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耶路撒冷的历史简介,陷落的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的历史简介,陷落的耶路撒冷1098年11月底,亲王十字军兵临玛拉城下。其实,早在安条克陷落后,从那里传到玛拉的种种惨绝人寰的新闻,已经促使部分玛拉居民逃亡他乡,以致于这个繁华的城市此时还不到1万人。玛拉在那个时代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他们虽然也有领导,但属于士绅自治。并且依靠葡萄园、橄榄果园和无花果园经济,使这个城市相当富有。 一 圣城前夜一般打群架时,你把最能打的那个给胖揍完了,其他人不但不敢怎么招惹你,有些没骨气的还可能一转身就开始巴结你了。上一篇中我们聊的亲王十字军攻陷安条克后,沿途的穆斯林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但既然是基本上,就说明亲王十字军还有麻烦,一些小钉子还得拔,这些小钉子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玛拉和阿戛。

其实吧,耶路撒冷陷落后,穆斯林世界都没有太大的反应,直到差不多半个世纪后,他们才动员起来开始大反攻。反正这个事儿没有太多的解释,小天觉得,或许是他们暂时还顾不上,或许他们觉得反正老子还有麦加和麦地那,那个城市,不就是排个第三名嘛,你那么喜欢就先住着吧!

然后,时间展现了它的魔幻之处,一般受伤的人都是随着时间慢慢把伤口抚平的,但在东西方学者的笔下,耶路撒冷的陷落,后来就成了伊斯兰和西方世界千年仇恨心结的开端。

至于这句话怎么理解,对于我们来说还是稍微有点无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基本是无神论的国家,如果儒家也算是一种宗教的话,那圣人整天叨叨的也是“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话,这个根本就没有代入感。就像你不论用再好的音响,跟演唱会现场的效果相比,还是差那么一点感觉。

但是,无感并不代表无用,特别是对于常出入欧亚大陆,为世界经济文化做贡献的人士、更特别是对于在一带一路上为沿线人民而奋斗的人士,了解点过去的恩怨情仇,在欧洲中东都有点小火星的现在,或许偶尔会为你锦上添花。

耶路撒冷的历史简介,陷落的耶路撒冷(1)

一 圣城前夜

一般打群架时,你把最能打的那个给胖揍完了,其他人不但不敢怎么招惹你,有些没骨气的还可能一转身就开始巴结你了。上一篇中我们聊的亲王十字军攻陷安条克后,沿途的穆斯林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

但既然是基本上,就说明亲王十字军还有麻烦,一些小钉子还得拔,这些小钉子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玛拉和阿戛。

玛拉在那个时代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他们虽然也有领导,但属于士绅自治。并且依靠葡萄园、橄榄果园和无花果园经济,使这个城市相当富有。

1098年11月底,亲王十字军兵临玛拉城下。其实,早在安条克陷落后,从那里传到玛拉的种种惨绝人寰的新闻,已经促使部分玛拉居民逃亡他乡,以致于这个繁华的城市此时还不到1万人。

而更麻烦的是,它除了几百人的民防队,并没有正规军队。可想而知,整个攻城守城的战斗过程不值一提。厮杀没多久,十字军就建议负隅顽抗者放下武器接受投降,而民防队与其他守城人员估计也看出来毫无胜利的希望,双方就约定了天亮进行投降仪式。

天亮了,城门打开了,亲王十字军进城了。

但,并没有什么仪式,只有3天不封刀,有些伊斯兰史学家说屠杀了10万人,这显然是夸张了。但是,真正恐怖的不是那刀下的1万个冤魂,而是伊斯兰和西方学者共同承认的十字军的反人类行为。这里不作过多描述了,只摘抄西方学者肯恩和曾亲自参加了玛拉战役的法兰克史学家埃克斯的两段话:

我们的士兵不但不怕吃土耳其人和穆斯林的身体,他们连狗都敢吃!

