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首任山长是谁,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内的
岳麓书院首任山长是谁,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内的上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下联:“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横批:我最牛皮。(这个横批你们一看就知道水平,别太当真啊,哈哈)王闿运本身就是才气十足、桀骜不驯、清高自满的一个人,也就不管不顾,处处示之以大才。当地官员文人见状,心中认为他是口中狂妄,并无真才实学。于是约定一起试探一下王闿运的才学,便询问起了他的学问之流派和渊源,王闿运略一沉思,随即便吟出了下面这幅对联:天下第一名联本人前几天已经写了,就是挂在岳麓书院山门两侧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多余的话就不多说了,想看的见评论区置顶文章;天下第二名联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各位看官稍安勿躁,我们开始说故事。传说,清朝末年的不知道何年何月哪一天,著名湖湘学者王闿运来到了文风昌盛、人文荟萃的江浙一带讲学。虽然那时候湘军已经崛起,也出了些响当当的大人物,比如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魏源等,但在江浙一带学者眼里,湖南还是几千年来的
对联是一种流行和普遍共存、高雅与土俗共享的大众文化,不管是春节贴在门侧的“福旺财旺运道旺”,还是岳麓书院彰显万丈豪情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十分乐意接受, 实为天下最为接地气、提士气、显才气的学问。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对联界的一个小分支排行榜,即世界上最狷狂最霸气的对联排行榜。个人不才,排出了前一二名,对与不对,大家自己个儿掂量。
我们见过最多的对联样式
一、“天下第二名联”的出炉
天下第一名联本人前几天已经写了,就是挂在岳麓书院山门两侧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多余的话就不多说了,想看的见评论区置顶文章;天下第二名联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各位看官稍安勿躁,我们开始说故事。
传说,清朝末年的不知道何年何月哪一天,著名湖湘学者王闿运来到了文风昌盛、人文荟萃的江浙一带讲学。虽然那时候湘军已经崛起,也出了些响当当的大人物,比如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魏源等,但在江浙一带学者眼里,湖南还是几千年来的那个蛮荒之地,论学问还是不值当一提,于是便有轻慢之意。
王闿运画像,十分高寿的晚清著名学者
王闿运本身就是才气十足、桀骜不驯、清高自满的一个人,也就不管不顾,处处示之以大才。当地官员文人见状,心中认为他是口中狂妄,并无真才实学。于是约定一起试探一下王闿运的才学,便询问起了他的学问之流派和渊源,王闿运略一沉思,随即便吟出了下面这幅对联:
上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下联:“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横批:我最牛皮。(这个横批你们一看就知道水平,别太当真啊,哈哈)
悬挂在岳麓书院濂溪祠内的“天下第二名联”真容
此联一出,举座皆惊,当下所有官员文人立马改变态度,引为名流,奉作上宾,从此不敢再轻视湖湘文化,也不再敢轻慢王闿运。
二、“天下第二狷狂”名联的由来和典故
由来就不用说了,天下第二什么的学界历史界从来也没有一个准确说法,所以排行榜大都属于私人版本。所以,这个天下第二霸气狂妄名联是我个人排出来的,从此联的语句效果来看,就算不是第二,也差不太多了,大家如有更加狷狂的,可以拿出来给大家评一评。
先解释一下这名联:
“吾道”是指宋明以来的理学和心学,“濂溪一脉”是指理学和心学的远祖是湖南道县籍的宋代著名儒家学者、理学家、宋明理学和心学的创业宗师周敦颐(其家乡道县有一条河唤作濂溪,于是世人称呼周敦颐为“濂溪先生”);大江是指长江,湘水余波是指湘江之水源流,湘江作为长江的一条支流,王闿运却将其反而用之,称长江之水无非就是湘江水的余波在荡漾。这两联合起来的意思是:我们的学问都是从湖南道县的濂溪先生那里出来的,天下道学出濂溪;长江纵然奔流入海浩浩汤汤,也不过就是湘江的余波荡漾罢了。其口气之大、意境之深、霸气威武狷狂无比的气概确实不是一般对联能比的。
