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多少个会引起癌变:胆囊息肉会不会癌变
胆囊息肉多少个会引起癌变:胆囊息肉会不会癌变大部分胆囊息肉没有任何不适,是通过体检发现的,其中彩超检查是最重要的手段,彩超可以清楚的显示息肉的部位,数目和大小。CT对于小的胆囊息肉诊断价值不高,但是有助于鉴别胆囊癌和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有什么不舒服?怎么诊断?胆囊息肉一般分为两大类: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后者多见。肿瘤性息肉最常见的是腺瘤,还有平滑肌瘤或者脂肪瘤,比较罕见。非肿瘤性的息肉,最常见的是胆固醇息肉,其次是炎性息肉和胆囊腺肌瘤病,也叫胆囊腺肌症。
体检的时候,发现胆囊息肉,应该怎么办?不做手术会不会癌变呢?
胆囊息肉是很常见的疾病,很多朋友没有任何不舒服,体检做一个彩超检查,就发现自己长了胆囊息肉,胆囊息肉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曾医生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胆囊息肉
往胆囊里面凸起的肿物,都叫做息肉,所以,息肉是一个泛指,代表了很多种情况。就像胃息肉和肠息肉一样,都是一大类的疾病。
胆囊息肉一般分为两大类: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后者多见。
肿瘤性息肉最常见的是腺瘤,还有平滑肌瘤或者脂肪瘤,比较罕见。
非肿瘤性的息肉,最常见的是胆固醇息肉,其次是炎性息肉和胆囊腺肌瘤病,也叫胆囊腺肌症。
胆囊息肉有什么不舒服?怎么诊断?
大部分胆囊息肉没有任何不适,是通过体检发现的,其中彩超检查是最重要的手段,彩超可以清楚的显示息肉的部位,数目和大小。CT对于小的胆囊息肉诊断价值不高,但是有助于鉴别胆囊癌和胆囊息肉。
有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右上腹的疼痛,还可以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果胆囊息肉合并有胆囊结石,可以出现腹痛、腹胀、发烧、黄疸等症状。
彩超对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不同的息肉在做彩超检查的时候,会有一些差别,有助于鉴别诊断。
胆固醇息肉常为多发、回声均匀且带蒂的息肉样病变,其回声强于肝实质。可伴或不伴强回声光点,表面呈桑椹状。胆固醇息肉通常小于1cm。
腺瘤回声均匀,与肝实质等回声,表面光滑,通常无蒂。
腺癌为回声均匀或不均匀的息肉样结构,通常与肝实质等回声,表面呈桑椹状。
腺肌瘤病位于胆囊底部时可引起黏膜突起,在超声上表现为息肉样外观。这些息肉样病变的直径为10-20mm。
腺肌瘤病在超声上表现为胆囊壁非特异性局灶性增厚(>4mm)。通过仔细检查是否存在伴圆形无回声灶(代表壁内憩室)的弥漫型或节段型增厚,可预测是否存在腺肌瘤病。
什么样的息肉会癌变?
腺瘤性息肉可以恶变为胆囊癌,而炎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胆囊腺肌症是否会增加胆囊癌的风险,目前还存在争议,即使增加,程度也很低,不超过平均风险的2倍。
息肉大小是预测恶变最有用的指标。大于2厘米的息肉几乎都是恶性的,并且很多时候癌症是晚期的。
1至2厘米的息肉应视为可能是恶性的。一些病理学研究支持这一点。研究发现,在大于1厘米的息肉中,癌的发生率为43%-77%,而大于2cm的息肉 100%为癌。
年龄是另一个危险因素。一些研究显示,50-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恶性息肉的风险更高。
胆囊息肉越多是不是越可怕?
大部分情况下,息肉越多,反而是越安全的,因为多发息肉往往是胆固醇性息肉,通常直径小于1厘米,一般不会癌变。
而腺瘤性的息肉,通常是单发的,无蒂的,更容易癌变。
哪些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息肉的最主要的办法,以下患者需要手术:
- 有症状的胆囊息肉,例如出现腹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 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会增加息肉癌变的概率;
- 直径大于1厘米的息肉。
首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当天做,当天即可出院。
定期复查
不满足以上条件的息肉,需要定期复查彩超。
直径为6-9mm的病变可能是胆固醇息肉、腺瘤或癌。建议对这些息肉的超声随访频率为,最初1年时为每6个月1次,随后如果息肉大小稳定,则一年检查1次。息肉增大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小于等于5mm的息肉通常为良性,最常见的是胆固醇性息肉。无症状的胆固醇息肉患者不需要治疗,但在12个月时重复超声检查是恰当做法,如果息肉稳定,则后续没有必要再行随访检查。
总而言之,大部分胆囊息肉不会癌变,也没有任何症状,如果胆囊息肉出现症状,合并胆囊结石或者直径大于1厘米,都应该手术切除胆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