在玛拉,我们的战士把成人异教徒扔进锅里煮,孩童则用铁叉串着烧烤。

虽然之前也有吃人的传统,但这次十字军的行为太过恶劣,以致于在阿拉伯世界的文学作品里,之后的很长时间,说起玛拉的食人族,就是指西方人。

有了玛拉的前车之鉴,本来就已心生恐惧的沿途穆斯林,巴结之能事更是比肩“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十字军真正做到了一路南行一路收获,当兜里的食物、牲口、珠宝装都装不下时,又有人加送良驹,为亲王十字军的南行之路快马加鞭。

但穆斯林们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你博爱可以,但是溺爱,往往会两败俱伤的。特里波利这个城市,就是仗着自己有钱,又是给十字军加送物资,又是倡议结盟,又是邀请对方进行友好访问。在双方进行了友好会谈之后,特里波利就开始眼巴巴地等着结盟使者的到来。

然而,十字军统帅听完外交人员回来后的讲述,脑补的画面全是特里波利豪华的宫殿、繁华的黄金市场、繁忙的港口、满地的货物,眼睛迷离了一会,坚定地说道:“蠢货,结什么盟,那都是我们的!”

1099年2月14日,在这个没有情人的情人节,十字军以给家乡情人买礼物的热情杀向了特里波利的属地阿戛。

这一次,战斗过程的艰难均超出了双方的预期。从2月份一直攻城到5月份,十字军竟然毫无进展,而阿戛守军和全城士兵却越战越勇,在没有特里波利支援的情况下,整个城池不给对手丝毫机会。

于是十字军烦躁了,毕竟,本来想顺手拿点东西的,没想到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算一算性价比太低,争吵中理性的一方战胜了倔强义气用事的一方,终于,在1099年5月13日,亲王十字军不情不愿地迈着遗憾的步伐继续南行了。

而这一战役,在穆斯林史书,则被称为“阿戛的欢呼”,至于胜利的原因,一般的总结都是说,阿戛居民抱着必死的决心,绝不让十字军攻破城池,以免落到玛拉人的下场。其实,这就类似于资本市场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二 金色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的历史简介,陷落的耶路撒冷(2)

1099年6月7日,跋涉4828公里后,亲王十字军终于看到了魂牵梦萦的圣城耶路撒冷。这时候,耶路撒冷刚刚易手,逊尼派的塞尔柱土耳其人刚刚在战争中,向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埃及人投降,双方进行了和平的城市交接手续。

守军将领伊夫第卡免不得要吐槽几句:我去,上次战斗中受损的城墙才刚刚修复,埃及那边老大的援军要到7月底才能到达,你十字军现在就跑过来了,要我怎么办?

伊夫第卡虽然没法办,但亲王们可是信心十足,这不,他们在耶路撒冷控制权的问题上已经又开始争吵起来,到底谁来做耶路撒冷的国王,成为攻城之前大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像夫妻俩买了张双色球,回到家里就开始商量中奖后那500万怎么分,结果号码还没开,两人分着分着就吵了起来。

争执到7月初,军队的斗志已经有点消靡了,甚至部分士兵开始往西去海岸线那里碰运气,看能不能遇见回欧洲的船只了。这时候,附身于神职人员的神明又出现了。

神职人员说:“我反对用国王这个词汇,在这个耶稣生活过的地方,没有任何人有权加冕国王。另外,昨天圣人给我托梦了,说如果你们的心够真诚,9天之内就能攻下城池。”

随后,我们的老朋友隐士彼得又出现了,他的演说天赋并没有因为一次次的逃跑和失败而减弱,在战前动员大会上,士兵们被他慷慨激昂的布道所感动,肾上腺素激增,有些士兵更是激动得满面泪花,嗷嗷着冲向了耶路撒冷。

战斗十分的激烈,守军对付十字军攻城塔的杀手锏-希腊之火,造成了十字军大量士兵伤亡。大家感受一下这个火的威力:这玩意是一种油和硫酸的混合物,倒入容器中,点燃后用投石机抛向敌人,然后液体四散溅开,你目及的便是一片火海。

在十字军死伤达四分之一,而守军也已经精疲力尽的当儿,十字军使者-圣吉尔来到了守军阵营,这哥们推心置腹地对伊夫第卡说道:“你看大家都是军人,为了工作都拼到这种地步了,反正你们失败是早晚的事儿,不如你们投降吧,我们领导保证你们能活着离开!”

