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虚胖?谁的经济更虚胖
为什么虚胖?谁的经济更虚胖牛奶产量是多少?粮食产量是多少?在GDP这个经济指标出现之前,要比较两个国家之间,到底谁更富裕,谁的产出更多,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大多数时候,只能直接亮家底:钢铁产量是多少?煤炭产量是多少?
1932年,美国深陷经济大萧条之中,遍地的失业和破产。由于缺乏全景的经济统计指标,新上台的罗斯福政府,只知道有几百万人失业,铁路运输量骤减、钢产量大幅度下降等零星信息,经济决策犹如在黑暗里摸索,无从下手。
为了给“罗斯福新政”提供决策支持,美国国会要求商务部同国民经济研究所(NBER)的经济学家合作,编制一个1929-1932年的美国经济全景指标——这就是国民总收入(GNI)。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为支持战时经济规划,计算美国的战争潜力,美国经济学家们在国民收入统计的基础上,迅速估算了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度数值。战后,美国商务部自1951年和1958年分别开始估计年度和季度的美国GNP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概念,诞生于1965年。当时的美国商务部,除统计GNP之外,首次编制分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以更好地把握全国的生产结构——不过,直到1991年,美国统计部门才将GNP的统计改为GDP统计,以便同就业、生产率和工业产出等核心经济指标保持一致。
在GDP这个经济指标出现之前,要比较两个国家之间,到底谁更富裕,谁的产出更多,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大多数时候,只能直接亮家底:
钢铁产量是多少?
煤炭产量是多少?
粮食产量是多少?
牛奶产量是多少?
汽车产量是多少?
……
这样的比较,虽然比较“实在”,但非常低效,而且在很多时候,得不出一个让大家都信服的结论。
当GDP这个概念出现之后,很快就成为了评估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最重要的指标。
鉴于美国的国际地位,美国的经济统计实践,后来成为GDP国际统计的基石。联合国也以GNP和GDP统计为核心,于1953年、1968年、1993年和2008年,分别推出了“国民账户体系”(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的4个版本,指导各国的宏观经济统计。
因为在国民经济统计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和理查德-斯通(Richard Stone),分别于1971年和198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更是把GDP这个概念,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至于中国,我们最初采用的是一套源于前苏联的、特别注重物质生产和实物流量的计划经济统计体系,叫做物质产品平衡表(MPS,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直到1987年之后,才逐渐转向SNA体系,而1993年之后则完全采用SNA体系。
当中国的发展,进入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之后,GDP成了我国政策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也是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考核中最重要的指标。行政激励之下,中国各个地方从此陷入一场你追我赶的GDP竞赛之中。省、市、县、镇各级政府,唯GDP马首是瞻,省、市的GDP排名自不必说,“城市排名”、“十强县”、“百强镇”等全国的GDP排名也层出不穷。
天天说、月月报、年年排,GDP在中国“暴得大名”,成了人人都知道的核心经济指标。
根据联合国SNA的规定,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的生产活动成果,理论上其核算结果都应该相等。
(1)
生产法核算,是对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进行划分,如农林牧渔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邮、电、煤气、自来水业、金融、保险、不动产等等,然后,用“总产出-中间投入”的方式,计算每个部门的产值,将其进行加和,再与进出口净收入相加,就是GDP。
用公式来表示:
生产法GDP=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2)
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把劳动者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得到的利润相加,所以这种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用公式来表示:
收入法GDP =工资 利息 利润 租金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
(3)
支出法核算GDP,是从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服务支出加和,从而计算出该年度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又被称为“最终产品法”。在这种情况下,GDP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
用公式来表示:
支出法GDP = 居民消费 企业投资 政府购买 净出口(出口额-进口额)
中国统计GDP时,采用的是“生产法”,其优点是避免了重复计算、无用计算,更能反应社会生产部分的产值,通常计算出来的GDP比较实在。
优点也是缺点。用生产法来统计GDP,很容易低估和忽略很多非生产性的服务业产值,如医疗、文化、教育、法律、金融等服务业。同时,也很容易忽视较小社会生产单位如地摊、个体户、小商人等,更是会忽略大部分的地下经济和灰色交易——所有的这些东西,进入到GDP统计中的时候,要么是计入不充分,要么就是彻底被忽略。
其实,你到国家统计局,查看中国GDP统计数据,立马就能看出中国的GDP统计,就是采用了生产法。
至于美国,同样查看一下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提供的GDP数据,立马也就能明白,美国是采用支出法来统计GDP的。
用支出法统计GDP,好处就是可以看到全社会各阶层消费者的各种数据,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国民的经济状况,有利于征税。
同样地,优点也是缺点。因为数据了解得太详细,很容易进行重复计算和无用统计,而且会导致服务业和虚拟产业,在经济统计中比重偏高。
这里不妨列举一下,美国GDP中,到底都有哪些对经济无用甚至是有害的统计呢?
