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将王耀武片段:陈赓打仗仅次于粟裕
粟裕大将王耀武片段:陈赓打仗仅次于粟裕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绝的高级将领,为何在十位大将中仅排名第4?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后,解放战争逐渐转入战略反攻,他和谢富治率大兵团千里转战,陈谢、刘邓和陈粟三支大军呈品字型向国民党江北防线发动战略攻势,蒋家王朝从此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陈赓在解放军高级将领中,恐怕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他既是红4方面军的人,又当过中央红军干部团团长;既被国民党逮捕过,又救过蒋介石的命;既在越南支援过胡志明,又在朝鲜帮助过金日成;既敢跟最高领袖毛泽东“叫板”,又怕彭德怀怕得跟老鼠见猫一样……十位大将陈赓在十位大将中,如果没有粟裕的话,他的军事水平应该算是天花板级的水平了。不管是红军时期还是抗战时期,陈赓都是军中一流虎将,他率领的八路军是最正规、战斗力最强的队伍之一,特别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刘邓手下最彪悍的战将,他的作用绝对不可忽视。
陈赓打仗仅次于粟裕,为何大将仅排第4?徐海东黄克诚为啥靠前?
洪学智、萧华、粟裕和陈赓
1955年的大授衔中,我们把十大元帅和十位大将做一个比较,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在十大元帅中,战神级的高级将领不少,如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和徐向前等,而在大将中,以指挥造诣见长的似乎不多,只有粟裕一人堪称战神。
而在大将中打仗水平仅次于粟裕的,应该要算陈赓了。
陈赓在解放军高级将领中,恐怕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他既是红4方面军的人,又当过中央红军干部团团长;既被国民党逮捕过,又救过蒋介石的命;既在越南支援过胡志明,又在朝鲜帮助过金日成;既敢跟最高领袖毛泽东“叫板”,又怕彭德怀怕得跟老鼠见猫一样……
十位大将
陈赓在十位大将中,如果没有粟裕的话,他的军事水平应该算是天花板级的水平了。不管是红军时期还是抗战时期,陈赓都是军中一流虎将,他率领的八路军是最正规、战斗力最强的队伍之一,特别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刘邓手下最彪悍的战将,他的作用绝对不可忽视。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后,解放战争逐渐转入战略反攻,他和谢富治率大兵团千里转战,陈谢、刘邓和陈粟三支大军呈品字型向国民党江北防线发动战略攻势,蒋家王朝从此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绝的高级将领,为何在十位大将中仅排名第4?
叶剑英、谭政、萧劲光、陈赓和萧华
排在第1的粟裕是无法逾越的高峰,即使是在十大元帅中,粟裕的军事水平也能排前几位。但另外两位,徐海东和黄克诚,他们似乎并没有太多显赫的战绩,为什么陈赓要屈居他们之后?
徐海东最后的辉煌是在红军时期,而黄克诚无论是在新四军时期还是东北时期,战绩似乎并不优于陈赓。这两位将领是因为什么排到陈赓之前的呢?
记得以前中学历史课上,可是专门点过陈谢兵团的大名,这在大将中可不多见,甚至有些元帅的名字都没有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中。
杨成武、陈赓和李克农
我们可以梳理和盘点一下徐海东和黄克诚的军政生涯,看看他们排名靠前是否有道理。
先看徐海东,他排名大将第2名,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我们看过他的历史之后,惊讶地发现,名声不显的徐海东真是太低调了,他为中国革命立下的大功是无法被时间湮没的。
徐海东本属鄂豫皖的红4方面军,是旷继勋、曾中生和徐向前手下的得力大将。长征中,红4方面军主力向西转移,后来开辟了川陕苏区,而徐海东和吴焕先所率红25军则被留在鄂豫皖。
徐海东
红25军的长征史绝对值得大书特书,他们的长征路线是独特的,没有和任何一支红军队伍重合;他们也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孤军,没有任何援军和策应;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所有长征红军中最先到达西北的,早于红军三大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徐海东对党有着极为坚定的信念和绝对的忠诚。红25军长征之前,中央派程子华来协助领导,本来是安排为参谋长,但徐海东高风亮节,坚持让程子华担任军长;在红25军即将到长征目的地时,徐海东听说毛泽东和周恩来所率的中央红军快到了,为策应中央红军,他冒着危险率军阻断了西公路整整18天!
毛泽东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人困马乏,又是徐海东第一个送去温暖,不仅支援了大量被服和物资,还送给中央红军5000块钱,而当时红25军只有7000元!
1955年授衔之时,徐海东因为自己在战争后期多处于养伤阶段,觉得贡献不大,坚辞不就,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劝说下才接受。毛泽东曾评价过徐海东,说他对中国革命是有大功的。
徐海东、贺龙、谢觉哉、罗荣桓、萧克、关向应、罗瑞卿、杨尚昆和萧劲光
再看黄克诚,他在几次关键时候都显示了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第1次,是在抗日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红军刚刚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接受军事委员会的领导,国民党部队是没有政委一职的,因此早期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也不设政委。
但黄克诚最早发现了问题,人民武装最大的特点是党指挥枪,没有了政委,就没有了政治上的主心骨,各种不良思潮开始蔓延。黄克诚马上向中央建议恢复政委一职,而毛泽东和中央也马上同意了这一重要建设,八路军和新四军能够在抗日中成为铁军,并不断壮大,保证党的绝对领导是最核心的原因,这一点上,黄克诚功不可没。
黄克诚第2次为革命立下大功是在“皖南事变”前后,他敏锐地意识到国民党想除新四军而后快,于是建设性地提出华北和华中根据地联合,打破蒋介石的围剿。于是,当时还是八路军骨干将领的他率军南下,和发起黄桥决战的陈毅、粟裕合兵,共同开辟了苏北根据地,使新四军获得新生,这一贡献对后世的战争走向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黄克诚
抗日战争胜利后,苏联红军即将从东北撤退,东北变成真空。黄克诚又第1个提出我们应该抢先经略东北,谁掌握了东北,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而且北靠苏联,可以争取外援!
黄克诚不仅提出经略东北的建议,还率新四军第3师北上东北,加入东北人民自治军的行列。东北人民自治军,就是后来的东北民主联军,就是后来威震天下的东北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黄克诚的新四军第3师和罗荣桓的山东军区部队一样,成为四野的骨干队伍。
黄克诚上述3大贡献,每一项都举足轻重,每一项都足可以名垂青史,说黄克诚是大将中战略眼光第1,应该没人会反对吧!
黄克诚、谭政、聂荣臻、萧华、罗荣桓、刘亚楼、高岗和林彪
粟1徐2黄3陈4的格局,是最合理的排名。从上述分析可见,粟裕排名第1实至名归,这一点无人敢有质疑。
徐海东因为对中国革命有特殊大功,排名第2。事实上,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袖人物都对徐海东有特殊的感情,有次周恩来在北戴河理发,一听徐海东要来,立即停下来等他。
黄克诚作为数次在历史上发挥关键作用的战略家,排名第3也是名副其实,因为他的历史作用实在是无可替代,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关键性的。
而陈赓,作为大将中作战能力极为强悍的高级将领,排名第4也可以理解,当然,陈赓本人作为不计得失的革命家,肯定不会在乎自己所谓的排名和利益的。
八路军时期的陈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