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腮风疫苗一岁半就可以打吗?麻腮风疫苗真的应该1岁后再打吗
麻腮风疫苗一岁半就可以打吗?麻腮风疫苗真的应该1岁后再打吗这个问题原本问的人已经不多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又开始骤增,那就拆开来聊聊这个话题。首先,我们来康康一些网络“专家”建议1岁后接种的原因。“8月龄接种才是正常的。”听说,麻腮风疫苗,8月龄接种也是OK的。不是的!
最近很多家长都在问:
网上很多“专(砖)家”说含麻疹成分疫苗(比如麻腮风疫苗)应该1岁以后再打才行,1岁之前打了不算应该补种,
这是真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听说,麻腮风疫苗,8月龄接种也是OK的。
不是的!
“8月龄接种才是正常的。”
这个问题原本问的人已经不多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又开始骤增,那就拆开来聊聊这个话题。首先,我们来康康一些网络“专家”建议1岁后接种的原因。
①美国专业机构提到“建议在12-15月龄接种”第一剂麻腮风疫苗;
②美国专业机构提到“1岁前接种麻腮风疫苗可能影响抗体”;
③美国专业机构建议“如果12月龄前接种了麻腮风疫苗,应在1岁后重新接种2剂”。
看似非常有道理,是否真的是这样呢?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看美国的麻疹流行病学背景了。
美国麻疹流行病学背景
美国自1963年就开始进行麻疹疫苗接种,推荐免疫程序多次调整。
在1剂接种程序时期,接种时间分别为在1963年9月龄、1965年12月龄、1967年15月龄,在1989年发现学龄儿童出现暴发后调整为接种2剂麻疹疫苗,在1994年以来确定第1剂在12-15月龄,第2剂在4-6岁接种。
通过结合流行病学情况不断调整免疫程序以及长期的免疫覆盖,美国在2000年消灭了本土麻疹病例,并且美国绝大多数育龄女性都有疫苗诱导的麻疹抗体。
然而即便如此,美国1岁以内婴儿体内麻疹抗体情况也不是很好,7%的婴儿出生时没有麻疹抗体,90%儿童在6月龄麻疹抗体呈阴性,因此对于1岁以下儿童需要依靠群体免疫保护以及在感染后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即便如此,以麻疹发病数最多的2019年来说,1-10月的1岁(12月龄)以下婴儿的发病占比也仅有13%,并不是最主要的发病年龄组。
因此对于1岁以下儿童接种麻疹疫苗或许在美国真的没有太大必要。
我国麻疹流行病学背景
和美国不同,我国虽然早在上世纪60年代(1965年)就开始接种麻疹疫苗,此后国内麻疹发病数不断下降,在2020年我国全国麻疹新发病例数为2979例。
需要关注的是发病年龄组:8月龄以下人群的麻疹风险可以说是所有年龄组中最高了,而原因也非常简单——近年来母体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都在逐年下降,因此婴儿出生后本身母传抗体也随之降低,导致还未接种含麻成分疫苗的儿童就面临麻疹风险。
也就是说,根本用不了等到1岁,其实就已经面临非常高的麻疹发病风险了。
以浙江省为例,2013-2016年期间<8月龄婴儿是麻疹病毒感染风险最高的群体,占全年麻疹病例总数的20%~35%,这也意味着现在8月龄儿童再接种麻疹疫苗本身都有些迟了;在一些省份,5-7月龄儿童反而是麻疹高风险月龄。
除此之外,天津的一项研究发现,竟然有90%儿童都没能够按时(8月龄)接种含麻类疫苗,主要原因就包括了家长对于麻疹疫苗的认知与疫苗犹豫。
在这种背景下,有研究就建议:对成人进行麻疹疫苗补种(建立免疫屏障)或在8月龄前开始接种麻疹疫苗。
而很多网络上的“专家”现在在坚持认为“国外”的建议就是最好的、最专业的、最权威的,因而一味宣传应该让孩子拖到12后再接种含麻类疫苗,这完全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言论,几乎可以视为危害儿童!
要知道,中国古代可是有一句俗语“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这里所说的“痘”是已经在全球被消灭的天花,而“疹”就是现在谈到的麻疹。
在此真的想问一下,那些在国内反复强调和推荐让孩子推后到1岁后再接种首剂含麻成分疫苗的“专家”们,你们是在哗众取宠还是纯粹偷懒?真的为中国儿童健康考虑过吗?
结语
其实国内有关于8月龄接种麻腮风(MMR)疫苗和麻风(MR)疫苗的对照研究,发现针对麻疹和风疹方面无论是抗体阳转率、抗体浓度、抗体增长倍数都无统计学差异,可以安全、放心的接种。
顺便贴一句美国CDC的原话:关于早期麻疹疫苗接种的数据表明,与9个月或12个月时接种的婴儿相比,6个月时接种的婴儿对麻疹疫苗的体液免疫反应的成熟度可能与年龄有关,与被动转移的母体抗体无关。然而,当婴儿在6、9和12个月时接种麻疹疫苗,无论是否存在被动抗体,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标志物都是相同的。
另外,有荟萃分析也评估了9月龄之前接种第1剂麻疹疫苗后,和9个月以上接种第1剂麻疹疫苗相比,有的抗体没差异,有的抗体低一些,实际上反而明确了9月龄之前接种第1剂麻疹疫苗对麻疹流行的国家儿童有益——和一些“专家”们说的大相径庭。
最后说一下,一些欧洲国家也会在1岁前接种含麻成分疫苗,遗憾的是或许一些人眼中只有一个美国是专业、权威又可靠的吧。
本文作者:邵忆楠
来源:卤煮说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