美国不仅把租客租金算进GDP,还把自住房,也按一定的租金比例折算进GDP,这被称为“虚拟房租”,而且此项比例相当地大,几乎占到了美国GDP的8-10%;
民众的医疗费用,数额庞大,但因为属于民众花钱的“消费”,所以被列入美国的GDP,此项费用几乎占到GDP的15-20%;
诉讼费用和监狱费用,也属于消费的一部分,所以也被列入GDP,而美国每年仅律师费用,就超过1万亿美元,再加上监狱的花费,这又几乎占到了美国GDP的6-9%;
美国军费的2/3要算进GDP,2021年美国军费开支超过8000亿美元,超过500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又占去了GDP的2%左右;
除此之外,美国还把民众购买军火枪支的支出、购买二手车支出、保险支出、科技研发费用,甚至是大麻交易的支出,都算到GDP里面;
……
就这样算下来,以2021年美国GDP为例,美国第三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18.4万亿美元,一下子就占据了23万亿美元GDP的80%。相比之下,美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大概在18%,几乎与美国人的医疗支出相等,而第一产业农业的总产值更是只占GDP的2%左右。
也就是说,美国2021年23万亿美元的GDP中,有40%左右的经济数据,其实都是中国的GDP统计中不可能纳入的数据。
有人可能会说了,中国一些北方省份,为了地方领导的政绩,很喜欢在GDP统计上造假,涂脂抹粉,所谓“统计官员一张嘴,经济数据全是鬼”——众所周知,前两年,东北、天津和山东,都先后出现过大幅度虚报GDP数据而遭遇“挤水分”的事儿。
我并不否认,这种现象的确在某些北方省份长期存在,但我们还要想到另外一条,就是南方的一些省份,因为涉及到税收上缴问题,很可能存在着低报和瞒报的现象,中国南方的经济活跃度和经济规模占比远超北方,总的低报瞒报额度,很可能不低于北方的虚报。
更何况,近年来声势浩大的政绩考核办法改革,再加上统计部门内部改革,各地政府部门GDP造假的动机已经大大减弱,整体而言,中国的GDP还是较为实在的。
当然,美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大部分GDP,确实发生了金钱的交易和流动,相比之下,像印度这样的国家,不仅把所有小商小贩的收入、贫民窟的窝棚都给估算计入GDP,甚至还把牛粪也计入GDP(当做肥料)——当然还有意大利这样的国家,把黑帮经济、毒品乃至色情交易这样的灰色经济,都做出估算,计入GDP。
对比之下,你就知道中国的GDP有多实在了。
如果还有人认为中国GDP水分太大的话,下面这个表格,应该能堵上大部分人的嘴巴——世界各国制造业的增加值,那可是实实在在在全世界的进出口贸易中流通的价值。中国以一己之力,几乎等于美国 日本 德国的总和,也相当于排美国之后10个国家的总和。
就在不久前,美国又宣布要改变GDP统计方式,决定将家庭生产纳入GDP,说白了,就是居民自己在家炒菜做饭、扫地拖地、照顾孩子都要纳入GDP。就说了,2020年,美国GDP同比下降3.4%,但如果考虑到大家都在家里劳动,按照新的方法计算,GDP仅下降0.9%,直接比原先多了6000亿美元。
现在,大家应该基本明白到底美国的GDP更虚胖还是中国的GDP更虚胖了吧?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以现价美元来看,2021年美国GDP为24万亿美元,而中国的GDP为114.4万亿元人民币,按照当前6.66的汇率计算约为17.2万亿美元——看起来,中国只相当于美国的72%。
但是,如果把美国那些虚胖的35-40%的GDP去掉的话,中国的GDP,大约相当于美国的110%-120%。
无独有偶的是,根据联合国统计局、世界银行一起编制的国际比较项目法(ICP,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也就是俗称的购买力评价法(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来统计中国和美国的GDP的话,2020年中国的GDP差不多就是美国的116%。
最后要说的是,中国的GDP的确比美国更实在,但必须客观承认,综合国力这事儿,绝不仅仅是GDP最多最实在就够了的。中国在高精尖工业上,在国际关系基本规则制定方面,在全球的经济和金融领域主导权上,与美国都还相差很远。
像胡鞍钢那种,动不动吹嘘什么“中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已经超越美国”,“中国的综合国力超过美国”的论调,纯粹是祸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