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宇,UTC与雷神合并将促成世界第二大航宇防务企业诞生
我国航宇,UTC与雷神合并将促成世界第二大航宇防务企业诞生合并后,新公司将拥有6万多名工程师、7个技术优异中心以及每年8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双方将共同开发高超声速和未来导弹系统、能束武器、拥塞环境下的ISR、联网飞机的网络防护、下一代互联空域以及用于民航的先进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合并后,新公司将拥有尖端的技术和更广泛的研发能力,有望加快新技术研发进度,重塑竞争格局,能够在全商业周期内进行投资并满足客户最紧要的需求。 雷神公司在传感器、网络、智能弹药和电子战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这些技术号称能够使其空间和机载系统(Space & Airborne Systems)部门重新定义未来的战争。雷神公司认为战争正在从武器平台迁移到系统集成(Systems of Systems),能力从集中到分散、各种传感器从孤立到融合、架构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系统从脆弱到富于弹性。同时,雷神公司正在通过软件算法开发推动基础材料研究应用于控制作动子系统、网络与智能
2019年6月9日,美国雷神公司发布消息称与联合技术公司(UTC)已经达成协议,通过全部股票交易平等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命名为雷神技术公司(RaytheonTechnologies Corporation),UTC占约57%的股权,雷神公司约占43%。雷神公司的汤姆•肯尼迪将被任命为董事长,UTC的贺国瑞将被任命为CEO。此次合并预计将于2020年上半年完成,此前UTC需完成奥的斯(Otis)和开利(Carrier)的业务剥离。
1、强强联合,世界第二大航宇防务企业即将诞生
雷神公司创建于1922年,是美国五大军火承包商之一,主要业务包括导弹系统、ISR(情报、监视和侦察)、综合防务系统、航空航天机载系统。知名产品包括“战斧”巡航导弹和“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在2018年度世界航空航天百强排行榜排名第七,实现航空航天销售收入253亿美元。
联合技术公司创建于1934年,主要业务包括旗下柯林斯航空的机载系统、普惠的航空发动机业务及即将剥离的电梯和空调业务。知名产品包括波音777、F22和F35使用的发动机。在2018年度世界航空航天百强排行榜排名第四,实现航空航天销售收入309亿美元。
合并后的公司业务横跨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主要包括4项业务,分别为来自雷神的情报、空间与机载系统以及综合防御与导弹系统,来自UTC的柯林斯航空和普惠,预计2019年的收入可达740亿美元,资产大约1210亿美元。预计新公司销售收入仅次于波音,世界第二大航空航天与防务企业(Aerospace& Defense,简称航宇防务A&D企业)即将诞生。
图一 UTC、雷神公司在世界航空航天百强榜排名
2、研发协同,提升能力,加快研发进度
雷神公司在传感器、网络、智能弹药和电子战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这些技术号称能够使其空间和机载系统(Space & Airborne Systems)部门重新定义未来的战争。雷神公司认为战争正在从武器平台迁移到系统集成(Systems of Systems),能力从集中到分散、各种传感器从孤立到融合、架构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系统从脆弱到富于弹性。同时,雷神公司正在通过软件算法开发推动基础材料研究应用于控制作动子系统、网络与智能解决方案、大数据开发和其他项目,力求通过应用碳化硅材料,引领全新一代综合电力系统的发展。基于这些认识和技术基础,雷神公司与UTC合并将带来更多的研发协同效应。
合并后,新公司将拥有6万多名工程师、7个技术优异中心以及每年8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双方将共同开发高超声速和未来导弹系统、能束武器、拥塞环境下的ISR、联网飞机的网络防护、下一代互联空域以及用于民航的先进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合并后,新公司将拥有尖端的技术和更广泛的研发能力,有望加快新技术研发进度,重塑竞争格局,能够在全商业周期内进行投资并满足客户最紧要的需求。
