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富贵久远万事皆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富贵久远万事皆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老子特别主张大家放弃那种虚幻的名誉,放弃那种虚幻的称谓,然后低头做事,把自己的事做好了,别人夸你好,这才是真正的好,你还要淡忘别人的夸,这是老子要求大家做的。所以我们如果能够进入这种状态,那您一定是个值得信赖的,做事圆融无碍的人。老子认为领导者在一个人类团体中特别关键,当人到这个位置上以后,大家都来依仗于他,都靠他来管理,往前走。这时候人特别容易出现幻觉,就是我是多么的高,我是多么的聪明,我多么有智慧,这是领导者最容易犯的,每个人都如此,这就是规律。老子要求管理者一定要放低自己,不要往高了抬自己,尽量放弃追求这种虚华的名誉。因为没有必要,做到就行了,但是不要把这些东西放到口头上,领导者一旦追求这些虚幻的名誉就坏了。很多领导者觉得自己非常高明,“我是多么仁慈,我多么好啊,我的智慧,你看我高瞻远瞩,我如果不拍板怎么能行呢”等等。一旦进入这种思维状态里面,这人就没法做好领导了。他就会刚愎自用,而

《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罗大伦先生解读

其实所谓“绝圣弃智”讲的是管理者“绝圣弃智”,老百姓就能够“民利百倍”,老百姓的收益就会很大,老百姓就会幸福很多。

为什么要“绝圣弃智”?什么是圣和智?圣是超凡入圣,圣人的圣,一种特别高的位置,智是非常有智慧的,这都是形容这个人既聪明,道德品质又高尚这么一种状态。

老子要求管理者一定要放低自己,不要往高了抬自己,尽量放弃追求这种虚华的名誉。因为没有必要,做到就行了,但是不要把这些东西放到口头上,领导者一旦追求这些虚幻的名誉就坏了。

富贵久远万事皆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1)

很多领导者觉得自己非常高明,“我是多么仁慈,我多么好啊,我的智慧,你看我高瞻远瞩,我如果不拍板怎么能行呢”等等。一旦进入这种思维状态里面,这人就没法做好领导了。他就会刚愎自用,而且周围迎合这种心态的人就会出来,这个时候他可能在用人方面就越来越出现偏差,所用的人很可能都是讨好他的人,慢慢就出问题了,这是做领导者特别忌讳的。

比如说,领导说一句话,马上周围的人就都说,“哎呀,董事长您说得太对了,我们怎么都没想到,您想到了,您真是英明。”领导们的心态就会慢慢地变成“我是这么厉害,你看见没有,这智商都有差异,你们的历练都不够,只有我能看见”,就容易把自己抬高了,这是人性的弱点,每一个人都会如此。

老子认为领导者在一个人类团体中特别关键,当人到这个位置上以后,大家都来依仗于他,都靠他来管理,往前走。这时候人特别容易出现幻觉,就是我是多么的高,我是多么的聪明,我多么有智慧,这是领导者最容易犯的,每个人都如此,这就是规律。

老子特别主张大家放弃那种虚幻的名誉,放弃那种虚幻的称谓,然后低头做事,把自己的事做好了,别人夸你好,这才是真正的好,你还要淡忘别人的夸,这是老子要求大家做的。所以我们如果能够进入这种状态,那您一定是个值得信赖的,做事圆融无碍的人。

富贵久远万事皆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2)

曾仕强先生解读

老子是在反对圣人、反对智慧吗?当然不是。那他反对什么呢?就是做人好好做就是了,把自己搞得像圣人一样,是想骗谁呢?一个人,当别人赞美你的时候,你信以为真,然后自我膨胀,处处强调,处处提出强制性的主张。其实,别人根本不想听。

如果我们所有的圣人,都不自我标榜是圣人,那该有多好。如果每一个人有什么新的发现,都不标榜这是自己发现的我要赶快登记,智慧财产权。我要排斥所有人用我的,那些只晚你一分钟就已经发现了的人,有什么感想。你不过就是想赚几个钱而已,讲得那么好听干什么?

富贵久远万事皆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3)

南怀瑾先生解读

老子反对标榜圣人,反对卖弄世智辨聪。

春秋、战国之间,善于奇谋异术的高人,一个比一个高明。例如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实行他老师计然子所教的七计,不过用了其中的三四项策略,便稳定了国际情势,而越国也复兴了。最后名与利、功勋等等,一样也不要,自己一走了之,到别的地方做生意去了。至于做生意的方法,也是他老师计然子教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