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萧红的友谊:萧红与鲁迅的特殊感情
鲁迅与萧红的友谊:萧红与鲁迅的特殊感情鲁迅葬礼三个月前,他还宠爱地摸着她的头,对她叮嘱,告诉她,“每到码头,就有验病的上来,不要怕,中国人就专会吓唬中国人,茶房就会说:验病的啦!来啦!”生命中的璀璨光亮已然远去,残留的生命之火也难以独自燃烧。萧红走后的三个月,鲁迅便过世了。而在日本还期待着鲁迅先生到来的萧红惊闻噩耗,悲恸不已。
1936年7月16日,萧红赴日前一天与萧军、黄源的合影
为了减少鲁迅劳顿回信,而尽量不联系他的萧红不知道,鲁迅先生在她走后疾病缠身,性命垂危。
即便如此,鲁迅依然心心念念着远隔千里的她,在写给茅盾的信中说:“萧红一去以后,并未给我一信,通知地址;近闻已将回沪,然亦不知其详……”
曾经每日相见却也觉得“好久不见”的女孩,如今已是许久未见了。
生命中的璀璨光亮已然远去,残留的生命之火也难以独自燃烧。
萧红走后的三个月,鲁迅便过世了。
而在日本还期待着鲁迅先生到来的萧红惊闻噩耗,悲恸不已。
三个月前,他还宠爱地摸着她的头,对她叮嘱,告诉她,“每到码头,就有验病的上来,不要怕,中国人就专会吓唬中国人,茶房就会说:验病的啦!来啦!”
鲁迅葬礼
他曾用尽全力温柔地呵护着这个天真的女孩,把她放在手心保护着她。
而今,他再也不能保护她了。
他再也不能把她介绍给他有名望的文坛朋友认识,告诉他们她是多么有天赋,多么让人怜惜了;
他再也不能宠溺地对她笑笑,把她给他做的食物津津有味地吃掉了;
他再也不能给她的书作序指导,坚定地告诉她她是多么优秀了。
家中一别,竟是永恒。
萧红悲痛欲绝,前几天还说着“绝对不回去了”的她,此刻只想“一步踏了回来”。
1937年1月,萧红回到上海,第一件事便是拜访鲁迅先生的公墓。
1937年,萧红、萧军、许广平、周海婴在鲁迅墓前
她记得那份光的温度,还能感受得到那份光的力量。
“跟着别人的足迹,我走进了墓地,又跟着别人的足迹,来到了你的墓边。”
“那天是个半阴的天气,你死后我第一次来拜访你。我就在你的墓边竖了一株小小的花草,但,并不是用以招吊你的亡灵,只是说一声:久违。”
“我们踏着墓畔的小草,听着附近的石匠钻刻着墓石,或是碑文的声音。那一刻,胸中的肺叶跳跃起来,我哭着你,不是哭你,而是哭着正义。你的死,总觉得是带走了正义,虽然正义并不能被人带走。”
“我们走出墓门,那送着我们的仍是铁钻击打着石头的声音,我不敢去问那石匠,将来他为着你将刻成怎样的碑文?”
萧红为鲁迅写的《拜墓诗》
他走进了正义,而她此刻为他哭着正义。
不只是正义,还有她破碎的心情,难舍的追忆。
他的温柔鼓励让她忘记了悲痛的过往,让她鲜活的血液重新开始流动,而今,这份离去,她该如何忘记?
二十多岁便通透感悟生死,写下《生死场》的她,此刻也停驻了。
那温暖的光亮消失了,她曾经灼热的期盼、憧憬的未来又该如何继续?
先生冰冷的墓碑立在小草中,她想起先生往昔的宠爱与鼓舞,对她无限的支持与关怀。
萧红在鲁迅家门前
先生最爱她的笑,他一定不愿看到她一蹶不振,泪流满面的模样。
先生此刻若还在,一定会让她重拾信念,做一个温暖坚强的女孩,继续在他们都热爱的文学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先生的眼中,总是闪烁着温暖而坚定的光。
她记得那份光的温度,还能感受得到那份光的力量。
先生虽已远去,但温暖过她的世界中本来干枯的枝丫已经生长出鲜花,先生的教导与关怀仿佛还在她的耳畔,对她叮嘱着期待,诉说着未来。
重生之花还没有凋零,先生存在过的世界依然值得她去拼搏,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