伊夫第卡其实也不想打了,沉默了一会,假装为难地说:“贵军有不讲信用的传统,我怕我说服不了士兵们啊,万一我们投降了还难逃一死,怎么办?”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找不出约束圣吉尔遵守承诺的办法,最后只好让圣吉尔发了一个毒誓,算是达成了统一意见:十字军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守军弃械投降。

十字军遵守了诺言,但只是一部分,伊夫第卡们带着失败很庆幸地由阿什凯隆港离开了,把居民留在了城内。屠城开始了-七天不封刀!

每到这个环节,小天都不愿也不忍多写,总是一句话带过,但这次有一个细节,小天把东西方学者的观点都撂出来,大家自己选好了。

耶路撒冷城里,不是有犹太人嘛,在十字军屠城的过程中,阿拉伯学者写的资料中,记载西方人把犹太人赶到犹太教堂里,然后把教堂点着,用火把他们活活烧死。

而美国学者写的东西里,同样说十字军纵火焚烧犹太教堂,但里面并没有人,也没有杀犹太人。

为了帮大家能更好地选出自己答案,小天再补充一件贫民十字军征集期间,在欧洲本土发生的一件与犹太人有关的事情。

当时隐士彼得不是骑着一头瘦驴,到处演讲布道征集民兵嘛,于是大家都以隐士彼得为榜样,成立了各种小团体,这其中就有一些团体以欧洲犹太人为目标。最著名的一支,便是德意志地区的小贵族埃米乔伯爵领导的。

埃米乔对追随者说,犹太人在耶稣死亡的这件事儿上,过错太大,是杀害基督的人;同时,这一帮人趁着我们基督徒不能出借财物的机会,大肆放高利贷,成了我们最大的债主。现在,耶稣基督托梦给我,要我有所作为,大胆前进。

于是,埃米乔带领追随者,沿着莱茵河岸,屠杀抢劫了大大小小的犹太人群体。仅在德意志西南部的沃尔姆斯,就屠杀了800人;而在美因茨这个地方,在犹太人给埃米乔送了大量的金钱进行贿赂之后,还是没有逃脱被屠杀的命运。

聊回耶路撒冷,既然敌人都成了刀下之鬼,亲王们就没有理由不继续原来的争吵,看看到底谁才有资格掌控耶路撒冷。远在安条克的博希蒙德是没有机会参与了,按理说实力最强也贡献颇多的雷蒙德,这次是跑不了吧,但这哥们不知道有什么能耐,总能在每次的内斗中败下阵来。嗯,戈弗雷胜出了,但按照神职人员的要求,他不叫耶路撒冷国王,而叫圣墓守护者。

不管他叫什么,总之是不能抚平雷蒙德屡次受伤的心灵了。这个十字军中第一大贵族,拒绝承认戈弗雷,拒绝交出手中堡垒的控制权。

耶路撒冷的历史简介,陷落的耶路撒冷(3)

而人家不交权,想到想堡垒这样的军事要塞竟然不在自己手中,戈弗雷也是睡不着觉,便开始低声下气地给主教和将士们做工作,重申团结的重要性。终于,在除了雷蒙德一派其他所有人的压力下,雷蒙德软了,把堡垒控制权移交到了一名主教手里,而主教一个向后转,控制权又不隔夜地到了戈弗雷手中。

这特么也太欺负人了,雷蒙德再也受不了了,马上召集队伍,马不停蹄地离开了耶路撒冷,临走时,让人给戈弗雷捎了一句话:你们这些阴谋家就吃下这鲜美的胜利果实,然后噎死吧!

