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南北朝乐府民歌贡献,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贡献,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图片来自网络《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艺术水平最高的,收在《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中,此诗160字,是南朝民歌中篇幅最长的。诗写一女子怀人,情思缠绵,写景秀丽,语言清新明丽,采用“钩句”连接上下,一意贯通而又摇曳多姿,并通过换韵造成回环婉转的效果。(1)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2)语言清新流丽,多用双关比喻。如“莲”通“怜”,“芙蓉”通“夫容”等。(3)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这不但为南朝文人所借鉴,对唐代绝句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一、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起东吴迄于陈,今传五百余首,大多辑入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中,少部分在杂曲歌辞、杂歌谣辞中。吴歌主要产生于当时首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一带的江南地区,是南朝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西曲则采自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荆、郢、樊、邓(今湖北江陵、襄樊、河南邓县)一带。

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南朝民歌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2)语言清新流丽,多用双关比喻。如“莲”通“怜”,“芙蓉”通“夫容”等。

(3)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这不但为南朝文人所借鉴,对唐代绝句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艺术水平最高的,收在《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中,此诗160字,是南朝民歌中篇幅最长的。诗写一女子怀人,情思缠绵,写景秀丽,语言清新明丽,采用“钩句”连接上下,一意贯通而又摇曳多姿,并通过换韵造成回环婉转的效果。

南北朝乐府民歌贡献,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1)

图片来自网络

《西洲曲》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一、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乐府民歌今存六十余首,多辑入《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另有少数辑入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北朝民歌数量不及南朝民歌,但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不似南朝以情歌为主。

北朝民歌的主要内容:

北朝民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其主要内容有:

(1)描写北国风光,如《陇头流水歌辞》对西北高山之险峻的表现。

(2)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的尚武精神,如《企喻歌》和《琅琊王》。

(3)反映战争及其带来的苦难,如《陇上歌》。

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最能代表其风格的,就是千古传唱的《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的奇葩。它篇幅较长却又繁简得当,语言浅畅明快,顶真修辞运用巧妙,比喻恰切生动,铺排有致,且善于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风格刚健清新,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成功,与《西洲曲》一起被视为南北朝诗歌中的双壁。

南北朝乐府民歌贡献,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2)

图片来自网络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