图二 合并后研发协同情况
3、业务协同,兼顾军民,熨平经济周期
合并后,双方将在航宇和防务领域业务形成明显互补的竞争优势,降低聚焦单一平台或项目的风险。一方面,雷神公司拥有强大的防务业务组合 2018年81%的收入来自于军事和政府部门订单 随着美国国防开支增幅放缓,与UTC的联手将让雷神公司快速扩展到商用航空领域。另一方面 UTC与雷神公司合并 可避免因电梯和空调业务拆分而导致的收益损失,同时进一步强化公司的航空航天主营业务,在商用航空发展可能停滞时进一步强化防务业务。
新公司将成为一家拥有先进技术的超级系统供应商,以满足快速增长的航空航天和防务领域的需求。合并后,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和原材料采购,可以促进公司获得规模经济性,还可以通过集中生产的方式减少制造成本,在研发和销售领域也能拥有类似优势。预计该交易将在4年内每年产生价值10亿美元的年度协同效应,并能够获得每年5亿美元的“年度节省回报”。
图三 2018年度雷神公司业务结构(单位:亿美元)
4、围绕“大防务大安全”方向的业务整合是大势所趋
纵观近年来欧美航空航天与防务领域的并购案,表现出业务既有剥离,又有合并,逐渐向大防务大安全业务领域聚焦的趋势。波音、空客、洛马等军工巨头普遍呈现大防务大安全的业务组合。自2018年11月UTC宣布完成对罗克韦尔科林斯的收购后 时隔半年 UTC再次曝出与雷神公司合并的消息。在笔者之前所述文章《由多元向归核,提升航空供应链竞争力——UTC收购拆分事件解析》中提到“通过整合,UTC由一家综合工业公司转型为航空专业公司”,剥离出与航空航天和防务不相干的电梯和空调业务,纵向上向航空工业的供应链上层——系统集成商提升;再与雷神合并,实现基于潜在共同客户的业务互补,横向上向大防务大安全领域拓展供应边界。而雷神公司也能够降低对军品的依赖,将军工核心技术优势向民用领域拓展,两家公司彼此都能兼顾民用和军用市场,以军民融合的方式,围绕大防务大安全领域,跨界发展,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抵御经营风险。未来,预计将会看到更多的公司通过并购向这个方向发展。
欧美军工巨头业务进入情况:
5、通过资本市场力量促进军工行业兼并重组
西方强国的军工企业几乎都是上市公司,波音、洛马、诺格等大型军工巨头的股东演变经历了从私人到公众,从财团寡头到机构投资者和公共基金的过程。在政府军备采购需求牵引下,运用资本市场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武器装备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保证,为美国军工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基于全球航空航天与防务市场的发展潜力和美国的强大竞争力,以养老保险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大量、长期持股美国此类上市企业。例如,当前波音的主要股东为领航集团(Vanguard,全球第二大基金公司,占总股本7%)、贝莱德(Blackrock,全球最大的公开上市的投资管理公司,占总股本6%)等;雷神公司的主要股东是领航集团(占7.88%)和贝莱德(占7.3%);UTC的主要股东是道富集团(全球最大托管银行,占11.28%)、领航集团(占7.18%)、贝莱德(占5.9%)。
自冷战结束、美国国防开支不断削减,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五大军工巨头加快兼并重组,壮大成业务多元的综合体。以波音为例,并购了麦道飞机、罗克韦尔、休斯等行业巨头。作为五大军工巨头之一的雷神公司,从1980到2001年期间,通过约11次的相关并购重组,在航空航天百强排行榜的排名从十名开外一度冲到第三,此后一直在第六到第八名之间徘徊;这次合并若宣告成功,新的雷神技术公司将排名第二,进一步成为航空航天与防务业务综合体。雷神公司和UTC都是100%上市的公众公司,计划合并于2020年上半年完成,通过股票市场交易即可进行业务的剥离和并购,股权清晰,流程高效,并且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为业务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