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走进非洲的经历:非洲往事之续篇

走进非洲的经历:非洲往事之续篇次日,我驻法国使馆紧急联系了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采购了疫苗,并直接拉到机场帮我办好了托运手续。一共四个装疫苗的专用箱子,一到毛里塔尼亚就立即给在那里生活工作的1000多中国人接种了疫苗,连毛里塔尼亚外交部的部分高官和他们的家属小孩也来到使馆,要求为他们注射疫苗。1987年5月,我回国休假结束回来路过法国巴黎,正准备出发搭乘航班返回毛里塔尼亚时,突然接到驻法国使馆通知,让我推迟一天返回,因为毛里塔尼亚爆发了霍乱,需要我在巴黎紧急采购霍乱疫苗并携带回毛里塔尼亚。一次发生了未遂政变,军队设卡封锁了主要道路,我正从机场接信使回使馆,被持枪军人拦下来要检查车辆。我们携带的是外交邮袋,绝对不能让他们检查。那些军人用上了膛的枪指着我们,但我据理力争,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他们无权检查我们的外交邮袋,而且我们是外交人员,享受外交豁免权,他们也无权对我们进行人身搜查。听到争吵声,他们的一位军官走过来,了

作者:丛山 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法语系,自1985年起先后在中国驻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驻加蓬共和国大使馆、驻刚果共和国大使馆、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驻法国大使馆工作。

在非洲你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下面就来继续说说我遇到的一些事儿。

01 未遂军事政变

毛里塔尼亚是军人执政,军方的权力很大,但军队的组成多是阿拉伯血统的摩尔人和以前祖辈奴隶出身的黑人,一个是统治阶级,另一个是被统治阶级。两个部族之间矛盾尖锐,经常有军人试图造反。我就赶上过两次未遂政变,形势十分紧张。

一次发生了未遂政变,军队设卡封锁了主要道路,我正从机场接信使回使馆,被持枪军人拦下来要检查车辆。我们携带的是外交邮袋,绝对不能让他们检查。那些军人用上了膛的枪指着我们,但我据理力争,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他们无权检查我们的外交邮袋,而且我们是外交人员,享受外交豁免权,他们也无权对我们进行人身搜查。听到争吵声,他们的一位军官走过来,了解情况后,向我们道歉并训斥士兵说,这是我们的中国朋友,不需要检查,立即放行。我们才得以安全过关,回到使馆。后来信使表扬我说:“你做得很好,尽职尽责,在枪口下,也能据理力争,就是要保护好外交邮袋和信使的人身安全。”

还有一次是北京军区后勤部炮厂维修“三七”高炮的军事专家组来使馆报告,有一批少壮派军人想把“三七”高炮拉走。来的人不是平时负责联系的联络官,他们长了个心眼,称高炮还没有修好,并且把瞄准具藏了起来。后来了解到,这些少壮派军人想把“三七”高炮拉去平射总统府,搞军事政变。后被法国人发现,派了时任非洲顾问、密特朗总统的儿子把情况通报给毛里塔尼亚上层,才粉碎了这场政变。

02 接种霍乱疫苗

1987年5月,我回国休假结束回来路过法国巴黎,正准备出发搭乘航班返回毛里塔尼亚时,突然接到驻法国使馆通知,让我推迟一天返回,因为毛里塔尼亚爆发了霍乱,需要我在巴黎紧急采购霍乱疫苗并携带回毛里塔尼亚。

次日,我驻法国使馆紧急联系了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采购了疫苗,并直接拉到机场帮我办好了托运手续。一共四个装疫苗的专用箱子,一到毛里塔尼亚就立即给在那里生活工作的1000多中国人接种了疫苗,连毛里塔尼亚外交部的部分高官和他们的家属小孩也来到使馆,要求为他们注射疫苗。

非常搞笑的是,全体中国人接种疫苗后都没事儿,而我这个给大家带回疫苗的人却发起了高烧。只有我一个人有反应,可能是连续几天旅途疲劳,没休息好,免疫力下降造成的吧。为了快速降温,医疗队的大夫给我使用了激素,这可能就是之后我身体发胖的罪魁祸首。

