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大类奇书是人类巅峰智慧:先贤大师联手打造
这三大类奇书是人类巅峰智慧:先贤大师联手打造位于中国农大西区主楼东侧的俞大绂铜像一直以来,中国农大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一代代师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心怀苍生,情系稼穑,他们坚守教育、科研和服务社会职责使命,解济民生,化育英才,书写了学校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百年农大,历尽沧桑。一代又一代中国农大人拼搏努力、传承发扬,成就了今天农大的辉煌。步入中国农大,老校门上方双龙拱卫的牌匾正中“农科大学”四个字,仿佛仍在述说着学校“兴农报国”的不变追求。而历史的变迁也让中国农大的容颜发生了改变。从最初设施简单的农业类高校,到如今充满科技感的绿色校园,中国农大校园繁花似锦。现在的中国农大校园四季常绿、三季花开,清新雅致的现代化气息和朴素丰厚的文化底蕴相互交融,让人目酣神醉。学校也因此获得“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先进单位”“北京十佳美丽校园”等荣誉称号。自1905年出发,中国农业大学见证了中国农业一个世纪艰难的现代化求索,浓缩了中国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中的光影记录着时间变迁,它不仅仅是时代的印记,也永存着传世的文化精神。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有一部“百年巨作”——中国农业大学,那么当你捧起它时,你会从中读到什么样的故事呢?
封面:繁花正盛的校园,初心弥坚的农大人初见中国农业大学这部“著作”,书的封面应该是繁花似锦的校园和奋斗不息的中国农大人。理解封面的设计,就要了解设计背后的故事。
作为中国第一所国立农业高等学府,新中国第一所现代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办学历程,其历史起自于京师大学堂八个分科大学之一的农科大学,从1905年到1938年,学校经历了晚清、北洋和国民政府三个时期,校名和组织机构也随政局变迁不断演变。
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中国农业大学正式组建成立,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学校从此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在国家高度重视下,中国农业大学厚积薄发,发展日新月异,先后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行列、“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并于2017年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位居全国第29位,位居农业类高校第1位。
百年农大,历尽沧桑。一代又一代中国农大人拼搏努力、传承发扬,成就了今天农大的辉煌。步入中国农大,老校门上方双龙拱卫的牌匾正中“农科大学”四个字,仿佛仍在述说着学校“兴农报国”的不变追求。
而历史的变迁也让中国农大的容颜发生了改变。从最初设施简单的农业类高校,到如今充满科技感的绿色校园,中国农大校园繁花似锦。现在的中国农大校园四季常绿、三季花开,清新雅致的现代化气息和朴素丰厚的文化底蕴相互交融,让人目酣神醉。学校也因此获得“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先进单位”“北京十佳美丽校园”等荣誉称号。
自1905年出发,中国农业大学见证了中国农业一个世纪艰难的现代化求索,浓缩了中国农业高等教育百年来跌宕起伏的风雨历程。从历史中走来,如今的中国农大校园,繁花正盛;如今的中国农大人,正将梦想付诸实干,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这群砥砺奋进的中国农大人,也成为了这本“书籍”的主要作者。
作者: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一直以来,中国农大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一代代师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心怀苍生,情系稼穑,他们坚守教育、科研和服务社会职责使命,解济民生,化育英才,书写了学校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位于中国农大西区主楼东侧的俞大绂铜像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如何解决数亿人的吃饭问题,成为了当时最为重要、也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于是,俞大绂、汤佩松、戴芳澜等一大批农业学人,他们或从全国各地汇聚北京,或从海外跋涉归来,建立起了新中国第一所全国性的农业高等学府,植物病理学、小麦育种学、土壤学、农业化学等现代农业学科由此奠基。
中国动物数量遗传学科奠基人吴仲贤
在中国农业大学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很多学术先贤的足迹。吴仲贤是中国动物数量遗传学科奠基人,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任教授。他把数量遗传学系统地介绍到国内,培养了一批我国动物数量遗传学与家畜育种学科带头人、国际知名学者。
中国小麦杂交育种的开拓者蔡旭
蔡旭是中国小麦杂交育种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小麦育种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他曾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康奈尔大学进修并访问堪萨斯州立大学,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农学院、北京农业大学,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为北京市和华北地区小麦大面积增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朱先煌于1924年至1929年就读于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农艺系,是我国养马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马匹人工授精技术的奠基人之一,曾编撰、翻译了多部专著,发表了多篇论文,其制定出驴种的选育方法与措施,深受百姓的欢迎。
此外,我国畜牧学家、畜牧史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养猪学的奠基人之一张仲葛;我国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生物化学家、中国茶叶生物化学学科的创始人王泽农等都曾在中国农大寻求真理、情系民生。
除了这些先行者、开拓者、先驱者、领导者,中国农业大学还走出了众多学术大师,他们心怀爱国情、秉承报国志,在所属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1954届校友侯锋,他是黄瓜育种带头人,在60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黄瓜抗病育种研究,逐步攻克了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及枯萎病这几种病害难关;中国科学院院士、1954届校友田波,他是病毒学家,所提出的无病毒种薯生产方案,在我国广泛应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7届校友朱健康,他在植物抗旱、耐盐与耐低温方面做出了杰出成就,是世界植物科学领域发表论文引用率最高的科学家之一……
