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回忆录关于赫鲁晓夫:赫鲁晓夫与尼克松的
尼克松回忆录关于赫鲁晓夫:赫鲁晓夫与尼克松的尼克松在展览会上俨然以主人自居。他向赫鲁晓夫详细介绍每件展品,不遗余力地展示美国人如何地出类拔萃,如何把其他国家都甩在后面。这样的口吻让赫鲁晓夫感到恼火。他一有机会就来个“反击”。谈话倒像是两个朋友之间的争吵,一点也不能做到意见一致,总是在证明自己的“独立性”。赫鲁晓夫渐渐地感到很紧张,他手里没有太多的论据,展品本身就说明问题。他在寻找可以挑剔的地方,以揭穿这一美化资本主义美国把戏的实质。两人走到一个表现美国住宅内部装修的展品面前。展品名叫“典型的美国住宅”。整幢住宅很漂亮,厨房更体现了家庭主妇的理想。赫鲁晓夫在厨房里停了下来,感到这是他可以进行“战斗”的地方。他抓住电动挤柠檬汁的工具,开始论证这玩艺儿如何没用。赫鲁晓夫抓住局部后又将攻击矛头转到普遍的问题上来。这就是当时轰动世界的“厨房辩论”。此时,赫鲁晓夫刚刚睡醒,就收到关于这件事情的密报。市场并非高级国宾参观的去处。他上那儿去干嘛?赫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剑拔弩张,相互封杀。赫鲁晓夫上台后试图改善两国关系,但彼此间的隔膜、误会、冲突却不能立即消除。于是,在1959年发生了一场美苏外交史上颇为滑稽有趣的事件—“厨房辩论”。
莫斯科市民拒收尼克松的卢布
1959年夏天,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应邀访问苏联,主持美国在莫斯科举办的展览会的开幕式。这是美国人首次获准与莫斯科人直接接触。
尼克松到莫斯科的第二天,醒得很早,他表示希望结识一下地地道道的普通俄国人。美国使馆的官员建议去市场,说那是这个国家惟一允许私人企业经营的地方。于是一行人赶在7时开门之前去了达尼洛夫市场。正式访问日程并无参观市场这一项,自然也就没有事先采取任何措施。尼克松在摊位之间游逛时,周围只有苏方和美方的几名警卫。渐渐地聚起一群人。临别前,尼克松决定找一个普通俄国人聊聊。他选中了一个身穿工作服的男子,便径自走过去,伸出手来,做自我介绍。译员当即译成俄语。
这个俄国人系市场司磅员,名叫斯马赫京。他正准备收货。同所有的苏联人一样,他牢牢记住一条:最好别跟外国人打交道。他装出一副工作繁忙、就要离开的样子。但四周围了一大堆人,眼看“逃”不了,只得回答尼克松的问话。尼克松的头几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叫什么名字?干什么工作?成没成家?接下去就复杂点了,不过他庄重地回答说,住房不错,工资不低,对自己的生活相当满意。尼克松问他是否知道即将开幕的美国展览会,他是否打算去参观,斯马赫京不知该如何回答。说不知道吧,客人会不高兴,而且显得不尊重。说打算去看展览吧,又怕“自己人”说他崇拜西方。于是来了个折中的回答:他知道有这么个展览,但不打算去参观,他没有搞到票。
但美国并无“搞票”一说,也就是说没有这个字眼。因此译员就把“搞”译成“买”,尼克松便认为对方是个穷人,舍不得掏钱买票。他决定做个姿态,这个姿态并不为过,尚属于美国礼节允许的范围之内。他口袋里装着苏联钞票,参观展览会的门票值多少钱呢?尼克松未多加考虑,就掏出一张面值最大的100卢布纸币(相当于1961年币制改革后的10卢布)递给斯马赫京。译员解释说,副总统请他收下,用来买门票。他只要一收下就成了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应给以“庄重的”回答。斯马赫京用坚决的手势推开尼克松的手,并且“严辞驳斥”道,苏联人不需要施舍,他们所需的一切都可以用自己挣来的钱去买。尼克松叫完译员的话,知道自己错了,却不知错在何处。他只意识到一点:对方尽管衣服又脏又破,但还是有钱自己去买票的。
赫鲁晓夫论证电动挤汁机如何没用
此时,赫鲁晓夫刚刚睡醒,就收到关于这件事情的密报。市场并非高级国宾参观的去处。他上那儿去干嘛?赫鲁晓夫认为这一切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客人是在想方设法让我们难堪。至于试图递给市场工作人员100卢布,更是匪夷所思。他是不是以为自己到了哪个殖民地国家,想靠施舍来收买、讨好人们,树立自己的威信啊?堂堂一个国宾,怎么会想到在大街上散钱?赫鲁晓夫严阵以待,准备给予应有的反击。
尼克松在展览会上俨然以主人自居。他向赫鲁晓夫详细介绍每件展品,不遗余力地展示美国人如何地出类拔萃,如何把其他国家都甩在后面。这样的口吻让赫鲁晓夫感到恼火。他一有机会就来个“反击”。谈话倒像是两个朋友之间的争吵,一点也不能做到意见一致,总是在证明自己的“独立性”。赫鲁晓夫渐渐地感到很紧张,他手里没有太多的论据,展品本身就说明问题。他在寻找可以挑剔的地方,以揭穿这一美化资本主义美国把戏的实质。两人走到一个表现美国住宅内部装修的展品面前。展品名叫“典型的美国住宅”。整幢住宅很漂亮,厨房更体现了家庭主妇的理想。赫鲁晓夫在厨房里停了下来,感到这是他可以进行“战斗”的地方。他抓住电动挤柠檬汁的工具,开始论证这玩艺儿如何没用。赫鲁晓夫抓住局部后又将攻击矛头转到普遍的问题上来。这就是当时轰动世界的“厨房辩论”。
赫鲁晓夫说尼克松像间谍
赫鲁晓夫决定巩固胜利果实,同时也向客人显示苏联的开放程度。他建议将“厨房辩论”在两国电视台实况播出,不加删节。谁是谁非,让观众自己去评判。尼克松没有表示异议。晚上赫鲁晓夫在电视中高高兴兴地观看了白天发生的事情。但他真正感到洋洋得意是在第二天:苏联驻美大使馆报告说,美国地方电视台在播放辩论实况时,压低赫鲁晓夫的声音,代之以评论员的旁白。赫鲁晓夫一得机会就向尼克松抱怨说:“人们所称道的美国言论自由到哪里去了呢?我们不怕让苏联观众听到你的论据。可堂堂美国副总统却自食其言,感到害怕了。¨尼克松借口说美国电视台系独立制作节目,赫鲁晓夫没有争辩,只是“表示理解地”笑了笑。
当然,辩论归辩论,对远道而来的客人仍然是热情接待。赫鲁晓夫陪同尼克松四处游览,殷勤周到,两人一起散步,一起乘快艇在莫斯科河上兜风。赫鲁晓夫看见岸边三五成群的莫斯科人,便把客人领过去,介绍他的身份,并且请他亲眼看看,这里生活着自由的人们。尼克松参观了他想参观的一切,只有他要求参观导弹基地时,被赫鲁晓夫委婉地拒绝了。
但尼克松死乞白赖地想看导弹。有一次尼克松在谈话中问苏联火箭用的是什么燃料,赫鲁晓夫避而不答。后来谈起此事时,赫鲁晓夫生气地说:“不像个副总统,倒像是个间谍。他怎么不明白,挖这种情报应当是特工机关的事情,与他的身份不相称。他又不是中央情报局工作人员。”
(述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