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是真实的吗?查令十字街84号20年的情缘
查令十字街84号是真实的吗?查令十字街84号20年的情缘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除了求同存异,还需要彼此尊重。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书。看看以书信为媒介,怎样开展出情深缘浅的芝兰之交。书籍在1975年和1987年先后两次改编成电影。其中1987年版的主演,安妮·麦克罗夫特和安东尼·霍普金斯,都曾经分别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主角。《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里,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华丽的词藻,只有朴实平凡的语言和每一位写信人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正是因为这份独特的平淡,让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真切的情谊和美好的品质。
有一句谚语说:“世界上三件最宝贵的东西是知识、粮食和友谊。”
这句话在被爱书之人奉为经典的《查令十字街84号》中一一体现。
这本在豆瓣评分8.3的书是由真实信件构成的书信集,它记录了美国女作者海莲与科恩书店的经理弗兰克从1949年到1969年这二十年间的书信往来。
在弗兰克去世后,海莲把书信整理成集出版作为对故人的怀念,出版后成为畅销书并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
书籍在1975年和1987年先后两次改编成电影。其中1987年版的主演,安妮·麦克罗夫特和安东尼·霍普金斯,都曾经分别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主角。
《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里,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华丽的词藻,只有朴实平凡的语言和每一位写信人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正是因为这份独特的平淡,让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真切的情谊和美好的品质。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书。看看以书信为媒介,怎样开展出情深缘浅的芝兰之交。
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除了求同存异,还需要彼此尊重。
Part One
从相识到相知
莎士比亚有两句关于书籍的名言。一句是:“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另外一句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对于书中的女主人公海莲来说,便是如此。她可以蜗居在纽约的旧公寓,可以节衣缩食,但不可一日没有钟爱的书籍相伴。
有一天,海莲在《星期六文学评论》看到一则广告,坐落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经营旧书和绝版书。
这让喜爱英国文学的海莲兴奋不已,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寄信给书店并列出购买书籍的清单。
书店经理弗兰克在寻找到部分对应的书籍后寄出书籍并回信,这让对此种购书方式不抱有太多期待的海莲惊喜万分。
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海莲马上提笔回信。“今天收到你们寄来的书,斯蒂文森的书真是漂亮!把它放进我用水果箱全充的书架里,实在太委屈它了。”
收到海莲的书款,弗兰克回复:“我们非常高兴得知您如此喜欢那本斯蒂文森的书。两本《新约全书》已于今日付邮,账单亦一并附上。”
春意渐浓,海莲想读点儿情诗。她要求弗兰克:“别给我寄济慈或雪莱!我要那款款情深而不是口沫横飞的。
怀亚特还是琼森或谁的,该寄什么给我,你自己动点儿脑筋!最好是小小一本,可以让我轻松塞进口袋里,带到中央公园去读。”
海莲从一开始购书,会指定书名、书品和价格,到后来只给一个范围让弗兰克去寻找书籍。
在一封信中,她这样写:“你能为我找到萧伯纳的剧评和乐评吗?我想他应该写了好几本,把你所能找到的都寄给我。”
海莲的性格直率坦诚,弗兰克是典型的英国绅士,严谨、执着且善解人意。海莲相信,弗兰克知道她的喜好,一定会帮她找到满意的情诗和书籍。
在海莲的影响下,两人的信件内容,从最初的购书人和卖书人之间非常正式的商业信函,到逐渐熟络后谦卑礼貌和善的称呼。
