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俗语几月不做棉被:老话疾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

俗语几月不做棉被:老话疾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天公不作美,起风了,下雨了。俗言:怕啥来啥。这不,早行晚歇,一路急行走了数日后,马公子遇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此案的男主,姓马,是个志在科举功名的读书人,生得斯文谦和,一表人才,姑且称他作马公子吧。话说这年七月,马公子早早动身启程,入京参加三年一度的秋闱。必须得早走。彼时,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南来北往全靠两条腿。如若点背,遇着意外情况,如天灾人祸盗匪,闹不好就会耽误正经大事,遗憾终生。

俗语几月不做棉被:老话疾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1)

配图-唐朝绘画/壁画

​本文纯属野史记载。

01

唐宪宗(公元778~820)年间,在地处中原地带的某县城内,曾发生过一桩因牵涉奸情而颇为吸睛的荒唐案。

此案的男主,姓马,是个志在科举功名的读书人,生得斯文谦和,一表人才,姑且称他作马公子吧。

话说这年七月,马公子早早动身启程,入京参加三年一度的秋闱。

必须得早走。彼时,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南来北往全靠两条腿。如若点背,遇着意外情况,如天灾人祸盗匪,闹不好就会耽误正经大事,遗憾终生。

俗言:怕啥来啥。这不,早行晚歇,一路急行走了数日后,马公子遇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天公不作美,起风了,下雨了。

这风起的,堪称邪性,平地陡卷,“呼”的一阵急旋,就将马公子的巾冠给吹上了天;

紧接着,雨点如豆,噼里啪啦,兜头砸下。

马公子赶忙撑伞,哪知邪风再起,雨伞瞬变光杆。

更糟糕的是,这场雨跟拉稀似的,时急时慢,下个没完没了。

而马公子身处郊野,连个背风避雨的地儿都寻不见。

这可如何是好?

被浇成落汤鸡事小,若淋出病趴了窝,耽误考期,可坏大菜了!

就在马公子心急如焚、举目四望之际,脑瓜子里突然一闪,想起一个人来。

于是,这桩大唐苟且案的女主出场了。

俗语几月不做棉被:老话疾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2)

02

马公子想起,早年相识的一位韩姓学友,且就住在附近镇上。

距此不远,多说二三里路。

阴雨阻路,又饥肠辘辘,还是先去学友家讨杯酒喝,歇息一夜,明日再行赶路。

心念及此,马公子顶着风雨,踉踉跄跄进了镇。

片刻光景,马公子叩响了韩姓学友家的院门。

当时,他的样子很窘迫,衣衫不整,狼狈不堪,以致门开,直惊得人“呀”的一声叫:“你是谁?”

门内,站着个年不过三旬的女子,细眉细眼,相貌清秀。

马公子当然认得她,是韩姓学友的妻子。

此前,曾见过两面。

朋友妻,得客气。

马公子拱手行礼,禁不住接连打了几个寒颤:“叨扰嫂嫂了。赶考路上,突遭风雨,故来寻韩哥讨一杯热酒吃。”

韩妻稍加犹豫,还是侧开身,请马公子进了门。

及至入屋,落座,韩妻先奉上热茶,又寻出几件干爽衣裳送与马公子替换后,才叹说,去年深冬,男人便罹患恶疾,殁了。

眼下,韩妻的身份是寡妇。

绝不可在此逗留,更不可过夜!

惊愕之下,马公子紧忙放下茶盏,急慌慌告辞。

也难怪,寡妇门前是非多,鳏夫房顶炊烟稀。

少扯“脚正不怕鞋歪,身正不怕影斜”之类的废话,啥也抵不过好事者的歪嘴巴。

人言可畏,闲话如刀。

上下嘴唇一碰,就能将人活活戳死。

马公子边走边懊悔不已,暗骂自己行事仓促,竟触犯了一个坊间大忌。

那便是:

疾风暴雨,不入寡妇门。

俗语几月不做棉被:老话疾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3)

03

步出韩家,环顾四周,马公子总算长吁了一口气。

进门时,大雨如注;

离开时,雨仍未歇;

巷里巷外,杳无人影。

没人就好,免生流言蜚语。

赶紧走!

接下来,马公子顺利入京,如期参加乡试。

很快,金榜揭晓,其不负多年寒窗苦读,高中解元,初获选官资格,并踌躇满志,返家备战来年将要举行的会试。

至此,马公子可谓前景无限,前途无量。

归乡路上,亦春风得意,走得轻快。

数日后,又行到了韩寡妇所住小镇。

当初风急雨骤,人家心善,奉茶赠衣,才有了我的金榜题名。

这份情义,无论如何都要去道声谢。

心下想着,马公子拐去了韩寡妇家。

可让他万难料及,韩寡妇出事了!