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塑像,他是理学大家,心学远祖
王闿运能做出这幅对联,说是当下灵机一动就说出来的我是不信的,应该是早就写好了,但即便是这样,也足够睥睨四方了。王闿运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湖南的三湘四水已经在前面几千年的默默无闻的历史中崛起了,从周敦颐到王夫之,从陶澍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湖南人已经开始在近代展现出光彩夺目的光辉,逐步成长为近代华夏民族最坚强挺拔的脊梁。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些伟人奠基,王闿运即便写出再豪气干云的对联,怕也是无人理睬了。
这幅对联论文才其实要好于“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所以把它排第二名,是因为此联在普及度和知晓率上不如前联,还有就是他文采虽好,但字数不如“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精炼,世人识记起来没有那么方便,毕竟,论名联排行榜的话,大众化知晓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岳麓书院内的濂溪祠一景
如今,为纪念一代理学大家周敦颐,岳麓书院内置濂溪祠,王闿运的这幅千古名联现在就悬挂在岳麓书院之内。濂溪先生的家乡湖南道县也兴建了周敦颐故里,建造了濂溪书院。潇水悠悠,濂溪潺潺,千秋文脉,依然还在湖湘大地上永久流传。
此联之后,继承湘军衣钵的湖南人民越发开始人才涌动如潮,黄兴、蔡锷等与孙中山先生一起反清立民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数不胜数的潇湘豪杰们从这个曾经的“破天荒”之地走出去,坚定的脚步走遍了中华大地,唤醒了沉睡了一百余年的中国人,拯救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是那一个百年没有太多争议的中华之脊梁。
三、王闿运其人轶事
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湖南湘潭人,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曾做过同治年间重臣肃顺的家庭教师,后来又给曾国藩做过幕僚。
王闿运此人性情孤傲,终身不仕不官,自称师法理学先祖周敦颐,蔑视权贵,嬉笑怒骂皆由性情。传说他幼年时资质平庸,但为人好学刻苦,《清史稿》说他“昕所习者,不成诵不食;夕所诵者,不得解不寝。”“经、史、百家,靡不诵习。笺、注、抄、校,日有定课。”
“祺祥政变”时,他的雇主肃顺等咸丰皇帝任命的顾命八大臣被慈禧太后和奕欣联合诛杀,不怕死的他后来撰写《祺祥故事》,为肃顺鸣不平。
湘军群英会
同治年间,王闿运入幕曾国藩,但这两个“资质一般”的人说什么都说不到一起去,传说他还曾经劝过曾国藩自立为帝,恢复汉家天下,被曾国藩严词拒绝,继而被驱赶出营门。
光绪年间,醉心帝王之学的王闿运终于心灰意冷,专心致志地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前后得弟子数千人,有门生满天下之誉”。 较著名的弟子有杨度、夏寿田、廖平、杨锐、刘光第、齐白石、张晃、杨庄等。传说,他还说过齐白石“画可以,诗文就算了”之类的话。
王闿运一生著述颇丰,文学方面有:《诗演》、《毂梁申义》、《春秋公羊笺》、《今古文尚书笺》》、《诗经补笺》、《礼经笺》、《礼记笺》等。史学方面有《桂阳州志》、《衡阳县志》、《东安县志》、《湘潭县志》,最有名的一部著作是《湘军志》,可以说是湘军的一部通史。他自己认为不亚于《三国志》、《后汉书》,后人评价为“良史之笔”。
王闿运的著述颇丰,帝王之学无所施展,但教育事业发展得非常红火
1916年,83岁高寿的王闿运在家乡湖南无疾而终,绝命前自题挽联:“春秋表未成,幸有佳儿述诗礼;纵横计不就,空余高咏满江山。”言语之中对自己空负一身帝王之学的大本事而无所作为深为哀伤。他过世后,时任民国总统黎元洪亲作神道碑文,湖南、四川等省均致公祭之文,可谓是赢得了生前身后名,誉满乾坤。
他还有很多被人热议的风流韵事,比如喜欢老妈子而不喜欢小姐姐之类的,我这就不说了,对这样一位奇人,任意窥探他的隐私也不是那么厚道,我想我们还是忽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