戈弗雷们噎倒是没噎死,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细嚼,什叶派法蒂玛王朝的援军终于及时地赶到了,并且悠闲地驻扎在阿什凯隆港附近,计划着休整完毕就去重新夺回耶路撒冷。统军老大还不忘派使者往城中送了一封信,在信中首先夸奖了自己不久前攻下耶路撒冷后,不但没有展开屠杀,还申明尊重各个教派的朝圣自由,然后严厉谴责了基督徒进城后对已经投降平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最后,提出愿意和十字军划分势力范围,共同对付逊尼派的塞尔柱土耳其。

戈弗雷们可没有时间去反思自己的行为,也没有考虑对手提出的结盟之策,大家紧急集合,激烈地商议着退敌之策,最终决定:反正耶路撒冷守是守不住,那就趁夜组织部队偷袭,于此同时,史书中记载戈弗雷们向雷蒙德“乞求”救援。

其实,雷蒙德在返回欧洲还是不返回欧洲之间犹豫的时候,埃及军队的出现,也让他看到了希望,并迅速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工作,然后就坐下来泡上茶等待着城里来的“乞求者”。他知道,他们肯定会来的。

既然“乞求者”如期而来,既然条件也已经谈好,1099年8月10日黎明前,亲王十字军向埃及军队发动了偷袭,整个战斗过程非常短暂,埃及军队没有前沿侦查部队,他们还在休整,还在等待着对方与他们沟通结盟方针。但是,他们等来的,是在睡梦中的屠刀。法蒂玛王朝军队全线溃散,撤入阿什凯隆堡垒,双方就此僵持不下。

到了这时候,如果戈弗雷心胸稍微敞亮一点,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在西方学者笔下就不会留下遗憾。当时,阿什凯隆守军已经向十字军表达和谈意向,并进一步表示在保证没有屠杀的情况愿意投降,但只向名声相对较好的雷蒙德投降。

但是,戈弗雷们拒绝了,并且不给雷蒙德与守军沟通的机会。雷蒙德感觉自己又一次被耍了,愤怒的目光投向戈弗雷,透出无限的鄙夷与无奈,啐了一口,然后转身离去。能打的走了,留下的阴谋家们自然不会再去拼命,随即也撤向耶路撒冷。留下穆斯林控制的阿什凯隆,与耶路撒冷相守相攻50年。

三 尾声

历史有时候总是喜欢开玩笑,乌尔班二世,这个十字军东征的发动者,在耶路撒冷陷落的时候,正躺在床上奄奄一息,1099年7月29日,在前方捷报传来之前,终于没能撑到那一口气,去向上帝报道了。抛开正义、道德层面的东西不说,这位罗马教皇也是真正做到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并且,乌尔班二世显然也控制不了远在东方的十字军。不然他的密友雷蒙德也不会受那么多的冤枉气。至于这哥们为什么在内斗中总能做到屡战屡败,小天觉得这是我们身边再也熟悉不过的一个现象。

想想大家的单位里,有没有这样的人,业务能力出众,本人又很优秀,但非常之不屑拍领导马屁,遇事了又不肯弯腰,内斗起来政治水平又是烂泥扶不上墙还总是硬杠,而他硬杠的对手腰该弯就弯,善于利用各种关系左右逢源背后插刀,整天除了围着领导转就是在去伺候领导的路上,你说说,他们竞争公司的高管,大概率谁会赢。想通了这个逻辑,或许会为你理解雷蒙德屡次的内斗失利提供一个不同视角。

另外,有一个关于残忍问题的讨论。就是说不管贫民十字军还是亲王十字军,这一路走来所干下的事情到底残忍不残忍,有的西方学者从时代的角度解释他们那些行为的合理性,说不能以现时代的眼光看待中世纪十字军的所作所为。小天觉得这种开脱实在是有点牵强。

相对于自然界的漫长进化历程,区区1000年,前后的人性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人类的行事逻辑也基本一致,那些对平民做下的反人类事情,不管是中世纪还是现在,都是极其残忍的事情;同理,如果现代没有错综复杂的约束,只要创造足够的场景,那些残忍的事情大概率也会在今天上演。最近曝出的澳军在阿富汗的丑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把时代当成一口锅,什么事情都往上扣,为某些事情开脱的人,恰恰是“嘴上谈的都是主义,心里想的都是利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