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出师表内容和特点,出师表有前后之分

出师表内容和特点,出师表有前后之分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率军第二次北伐,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为《后出师表》。之所以出现前后之说,是因为诸葛亮在历次北伐的过程中,有过两次出师的上表,第一次上表后世称作《前出师表》,这在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明确的记载,不存在任何疑义;第二次上表后世称作《后出师表》,但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陈寿没有记载,有人认为这是伪托诸葛亮之名所作。诸葛亮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出师表》非常经典,是一篇千古名文。它虽然也出自陈寿的《诸葛亮传》,但不同于《隆中对》。《隆中对》是陈寿所作,而《出师表》是诸葛亮亲自捉刀而成。《前出师表》名称的由来

出师表内容和特点,出师表有前后之分(1)

《出师表》传世有二,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是指《前出师表》,对于《后出师表》,许多学者并不认可,认为是伪作,不是诸葛亮所作。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入选了此篇文章,篇名就是《出师表》,这就否定了前后之说。

前出师表指的就是《出师表》,本不该有前后《出师表》之说

《出师表》(即《前出师表》),就是后世熟知的那篇诸葛亮的名作,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之前,给后主刘禅上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表述了诸葛亮一片忠诚之心。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此表是在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给后主上书之表。

诸葛亮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出师表》非常经典,是一篇千古名文。它虽然也出自陈寿的《诸葛亮传》,但不同于《隆中对》。《隆中对》是陈寿所作,而《出师表》是诸葛亮亲自捉刀而成。

《前出师表》名称的由来

之所以出现前后之说,是因为诸葛亮在历次北伐的过程中,有过两次出师的上表,第一次上表后世称作《前出师表》,这在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明确的记载,不存在任何疑义;第二次上表后世称作《后出师表》,但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陈寿没有记载,有人认为这是伪托诸葛亮之名所作。

出师表内容和特点,出师表有前后之分(2)

《后出师表》的出处及争议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率军第二次北伐,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为《后出师表》。

时间在诸葛亮第一次之后、第二次北伐之前。

马谡失街亭,第一次北伐失利,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然后上表自贬三级。最终后主刘禅同意了,贬诸葛亮为右将军,代理丞相职务,像以前一样处理政事。

到了冬天,诸葛亮再出散关,围困陈仓,粮尽而还。

这里陈寿记载的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情况,但陈寿没有提到《后出师表》的情况。

裴松之引《汉晋春秋》作注,将习凿齿所记载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前的上表,记录在后。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所著《汉晋春秋》,在提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后,准备第二次北伐,因为朝野对第一次北伐失利争议很大,为此诸葛亮又上了一表。因为此表是在《出师表》之后,后世就称其为《后出师表》。

裴松之在引用这篇《表》时,专门注明:

“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

裴松之虽然引用了此内容,但专门说明这篇所谓的《后出师表》,在《诸葛亮集》中并没有,它是出自东吴张俨的《默记》。

而且裴松之认为习凿齿不经辨别就收入在其著作中,是不严谨的事,而陈寿没有收录是因为对此表并不确定,是比较负责任的态度。

由此可知,陈寿并不认可《后出师表》的存在,裴松之也赞同陈寿的看法。

但后世对这个事,一直争议很大,认为《后表》也是诸葛亮所作的大有人在。

出师表内容和特点,出师表有前后之分(3)

豹眼评语

对于《后出师表》的作者,一般认为是诸葛亮所作,但豹眼认为诸葛恪伪作的可能性最大。

学者认为,《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所作的理由有几点:

1.《三国志》、《诸葛亮集》不记载,并不等于此表不存在。

这一点是有道理的,因为陈寿的《三国志》非常简要,许多事记载很简略。

2.最早记载此表的《默记》作者张俨,也是严谨的史家,不会轻易就把此表收录其作品,并注明诸葛亮所作。

对于这一点,豹眼认为不可信。而且认为,问题就出在张俨身上。

3.有人从体例文风和言辞恳切来看,前后二表并无二致。

这一点,豹眼认为,完全不能作为依据。

4.《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记载:

“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

此表即指《后出师表》,有人以诸葛恪此言来证明是诸葛亮所作。

但也有人指出,此表是诸葛恪在《论征魏》中为了说服众人而自己伪作。

豹眼认为,这很有道理,诸葛恪伪作的可能性极大。

对于这一点,豹眼在《有没有《后出师表》这回事儿呢?》一文中有过说明,在这里再啰嗦一下:

其一,建兴二年(253年)(这是东吴孙亮的年号,而不是蜀汉刘禅的年号)春,诸葛恪又要出兵伐魏,吴国大臣们认为国力不支,军士疲惫,一致劝阻。

诸葛恪作《论征魏》来晓谕众人,说最近看到了其叔父诸葛亮伐魏的上表(《后出师表》)云云。

诸葛恪一意孤行,难以劝阻,好友丹阳太守聂友怕他招惹祸端,就写信劝阻,诸葛恪就把自己写的文章给聂友看,而且后面注明说:“你看看我的文章就明白了。”

诸葛恪既然能让聂友看,难道就不能给张俨看看看吗?

诸葛恪此时的处境跟当年诸葛亮的处境是一样一样的,而且诸葛恪也是才子,作这么一篇文章并不难。而且要起到效果,就要把戏做足。

但张俨不知就里,以讹传讹,真以为是诸葛亮所作。

此时诸葛亮已经去世(234年)二十年了,他第二次北伐(228年冬)更是过去了二十六年,早不见晚不见,诸葛恪想伐魏了才看见哦。

这是可疑之处,也是豹眼认为是诸葛恪伪作的最主要的理由之一。

其二,比较明显的问题,《后出师表》还有个硬伤,那就是赵云去世的时间。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载,赵云卒于建兴七年(229年),而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是在建兴六年(228年)十一月。

也就是说,诸葛亮上这道表时,赵云还活着,但表中却提到赵云已经去世了。

出师之前,诸葛亮上表,难道还不清楚赵云的生死吗?

诸葛亮肯定是清楚赵云生卒的,但有人也说,是陈寿弄错了。

这事就复杂了,陈寿所记载的事情,绝对不会是完全正确的,出现差错是完全可能的。但需要证据来说明,没有足够证据,就不可以任凭主观想象。

豹眼认为,此表是伪作,陈寿不可能在赵云去世这事上出现错误。

由于时间相差很短,诸葛亮清楚,也不会出现差错。但诸葛恪远在东吴,而且时间已久,诸葛恪就搞不清楚了哈。

因而,豹眼认为,这绝不是诸葛亮所作。

既然诸葛恪是始作俑者,很可能就是他伪作的,别人弄这个东西也没有用哦。

有人认为是张俨伪作,这不大可能,除非张俨与诸葛恪合谋。

辨明《后出师表》的真伪很关键,但不是头条君的首要要求,豹眼大体介绍一下也就差不多了,不能详细展开讨论。

虽然作者存有争议,但就本文而言,还是一篇相当不错的文章,值得仔细阅读。

出师表内容和特点,出师表有前后之分(4)

注:图片及部分资料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