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猪的本命年什么好处?农历猪年你真的了解
今年猪的本命年什么好处?农历猪年你真的了解同时,猪的形象也逐渐走进先民们的精神世界,或为被敬拜的对象,或为祭祀的牺牲。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整体呈“C”形,大耳、扁嘴、鼻孔大张、鼻梁皱起,猪的形象特征明显,学界一般认为玉猪龙是一种礼器,应是祭祀所有器物之一,具有沟通天地的功能,拉长的身体似猪、蛇的合体,或为后来中华民族“龙图腾”的原型。河姆渡遗址出土猪纹陶钵你了解多少呢?图片源自@VCG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驯化野猪。从距今八千到一万年前起,猪正式进入人类的生活,开启长达万年的驯化、饲养、培育的历史进程。猪杂食、少动、产仔多、生长周期短等习性,适合家庭驯化饲养,因此先民们把它作为重要的家畜之一,成为肉食、皮革、骨骼等基本生活用品的主要来源之一。
猪年到来
猪的形象遍布街头
人们围绕在猪的世界、猪的海洋
但对于“猪”
你了解多少呢?
图片源自@VCG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驯化野猪。从距今八千到一万年前起,猪正式进入人类的生活,开启长达万年的驯化、饲养、培育的历史进程。猪杂食、少动、产仔多、生长周期短等习性,适合家庭驯化饲养,因此先民们把它作为重要的家畜之一,成为肉食、皮革、骨骼等基本生活用品的主要来源之一。
河姆渡遗址出土猪纹陶钵
同时,猪的形象也逐渐走进先民们的精神世界,或为被敬拜的对象,或为祭祀的牺牲。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整体呈“C”形,大耳、扁嘴、鼻孔大张、鼻梁皱起,猪的形象特征明显,学界一般认为玉猪龙是一种礼器,应是祭祀所有器物之一,具有沟通天地的功能,拉长的身体似猪、蛇的合体,或为后来中华民族“龙图腾”的原型。
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的红山玉猪龙
周文化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大型祭祀是统治阶级的特权,通过祭祀活动与诸神沟通,是统治者利用神权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礼记·王制》记载:“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表明天子祭祀土地神和农神时,要用到太牢——牛、羊、猪;而诸侯祭祀要用到少牢——羊和猪。
列鼎制度(图源自网络)
《礼记·内则》郑氏注:“天子诸侯少牢,大夫特豕,士特豚,庶人犹特豚也。”其中豕和豚分别指猪和小猪,可见其广泛应用在周代的各类各级祭祀活动中。
秦汉尤其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进一步繁荣。随着社会的发展,铁器使用日益广泛和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耕经济有很大的进步。农业的进步也加速了家畜饲养的步伐,汉代人将猪、牛、羊、鸡、狗、马合称为“六畜”。猪的饲养规模也逐渐扩大,甚至脱离自给自足的家庭畜养,开始向商业化的规模化养殖发展。
汉代人“事死如事生”,将现实生活中所拥有的各类物质,以象征物的形式带到地下,保证死者在地下世界的依然享有。
汉阳陵出土的陶猪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出土于潼关县吊桥镇东汉墓葬中的绿釉带厕陶猪圈,西安博物院近年接受捐赠了一件汉代釉陶猪圈,这两件文物中的厕所排泄口正对下部猪圈,为猪提供食料,方便厕所的便物处理。这是古人朴素的生态平衡理念在建筑中的反映,同时,对农业生产所需的熟粪技术提供原料来源。
绿釉带厕陶猪圈
绿釉带厕陶猪圈
除这样生活化的场景,猪在汉代人的生死观中,也占据重要一席。汉代人常把玉雕刻成猪的形状,放在墓主人手中,用来象征财富,是葬玉的一种。
在无现代工厂化养殖条件的古代,养猪只能散养,而散养猪需要面积广阔的林地,以及非常充足的水源(因为猪的汗腺不发达难以散热,所以需要补水以及打滚降温),再加上猪是杂食动物,人吃的猪也吃,而不像牛羊吃草,好猪需要大量的粮食饲料,进一步加剧了畜地紧张。
因此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猪肉一直不受待见。比如唐朝著名的烧尾宴里面没有猪肉,烧尾宴采用了鱼、虾、蟹、鸡、鸭、鹅、牛、羊、鹿、熊、兔、鹤,甚至还有青蛙,唯独就是没有猪肉。宋朝的士大夫阶层也不吃猪肉,苏轼的“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便一语道破了当时猪肉的尴尬处境,上层社会吃猪肉一般是从宋朝以后开始。
图一、二:唐彩绘釉陶立猪
图三:唐彩绘陶猪
宋代以后,经济中心向东南移动,人口密度逐渐增加,土地开垦要求深耕密植,畜牧业发展受到限制,作为家庭副业的养猪业更加重要。同时,城市的发展对猪肉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部农书记载了养猪技术的可贵经验,并创造发明了新的饲养技术和措施。但宋代人延续唐代风俗,以吃羊肉为上。
相传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猪肉颂》一诗:“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成为地方名吃“东坡肉”的缘起。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东坡肉石”
红烧肉不出意外用的肯定是猪肉,而且要用五花肉。这就有人该说了,五花肉多肥啊,吃着怪油腻的,还有一层厚厚的猪皮,就用猪肉多好!如果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红烧肉烧的时候,一定要有肥肉才能激发出那种肉香,因为肉的香味主要来自脂肪酸分解后形成的挥发性物质,比如各种醛、醇、烯醛和酯类,它们给肉类穿上了一层油亮鲜润的棕红色外衣,散发出令人抓狂的阵阵肉香,这就是食物界最最美妙的一种改变: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同时,在烧的过程中,瘦肉也就是肌肉,会因失水发生紧缩,导致肉质发紧(俗称“柴”),但肥肉产生的脂肪液滴可以游离在肌肉外部,减缓它的失水程度,所以五花肉烧出来,里面的瘦肉就没那么柴。
猪的本字是“豕”,象征着猪的外表,发音则有可能源自小猪的尖叫声。以“豕”字还演变出许多相关字体。表示猪的年龄大小的字:豜(jiān)指三岁的大猪,豵(zōng)指一岁或六个月的小猪,豚、豘(tún)、豯(xī)亦指小猪等;表示猪性别的字:豝(bā)、䝏(lóu)指母猪,豭(jiā)、䝋(zòng)指公猪,豮(fén)、䝐(wéi)指阉割的猪;表示猪的形态的字:豟(è)指五尺大猪,豥(gāi)指四蹄皆白之猪,豨(xī)、豲(huán)指的是野猪。这样细致的分类区别,一定经过长期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同时也体现出方言的差异性,足见猪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家”从字体上看是屋檐下有一头猪。表明在先民们心目中,家的核心要素包括可以安居的房屋和可以保障肉食的家猪。从原始农业出现起,猪这种动物就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记忆一直保留在汉字当中,流传到今天。
“豕”字的演变
“家”字的演变
己亥猪年
祝大家猪年大吉、如有神猪
猪事顺利、猪圆玉润
猪光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