨的物业?
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困阻?
时间不够、部门有谁?
人员不全、“档期”难凑等等的问题。
到底缺少了什么
其实对于现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网络,很多资料也都可以通过分享、交流、总结等方式获取到,每个人手底下可能也都有几个G的各种资料;
我兔14nm的芯片都攻克了,7nm的指日可待;
各种新系统,新仪器,知识课堂也是层出不穷;
在信息和技术这样的buff支持下,为何一个小小的图审话题还是会一石激期千层浪?
深藏的原因
*图审部门不够明朗→部门职责不明确[客观问题]→组织架构[主观问题]
*图审流程不够清楚→业务流程不明确[客观问题]→层级权限[主观问题]
*图审内容不够了解→专业是否不足[客观问题]→岗位匹配度[主观问题]
*图审时间不足→现有工作分配/定岗定人不均匀[客观问题]→岗位职责不明确[主观问题]
*图审场地不够→能够配合图审形式变化的技术支持[客观问题]→投入可运用的信息化技术系统[主观问题]
集中审图→各自为政 ↘
沟通问题
各自审图→信息不及时↗
管理在于管人
为何智能机器人越来越风靡地产业?
暂时抛开投机和导向角度不讲:机器设备有充电有编程就行,日常维修,最多快报废时涉及固定资产残值核算;
虽然不是把矛盾导向越来越难管的人和越来越好用的机器。但是,这组矛盾确实在一定层面上成为推动智能机器人研发的助力之一;
浮于表象来看,智能算法替代了小蜜蜂,ERP替代了材料科,广联达替代了预算部;
看起来好像很可怕?
但是深层来看:往小处说,BIM替代了设计么?明源替代了管理层么?往大处说,大数据替代了统计局么?一体化办公网替代了政府么?
工具是进步的途经,而不是原因。
方法是变现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好像又蒙圈了,好的方法很多啊,参考资料很多啊,可缘何到自己公司却又落地不能?
你的项目应如何图审?
对外:设计院?监理?咨询?总包?分包?
对内:物业?客关?成本?设计?工程?
齐了么?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貌似除了财务和税务都涉及到了。
这样齐全的参与方,流程按要求走一边(暂不提时耗多久),后续就没有图纸问题出现了么?
“精细管理”不是说一定要“追求秋毫”,但是“管理到位”是说要“一管到底”。
是集中还是分组?
是联合还是串行?
是前期还是阶段?
是“劫”点还是节点?
是线上还是线下?
是流程还是视频会议?
参与的部门都有哪些?
做了哪些准备?
应该如何交圈?
又应该怎么闭合?
什么业务流程?
提出了哪些问题?
问题涉及方向?
哪些可行办法?
谁来做出决定?
决定如何执行?
如何保障执行?
当图审会开完了:
工程与成本工期费用两难,谁来定?
设计院与当地水土不服,怎么办?
物业与销售角度不同,怎么理?
客关与设计针锋相对,怎么解?
共同御外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决客观问题逐渐变成了解决主观问题。
有句老话“兄弟阋于墙共御其外”,我们经常直接理解为重点是“一致对外”。但是细分析起来,这里存在有一个误区,因为:
“一致对外”的关键不是因为是兄弟部门,
而是因为“一致”。
“一致”才是共同御外的关键。
如何把图审目的协调一致?
如何把图审形式协调一致?
如何把图审原则协调一致?
如何把图审意见协调一致?
一个彩蛋
前年签了个合同,部分内容并没有安排当年施工。目前要安排进场。
乙方:纸质施工图纸与清单对不上。
我晕:纸质?我发的是电子版啊。
攻城:图纸怎么版本不对?
我晕:我给你们的是同一套电子版啊。
乙方:电子版什么的不知道,反正对不上对不上,要对量。
我晕:那好吧。
=====核对后===
乙方终于找到了曾经发给他的电子版,他们带来的纸质版蓝图是早已作废版本,非出自我手(哪儿来的就不说了)。而电子版与合同清单完全一致,无任何疑问。
相关电子版图纸工程/乙方都各发一份做留存。
清单组成明确,金额无误,合同组件齐全,编制说明明确,审批流程完备。
那么,审图,审的是什么?对图,对的究竟又是什么?
“本文要肯定的是:知识重要,信息重要,手段也很重要。在这些客观条件因素和方法外,主观条件和因素是如何选配客观方法的基础”。
完
您对本文的任何感受感想和真知灼见都欢迎留言评论!
您希望更多看到哪方面的内容也请在评论中留言!
您认为文章有哪些不足也请点出以促改正!
期评论!望留言!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