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赞同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人性本善学说的建立者
为什么赞同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人性本善学说的建立者
据《史记》记载,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山东省),大约生于公元前371年,死于公元前289年。他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学习儒家学说,当时齐国首都西门附近,有一个学术中心,名叫“稷下”,孟子一度是稷下的著名学者之一。他也曾游说各国诸侯,但也是无功而返,回来后与弟子们作《孟子》七篇。这本书记载了孟子与诸侯,与弟子们的谈话,后来《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我们知道,孔子对于“仁”讲了很多,对于“义”跟“利”也分的很清。虽然孔子讲了这些道理,却没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孟子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在回答的过程中,建立了人性本善的学说。孟子说人性善,并不是说每个人生下来就是圣人。他认为,人性内有很多善的成分,但也承认有些其他成分,本身无所谓善恶,若不适当控制,就会通向恶。孟子提出四点来论证性善学,1、人有恻隐之心,2、人有羞恶之心,3、人有辞让之心,4、人有是非之心。这四点若充分扩充,就会变成四种德,即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
孟子说:人只有在人伦即人与人的关系中,才得到充分的实现与发展。何为人伦?人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只有在国家和社会中,才能够充分发展这些人伦。
一个人通过充分发展他的性,就不仅知天,而且同天。一个人也只有充分发展他的不忍之心,才内有仁德。要达到仁,最好的方法是行忠恕,这样他的自我,自私都逐步减少了。减到减无可减,就不分彼此,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成为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