百年农大,星光璀璨。这些中国农业大学历史的“书写者”具有强烈的爱国心、正义感。他们以不屈的意志,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生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一生只为一件事,而这件事终将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该领域的科技巅峰。也正是因为这群前行不缀的书写者,中国农大的“书页”不断累计,厚度逐渐增加,底蕴愈发厚重。百年巨作已然成型,正吸引着读者翻开书页,探究其中。
内容:攀登科技之巅峰,锻造辉煌之成就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民族强。踩着大师的脚印前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如今的中国农大科学家们正赓续老一辈研究者奋斗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倾其智慧力量获取新型科技成果,为国家、为人类创造着农业领域的巅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农业大学强劲的科研实力背后,离不开学科和平台的支撑。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大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在第四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有6个一级学科获评A ,获评A 的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六位;在近期发布的2022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农业/林业学科进入世界前10强,位居全球第5名。
依托深厚的学科积淀,中国农大人肩负历史责任,扎实履行“解民生之多艰”的使命,为破解“三农”问题寻找中国方案。于是,在祖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个科技小院拔地而起,一座座实验站、观测站应运而生,中国农大将校训融于实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遗余力地奉献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在全国27个省建设了27个综合实验站,还拥有9个部级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其中,黑龙江建三江实验站、作物育种海南基地、甘肃石羊河实验站、山东莱州实验站是中国农大在祖国最北、最南、最西、最东的4个实验站。
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
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经过26年的科技攻关和近14年的流域重点治理,让甘肃省武威市的这片“荒漠”变得绿树成荫、沃野千里,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既具有国际视野、又扎根中国大地的新型农业水利科技与管理人才。石羊河实验站的变化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先后吸引了3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前来考察交流,有全国人大、水利部、科技部、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科研院所1500多位专家学者到这里参观考察。(数据截至2021年8月20日)
梨树实验站
扎根黑土地的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多年来总结出来的一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模式“梨树模式”,如今已被推广应用。经过7年建设,实验站已成为东北粮食主产区重要的“三农”研究基地。2012年实验站获“吉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专家服务基地”称号;2014获“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称号。
胸怀远大理想的中国农业大学,还将锐意进取,脚踏实地的脚步迈向内蒙境内沽源县城,这里坐落着中国农大国家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而通向观测研究站的路被当地人称“农大路”。在这里,以草业学院王堃教授为代表的师生们,于上个世纪末就扎下了根。当地牧民眼中的“文化人”正在用“书生意气”,研究弥合这条裂谷的良策,治愈这个庞大而脆弱的生态病人而“挥斥方遒”。
不仅奔走于田间地头,中国农业大学还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奋力发展种业科技。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中国农业大学深耕种业60年,培育出的众多新品种,农大108凭借其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特点,2002年至2012年累计种植2.6亿亩,增产粮食100亿公斤。农大108、农大3138、鲜食玉米等多项优质高产品种获得了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为让中国人的饭碗端稳,中国农业大学将继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攥紧中国种子,续写中国粮食安全新篇章。
此外,“书”中还记录了助力新疆棉花收割的中农北斗系统,被称赞为“小黄花大产业”、有中国农大技术支持的山西大同黄花产业等等。百年沉淀、包罗万象,中国农大的每一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所以才能经久不衰,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读经典,启新知。中国农业大学这部“百年巨作”,有阅不尽的风景,看不完的故事,品不尽的韵味。书页轻翻,墨香四溢,看到的是数代中国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的脸庞,是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拼搏前行的身影,是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同步发展的决心……如今,中国农业大学的故事仍在续写,接下来的章节,期待有你的加入。
欢迎关注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官网/官微、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中国农业大学校友网、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校友会、中农北斗、农民日报、软科、人民资讯、青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