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天作孽到底是犹可违还是犹可恕,未雨绸缪

天作孽到底是犹可违还是犹可恕,未雨绸缪《诗经》里说,趁着天还没下雨,就把桑树下的土和成泥,把门窗有缝隙的地方都修补了。现在这些老百姓,又有谁敢侮辱我哪?这是成语“未雨绸缪”的出处,意思是提前做好准备。如果讨厌被侮辱,那还不如推崇道德,尊重士人。朝廷中让贤人处于他的位置,有能耐的人在他的职位上。国家没有内忧外患时,追求政治清明,完善法律,即使对方是大国,也会畏惧你。《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释义】追求仁爱就会荣耀,不追求仁爱就会受到侮辱。现在你讨厌受到侮辱,却又处在不仁的状态中,犹如你讨厌潮湿的环境,却专门找地势低洼的地方居住。

《孟子浅说》之公孙丑上 读后感五

【原文】

孟子曰:“仁者荣,不仁者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天作孽到底是犹可违还是犹可恕,未雨绸缪(1)

【释义】

追求仁爱就会荣耀,不追求仁爱就会受到侮辱。现在你讨厌受到侮辱,却又处在不仁的状态中,犹如你讨厌潮湿的环境,却专门找地势低洼的地方居住。

如果讨厌被侮辱,那还不如推崇道德,尊重士人。朝廷中让贤人处于他的位置,有能耐的人在他的职位上。国家没有内忧外患时,追求政治清明,完善法律,即使对方是大国,也会畏惧你。

《诗经》里说,趁着天还没下雨,就把桑树下的土和成泥,把门窗有缝隙的地方都修补了。现在这些老百姓,又有谁敢侮辱我哪?这是成语“未雨绸缪”的出处,意思是提前做好准备。

孔子说“写这首诗的人,他大概知道大道是什么了!能治理好国家的人,谁敢侮辱他?现在国家没有内忧外患时,懒惰于政事而去享乐,是自己在寻求祸端。祸福无不是自己求来的”

《诗经》上说,要追求长久的符合天命,自己就要去追求求更多的福。

《太甲》里说,“老天要惩罚你的话,也许还能违背他的意志,自己要惩罚自己的话,那可就活不了了。”

天作孽到底是犹可违还是犹可恕,未雨绸缪(2)

【感悟】

孟子这段话信息量很大,值得反复琢磨。

(一)追求仁爱的人会得到荣耀,不仁者就会受到侮辱。有仁爱之心的人,帮人、助人、容人,那么他周围的人自然会喜欢拥戴他,如孔子这位宅心仁厚的大圣人,他胸怀天下,心系百姓,所以后世人敬服他,仰慕他,他的思想光芒照亮千秋万代。

反之一个内心只为自己的自私自利者,人们一定会厌恶他,远离他,如爱江山更爱权势的蒋介石,诺大一个中国,在他不择手段的争权夺利沽名钓誉中,置百姓于水火而不顾,置日寇蹂躏百姓践踏国土而不为所动,最后被无产者建立起来的人民政权打败,节节败退而只守住了台湾。

(二)国家没有内忧外患,百姓乐业国家安定时就要未雨绸缪,使政治清明,法律完善。如果贪图享乐、对政事怠惰,那么就是自酿灾祸。对于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企业,个人而言都是如此。

近代100多年的屈辱史,就是清政府统治者自诩为央央大国,闭关自守,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最后被英法联军的洋枪洋炮打开国门,引来无数列强瓜分的几近灭国的祸端。祸端是自己种下的,福报是自己求来的。

因此,古人总结“未雨绸缪早当先,居安思危谋长远”。

天作孽到底是犹可违还是犹可恕,未雨绸缪(3)

(三)《诗经》里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很多人说自己命不好,运气不好,与其抱怨命运,不如自己主动追求获取福报的方法。

玻璃大王曹德旺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香港邵逸夫一生捐款资助无数学校,农村老太太帮人助人,院子里八旬老奶奶,我请问她六七十年代的事情,她笑而不言,他们明白: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

所以他们践行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四)《尚书》里的“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在运用,老天惩罚可能还会有转机,自己作孽,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人们常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想要让自己有现世的福报或让子孙有福报,首先不要做坏事、更不要作恶作孽,要多存善念,多做善事,多做成人之美的事,不做损人利己的事,其次要做到善言善语,不要对人恶语相向,更不要做背后诋毁人的事情,善言慎言也是在种福田。

天作孽到底是犹可违还是犹可恕,未雨绸缪(4)

儒学对于今人的意义在于,运用儒家修身方式,完善修正自己的为人处世方法,让自己在家庭里,在工作中,在事业上,凡事能做到《中庸》里的妥当、恰当、适宜,不偏不倚恰到好处,那么人生就有望走向家庭和美,子孙兴隆、事业兴旺的圆满境界。

修身的意义在于修善念善行,矫正自我,反求诸己,让先天的仁义礼智这些美好素质,再回到我们身上。

#我们一起关注传统文化,让国学之光,照亮我们的人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