03 放电影

走进非洲的经历:非洲往事之续篇(1)

16毫米放映机

(图片来自网络)

在毛里塔尼亚,我学会了放电影,16毫米和35毫米的放映机都会操作。记得我们处理了很多老旧电影胶片,因为天气炎热,很多胶片都黏在一起,无法保存。最后只好拉到友谊港码头,全部填充到那些钢桩里了,算是发挥最后的余热了。

我们经常和法国文化中心、苏联文化中心交换或者借影片到使馆来放映,那时我们看了很多苏联现代电影。因为中苏意识形态冲突,两国关系微妙,50年代后期的电影就没有再在中国国内放映过。

04 解放牌卡车

走进非洲的经历:非洲往事之续篇(2)

解放牌卡车

(图片来自网络)

我那会儿什么车都能开一下,记得有一次使馆种菜需要鸡粪肥料,我从专家组借了一辆老式解放牌大卡车,跑到当地养鸡场拉鸡粪。那辆车很难开,颠簸的脑袋不停地碰驾驶室顶棚。解放牌卡车的变速箱特别狭窄,档位挺紧,估计开过解放牌卡车后,其他车都不在话下。

05 沙尘暴

毛里塔尼亚位于撒哈拉沙漠的边缘,经常刮沙尘暴。说是沙漠,不如说是沙土粉尘,一有风这些沙土就被带到空中,有时还会漂洋过海,一直飘到欧洲。我在瑞士日内瓦的时候就遇到过一次,天气预报说这是从非洲撒哈拉沙漠飘过来的。我们大家人手一个墩布,每天都要清扫沙子,空气中一直飘浮着细小的颗粒,每天桌子和地上都有一层土。我们的窗户都是双层的,边上都用海绵封起来,这样就能减少屋内的尘土。由于密闭性能好,夏天无论多热,空调开一会儿关上,都能保持整个晚上十分凉爽。

06 芭蕉和木瓜

驻加蓬使馆院子里有一片芭蕉,长得特别好,如果想吃了,就拿刀直接把芭蕉砍倒,然后拖一大串芭蕉。这种芭蕉是非常好吃的芝麻蕉,形状短粗,广东中建专家组的专家每次来都要砍一串回去。而你砍掉的芭蕉树旁很快就能长出一棵新的树苗,其他人都不爱吃了,因为吃腻了,只有我们这些新来的喜欢吃。

走进非洲的经历:非洲往事之续篇(3)

中间黄色的是芭蕉

(图片来自网络)

院子里还有木瓜树,我也是来这里之后才知道木瓜也分公母,公的略微长一点,母的短一些,也很好吃。因为木瓜是自然成熟,一熟了,就有鸟儿跑过来抢着吃。

07 大贝壳

走进非洲的经历:非洲往事之续篇(4)

贝壳

(图片来自网络)

在加蓬的大连渔业组的专家送给我不少好看的大贝壳,他们有时会在打鱼时捞起来不少好看的大贝壳,有的大到洗脸盆那么大,有一些里面肉还在,腐烂后味儿很大,特别臭。我就按照其他老同志教的方法,把贝壳放到院内楼下排雨水的管道口,让雨水把它冲刷干净,没有味道后才拿回来。信使知道我这里有大贝壳后,软磨硬泡要走了不少,现在我家中还有不少贝壳是加蓬带回来的。

08 打井

驻刚果(布)使馆地势较高,遇到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经常停水。当地自来水厂的三台水泵经常出故障,水的压力不够,就没有水,几乎每次都要跑到蓄水池那里听进水管有没有来水。司机要开车拉着一个小水箱车到经参处招待所去拉水,但这个水只能洗脸什么的,不能用来做饭。

