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我区各级各部门慰问一线劳动者:奋战在一线吃住在厂区

我区各级各部门慰问一线劳动者:奋战在一线吃住在厂区“封控期厂里每天会进行全员核酸筛查,每天的结果都是全阴,直到第十天,出现了一位无症状感染者,为了保证其它员工的健康安全,我负责带队其它516名员工连夜转运至宁波酒店进行一对一的隔离,为期14天。”陈松菊告诉记者,在这14天隔离期里,很多员工家里的困难不断,诉求不断:比如,有人转运滞留,有人有家不能回,有人要就医……各种难题纷纷砸来,她几乎时刻都在为员工沟通协调,为他们安抚情绪。自3月25日起,整个集团的外宿员工便大多被封控在了单位里,F2厂封控在厂内的员工就有530人左右。零星病例,万万不可“星火燎原”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位于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是广达集团的生产制造基地;据公开资料显示,而广达集团则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世界上每三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来自广达。陈松菊所在的F2厂有多条流水线,分别生产车用产品、服务器组装以及SMT主板;多个品牌的新能源

摘要:来自社区、方舱的不同人员陆续返厂,该如何进行管理?听听这位代表怎么说——

我区各级各部门慰问一线劳动者:奋战在一线吃住在厂区(1)

如果把一切的偶然事件、细微小事乘以上千、上万的人口基数,那落在工厂的一粒尘埃,也会变成一座大山。

市人大代表、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总务课庶务组长兼工会副主席陈松菊如今正面临着这样的压力。

来自社区、方舱的不同人员陆续返厂,该如何进行管理?整个集团四万名员工的体量,就算是她所在的F2厂员工总数也有两千余人,虽然目前工厂内复工的人数尚不足七百,仍在陆续增加中,又该如何在落实好防疫控措施的同时保障职工们的正常生活?奋战在一线,吃住在厂区,身为F2厂的后勤保障负责人陈松菊一手落实防疫,一手协助复工,她的这个“五一”异常忙碌。

我区各级各部门慰问一线劳动者:奋战在一线吃住在厂区(2)

(陈松菊也睡在厂区)

零星病例,万万不可“星火燎原”

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位于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是广达集团的生产制造基地;据公开资料显示,而广达集团则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世界上每三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来自广达。

陈松菊所在的F2厂有多条流水线,分别生产车用产品、服务器组装以及SMT主板;多个品牌的新能源车电脑控制屏的零件正出自这里。

自3月25日起,整个集团的外宿员工便大多被封控在了单位里,F2厂封控在厂内的员工就有530人左右。

“封控期厂里每天会进行全员核酸筛查,每天的结果都是全阴,直到第十天,出现了一位无症状感染者,为了保证其它员工的健康安全,我负责带队其它516名员工连夜转运至宁波酒店进行一对一的隔离,为期14天。”陈松菊告诉记者,在这14天隔离期里,很多员工家里的困难不断,诉求不断:比如,有人转运滞留,有人有家不能回,有人要就医……各种难题纷纷砸来,她几乎时刻都在为员工沟通协调,为他们安抚情绪。

直至4月19日,陈松菊带着516位员工全阴解离返厂,次日一部分员工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此时工厂里留守的员工已不足三百人。

“如果说,隔离前公司停工停产是为了全力配合防疫工作,那么返厂时,复工复产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当然,我们防疫防控的成果,不能破。这需要公司有更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做好充分的防疫应急准备。”为此,集团在生活区和厂区分别规划了:红区(集中收治方舱)、黄区(密接封控区)、蓝区(居厂观察健康监测)、绿区(闭环生产区),厂区做好蓝区及绿区的分层分区管控;每日清晨进行全员抗原检测,下午进行核酸筛查。

4月22日,陈松菊和同事们踏上了复工之路,并于4月26日正式投产。

我区各级各部门慰问一线劳动者:奋战在一线吃住在厂区(3)

复工难点聚焦人员管理、后勤保障

“复工肯定不是想得那么简单,其中最大的困难是人员管理。”陈松菊说,回来复工的人员有着不同的属性,社区复工的,解离后来厂区进行健康监测的,出舱后来厂区进行健康监测的,其中也有散在出舱人员复阳的情况;由于员工复工渠道的不同,管理的手势也不尽相同。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管理办法。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员工必须做好自我防护,动线规划和楼层管控,送饭到层,迅速建立楼长-部门志愿者联络人的工作分配制度,每日追踪抗原核酸异常结果,一有异常立即上报转运,并配合全面消杀。

复工复产的第二个难点,来自于人员的后勤保障。

“我们F2厂之前有2100余人,现在复工了七百余人。为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后勤部门承担了很大的压力。”陈松菊说,比如,过去员工都是在食堂用餐,如今改成了盒饭。“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盒饭分装小组,负责包装盒饭,为员工配餐。”而这个队伍也随着复工人数增加而从3人增至5人,经过几天的磨练,盒饭包装速度明显加快,基本上在45分钟之内就能打包完毕。

除了用餐,分发员工防护用品、抗原分发结果追踪、组织核酸、发放物资、药剂、迎接复工人员、处理异常,数据上报……37位后总务后勤人员每天都忙得像陀螺。厂区没有洗澡设施,那就在卫生间装上十几台热水器、洗衣机、脱水机等。“住在厂区的条件无疑是很艰苦的,但我们还是会努力的在有限的物资条件下为职工提供一些便利。”在厂区睡了一个多月的陈松菊有感而发。

我区各级各部门慰问一线劳动者:奋战在一线吃住在厂区(4)

(为员工发放物资)

有序复工,还需要打通内外部流通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陈松菊同样关注着整个上海复工复产的情况。“上海的这场疫情,各行各业都多多少少陷入了困沌,各有各的难,而我们所在的电子产业链同样遭受重创,如何让断裂的供应链恢复正常,唯有调整脚步,有序且安全的复工复产。”她认为,一方面上海要有效地建立企业和社区之间安全、有序、通畅的复工通道之外,另一方面也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建立和打通自己的内部循环。

员工吃睡都在厂区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我们正计划着五一共攻坚,把生活区一部分病例我清空转运,再进行全面消杀,让厂区的员工转入生活区生活。他们的两点一线打通了以后,生活才能迈向正轨,复工也才能更加有序。”陈松菊向记者表示。

她还指出,如今返厂的员工全部来自防范区,在厂里也接受着抗原、核酸检测。但现有政策是:一旦他们返厂,就不被大多数社区接纳。“这不仅会给员工造成心理负担,也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压力。就拿我们工厂来说,住在厂里的员工有正常的就医需求,怀孕的需要产检,慢性病药不能停,哺乳期妈妈还希望能母乳喂养等个性化需求。因此,我希望社区能敢于接纳这些员工,提升自身防疫管控水平,早日打通‘企业—社区’的复工通道。”她说。

采访进入尾声时,陈松菊又要准备去组织员工进行核酸检测了。她笑言,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她不是回老家,就是在长三角度假。而这个“五一”,她真真切切地在“劳动”,一刻也停不下来。

“我有几个心愿,一是希望过了这个“五一”小长假,能让员工有序回流到生活区,打开闭环管理的内部循环通道;二是希望上海早点如常,让我们都能早点回家!我和好多员工都一个多月没回过家了呢!”我们相信,陈松菊的这个“五一”不会白忙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