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鼓楼标志性建筑物:比天安门规格还高的
西安钟鼓楼标志性建筑物:比天安门规格还高的接下来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钟鼓楼有一组建筑从规格到高度都超过了天安门城楼它们就是西安城的钟楼和鼓楼
众所周知
北京的天安门城楼
在中国古建筑里面规格非常高
但是在陕西西安
有一组建筑从规格到高度
都超过了天安门城楼
它们就是西安城的钟楼和鼓楼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钟鼓楼
接下来
请大家跟随园景君一起
回到六百年前
了解一下西安钟鼓楼的来历
文武盛地,声闻于天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
但他一直感觉
从前以这里为国都的
都是些短命王朝
把南京作为国都并不吉利
因此
他先是在洪武元年
两次北上考察开封
又在洪武二年下令
在自己老家凤阳兴建新都
直到六年后才决定放弃
到了洪武十一年
朱元璋终于向全天下下诏
正式宣布南京为大明国都
但在定都这件事上
朱元璋就像一个摇摆不定的不倒翁
尤其是当他发现
南京宫城地基出现沉降现象后
又开始暗自琢磨迁都
这次
他把目光转向了大西北
明朝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
历经多年战火的西安
迎来了城市建设
在首批建筑名单里
负责报时的鼓楼赫然在列
西安鼓楼的牌匾“文武盛地”
在一个微雨朦胧的日子里
西安鼓楼正式奠基
朱元璋特意叮嘱
要把它建造成皇家建筑等级
不久
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拔地而起
并挂上了两块牌匾
分别写着“文武盛地”和“声闻于天”
西安鼓楼的牌匾“声闻于天”
迁都计划,戛然而止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
西安城出土了一口巨大的铜钟
它被称为景云钟
铸造于唐朝开元年间
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铭文
所以也叫“天下第一名钟”
朱元璋认为这是个吉利事儿
于是乐呵呵地宣布
在西安城内再修建一座钟楼
专门悬挂景云钟
唐朝景云钟
不用问
西安城的钟楼
也得按照皇家建筑等级来修建
西安钟楼竣工后
与四年前修建的西安鼓楼
成了一堆孪生兄弟
也成了这座城市的中心地标建筑
西安钟楼
由于种种原因
等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
年过花甲的朱元璋
才派太子朱标巡视陕西
为迁都西安进行实地考察
然而第二年春天
太子朱标突然病逝
老来丧子的朱元璋
不得不把精力全用在了
培养孙子朱允炆方面
再也没有提过迁都的事情
声名远播,趣味盎然
西安最终没有迎来大明第一位皇帝
也没有再次恢复汉唐荣光
原本按照皇家建筑规格建造的钟鼓楼
竟然成了朱元璋迁都的休止符
虽然迁都西安一事搁浅了
但钟鼓楼永远留在了原地
每天准时为人们报时
成了当地百姓生活中的长久记忆
甚至引出了一系列有趣的民间故事
西安钟楼特种邮票
传说
从前有晋商、豫商、秦商三位商人
同时留宿在一家旅店
为了争睡店里的一张热炕打起了赌
分别夸耀自己家乡最高的建筑
晋商首先开口
“山西有座应县塔,离天大约丈七八。”
豫商不甘示弱
“河南有座于谷祠,把天磨得咯嚓嚓。”
秦商高声吟诵
“陕西有座大鼓楼,半截插在天里头。”
晋商和豫商听完连连叹服
一致同意把热炕让给秦商睡
民国时期的钟楼
整体迁移,工程奇迹
西安钟楼原本在西安城正中心
但在此后的近二百年间
西安城不断向东向北扩建
钟楼渐渐偏离了市中心的位置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
陕西巡抚龚懋贤发现
西安钟楼由于地势下降
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渗水
于是借此机会下令
将钟楼整体向东迁移半里
△钟楼和鼓楼原来的相对位置
西安钟楼规模宏大
要想整体迁移
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
幸好整座建筑时砖木结构
拆解和组装都比较方便
于是
工匠们为钟楼所有建筑构件
都一一进行了编号
玩了一出工程浩大的拼积木游戏
最终让西安钟楼
矗立在了西南城新的中心位置
钟楼和鼓楼新的相对位置
钟楼搬迁这项工程
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当时震惊了国内外
当地百姓为这项工程
创作了一系列民间传说
龚懋贤也非常满意
亲自写了一篇《钟楼东迁歌》
在文中特别强调
迁移来的钟楼
除了最下面的地基
其余的建筑构件都跟原来一样
《钟楼东迁歌》拓片
钟楼自从东迁之后
再也没有挪过位置
康熙年间、乾隆年间、道光年间
钟鼓楼都得到过大规模修缮
所以才留存至今
现在的钟鼓楼
不仅是西安城的标志性建筑
而且已经成为了博物馆
它们既向人们准确报告时间
也让大家能够亲身感受到
那些在时间长河里出现的各种文化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园景人(ID:xyzwin)原创整理
欢迎转载,转载请输入“转载”授权,请注明来源!
西安钟鼓楼的趣事,今天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