然后,逐渐如朋友之间那样随意,在字里行间彰显真性情。
海莲和弗兰克的书信往来持续长达二十年。而两人之间的信任,也在这信件的往来中建立。
如果说海莲和弗兰克的相识,完全是出于偶然,但他们在接下来的岁月,可以成为真正的知己,却是因为他们明白朋友的相处之道。
即使两人已经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尽管所有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但却从不认为是理所当然,而是持续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人生如尺,需要有度。两人再好的关系,仍然是各自独立的。再好的感情,也淡然处之。
弗兰克如此,海莲也是这样。他们相互珍惜、感恩彼此的付出,用心维护这一段弥足珍贵的情谊。
Part Two
患难见真情
海莲从邻居那里得知,英国战后经济萧条,物资紧张。每一户每一星期才配给到两盎司肉,每个人每个月只分得一只鸡蛋。
尽管自己的生活也是过得捉襟见肘,海莲仍然毫不犹豫地联系一家设籍在美国的英国公司。替她从丹麦寄物资给书店的店员,从圣诞节礼物到复活节礼物,包括鸡蛋、火腿等各式各样当时在英国奇缺的食品。
收到海莲寄来的礼品,弗兰克马上回信:“您所寄来的物品,我们不是久未看到,就是只能偶尔在黑市匆匆一瞥。您能这样子顾虑我们,实在是太亲切也太慷慨了,我们都深怀感激。”
弗兰克在写给海莲的信中也会“抱怨”,因为他总是只回家睡觉,一吃完早餐又不见人影,太太已经开始把他当成房客来招呼了。
但当他带着海莲送的肉、鸡蛋、火腿回到家里,太太的不开心也就随之烟消云散。因为,家人已经很久没能见到一块完整的肉了。
而店员们,也私下悄悄写信给海莲表达感激之情,并且给海莲寄送一块由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亲自刺绣的桌布作为回赠。
面对大家的热情,海莲确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精神食粮以慰心,物质食粮以暖胃。
在海莲看来,满足精神上的富足,远远比美味佳肴重要。只要有书籍相伴,无论是粗茶淡饭还是一杯清茶,她也甘之如饴。
罗曼罗兰说:“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因为海莲的热情和善良,弗兰克把海莲当作最好的朋友,并且多次邀请海莲踏上英国的土地,期待与她相逢。
书籍和食品,架起了跨越时空的桥梁,让身处两个国度且素未谋面的两个人心心相惜,心中始终给对方保留一个柔软的角落。
每个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当一个人在落魄或无助的时候,如果收到一封朋友的问候信或一个电话,会让我们倍感温暖,再次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人生伴随生生不息的希望,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这份暖意,可以来自朋友。
患难见真情,在朋友遇到困难时。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急朋友所想,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传递朋友间的温暖,是对友情的珍惜。
Part Three
心在一处,天涯比邻
在长达二十年的岁月里,海莲和弗兰克以书为媒介,通过书信,分享自己内心的所想所念。两个人在素未谋面的往来中,却能一步一步走向心有灵犀。
在1952年的12月,海莲希望弗兰克帮忙找一本《项狄传》,到1956年3月,弗兰克终于帮海莲寻获一本版本相当不错的《项狄传》,前后3年多的时间,弗兰克为了海莲的期待持续寻找。
书店每次寻觅到好的书籍,弗兰克总是优先为海莲预留。而所保留的书籍,都是海莲喜爱的。以至于海莲发出感叹:“弗兰克,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人只剩你一个了。”
海莲和弗兰克的这份跨越国度和时空的友谊,在弗兰克去世后,化作书中让人看了热泪盈眶的一句话:“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二十年过去了。海莲最终还是没能踏上那片她所向往的土地,去见想见她的人,她想见的人,留下深深的遗憾。
或许,他们都在等待。等明天,等明年,等下一次,等准备好……。
或许,就如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所说:友谊的最高境界,是守护彼此的孤独。
这份友情在岁月的长河里日久弥坚,此种感情只关知己,无关风月。
两个志趣相同的人,遇见彼此,即是一种幸运。哪怕阻隔山海,仍旧心在一处。能遇见这种友谊是一种幸福。
在漫漫的路途中,每个人都会经历许多事,遇到很多人。如果有幸遇到一位彼此之间能感受到温暖的感觉,能带来心灵与心灵共鸣,可以默默互相守护的朋友,请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