原来,那日,他前脚刚走,闲话便纷纭鹊起:

“喂,韩寡妇还没出三年服丧期呢,就偷汉子了!”

“不会吧?她一向本分着呢。”

“树怕三摇,女怕三撩。那野汉子我瞅见了,像个读书人。进门出门,衣裳都没穿好。”

“真是伤风败俗。报官吧!”

04

就这样,长舌妇传闲话,好事者报官,韩寡妇被差役抓进了衙门公堂。

疾风暴雨,莫入寡妇门。

这老话果然不假。

马公子不由得暗叫糟糕:既是我惹下的麻烦,就该由我去说清楚,还韩寡妇以公道清白,焉能让人家背这放浪偷人的最名?

岂知,尚未走到衙门口,马公子又听说了一个令人愤慨的事实:

此县县令姓周,生性轻浮,贪财好色,平素最热衷谈论桃色之事。每逢审案,但凡牵涉妇女闺阃等隐私,必强拉硬套,东牵西扯。即使子虚乌有,也要定为苟且奸情,然后科以裸刑。

裸刑,即将女犯衣裳剥光,然后处刑。

此刑堪称中国古代史上,针对女性最为卑劣下流的刑罚。除贬低其身份外,还使女犯颜面无存、生不如死。

而笞杖翻飞,看着女子不着一缕,痛叫哀鸣,直至被打得皮开肉绽,周县令的心里便会产生极其强烈的满足感。(BTW)

史载,北魏孝文帝就对裸刑深恶痛绝,于律法中明令废止,不得施行。

可是孝文帝一死,便成了一纸空文。

据考,在古代,但凡农民起义女首领被俘,绝大多数会遭受身体上的污蔑与虐待,几无幸免。如隋末女杰陈硕贞,率众起义被俘后,便遭残忍裸刑,凌辱肢解;

清嘉庆年间,布依族反清首领王囊仙被捕,亦遭剥衣凌迟,死时年仅二十岁;

川西起义女首领廖观音,在义和拳运动失败后被抓入狱。临刑,刽子手剥光了她的全部衣裳,赤身裸体,游街示众。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同理,女不畏裸,奈何以裸惧之?

廖观音一路神色自如,昂首大骂。直至刀起头落,其才慢慢伏倒,血染刑场,时年十七岁。

俗语几月不做棉被:老话疾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4)

05

话复前言。

且说马公子紧走慢赶,可还是迟了一步。

当他奔进衙门公堂时,獐头鼠目的周县令已拍下惊堂木,喝令差役,将“伤风败俗”、“服丧行淫”的韩寡妇去衣行刑,笞杖二十。

杖杖见血,一下不少。

而令众乡亲既难以置信又锥心般痛的是,韩寡妇紧咬牙关,冷汗如雨,却愣是一声没吭!

这厢刚行完刑,马公子就到了。

当堂站定,狠叨叨瞪着周县令,一眼不眨。

那眼神分明在说:

姓周的,你为官不仁,阴狠毒辣,欺压良善,早晚有一天,会遭到报应的!

对视半晌,马公子脱下衣袍,遮住了韩寡妇的身子。

接着抱起她,转过身,慢慢走向衙门外。

而在半年前,周县令便胡乱判案,将一良家女子处以裸刑。鞭笞刑毕,回家途中,围观者围拢如潮,狎昵嬉闹。那女子终不堪羞辱,当场碰壁,尸横街头。

但是日,这一幕,并未再度发生。

蓦地,看客大乱,数以百计的女人纷至沓来,有的拽走了自己男人,有的骂走了自家兄弟,还有年长的,赶走了自家的儿子。

然后分立街道两侧,以身遮挡,为韩寡妇开出了一条回家路。

女人们之所以能来,原是韩寡妇的亲娘和婆婆逐家逐户,见门落膝,咚咚磕头求来的。

而婆婆亦深信,儿媳虽守寡,但绝不会做出那等丑事。

后来,马公子将韩寡妇抱回家后,重金邀医,治好了她的伤,救下了她的命;

后来,马公子参加会试,再度折桂,得中会元。

随后唐宪宗御殿覆试,马公子亦名列前茅,进了主管刑狱讼案的大理寺,被授职司直,从六品上。

衣锦还乡途中,跪认韩寡妇做了姐姐,并亲备嫁妆,让她改嫁给了一个厚道男人;

再后来,马公子查案,查到了周县令头上。

周县令获罪下狱,病死牢中,家产尽数充公,妻女流落为娼。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世人皆言,也许,这就是他裸刑妇女应得的报应吧。

正所谓,老话记心头,人间事不愁!

老祖宗传下的老话,看透了人情,说透了人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