为了彻底解决缺水问题,使馆决定自己打井。把在刚果内地结束工作的河南打井队调了过来,经过工程师勘测,使馆院子下面曾是一个古河道,下面有水,可以打井。

最后用了三天时间,终于打好了一口井。使馆请了法国的工程人员安装了水泵,接线时,我们也见识了法国人的新技术,只见他们先按要求把几根电缆分别接好,拿出了一个塑料盒,放在接口外面,然后拿出了两袋液体混合倒在里面,这两袋液体很快就发生了反应,并很快冷却凝固,如同重新在外面形成一个电缆防护层,非常结实,而且防水。井的输水管道直接接到蓄水池那里,我们就有了当地市政和我们自打井两路供水,彻底解决了使馆缺水问题。

使馆的游泳池也有了水,我动员大家都去游泳,坚决消灭旱鸭子,很快大家都下水了,每个人都学会了游泳。游泳池在室外,平时维护打扫主要靠黑人雇员,最有意思的是过滤游泳池水的时候,要往水泵上的一个特殊装置里加漂白粉特制大药片,那种药片一个个像火烧似的大小。

09 索要《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的客人

在老卡比拉进军金沙萨之前,南非总统曼德拉出面调停。蒙博托和老卡比拉在南非军舰上谈判的时候,我们使馆来了一位来自扎伊尔自称是老卡比拉顾问和代表的客人,他来向我们索要法文版的《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他说:“我们非常热爱毛泽东主席,非常推崇他的那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名言,我们现在的形势就如同你们1949年要打过长江去的形势一样,我们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我们谈判也是为了打,我们急需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当看到他一本正经,满脸虔诚,如同朝圣般的模样,我非常佩服他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人。

我不由想起文革时,周恩来总理给我们外语院校作出了“传播主席思想,支援世界革命”的批示。据说,老卡比拉曾在我南京军事指挥学院接受过半年培训,回国后一直坚持武装斗争,打游击,现在黑人兄弟马上就要成功夺取政权了。可见毛泽东思想是多么的深入人心,影响有多大,在遥远的非洲大陆生根开花结果,不得不让人佩服。

10 国庆招待会当晚的枪声

刚果(布)战后,当地治安极差,很多枪支流落到民间。一些散兵游勇到处偷盗,甚至武装抢劫。使馆经参处招待所的一个黑人雇员在守夜时被枪击致死。为了使馆安全,我找了当地负责治安的军队官员,从那里雇佣了两名武装士兵给使馆大门站岗,暂时住在新华社那个院子里。

1998年9月30日,使馆举办了国庆招待会。半夜,我们被一阵激烈的交火声惊醒,我赶紧出门一看,是新华社院子那边传来的枪声。后来才知道,是一些武装歹徒企图偷盗使馆院内停的车辆,没想到我们会有武装军人站岗放哨,刚翻墙进来,就被岗哨发现,双方发生了激烈枪战,哨兵打伤了其中一名歹徒,其他人都逃了。那些歹徒都身穿军装,怀疑是附近军营的士兵。第二天我们去现场还看到地上留下的未干血迹。我们请专家组给那两位站岗的士兵制作了遮风挡雨站岗的岗亭。

11 河中遇险

刚果河是世界上流量第二大的河流,河中间有一些岛屿,可供人游玩。记得1996年2月的一天,使馆俱乐部组织大家去刚果河中的一个岛屿游览。没想到刚开船不久,就突然下起雨来,水面风急浪大,眼看着水就要没过船帮,十分危险,我和另外一个同事赶紧让开船的黑人把我们放在河中央的一个小岛上,这样就减轻了重量,让他把人送到后再来接我们。那会儿胆子也真大,要是遇到鳄鱼我们就交代在那里了,无知无畏。

走进非洲的经历:非洲往事之续篇(5)

独木舟留影

(作者供图)

好在过了一会儿雨过天晴,风平浪静,小船很快又回来接我们了。至于刚果河的风景已经印象不深了,只有这件河中遇险的事还一直记忆犹新。

虽然过去了很多年,非洲往事还历历在目,让人不能忘怀。

— END —

作者 | 丛山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