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目之所望皆为遗憾(目之所及皆是遗憾)

目之所望皆为遗憾(目之所及皆是遗憾)然并卵。这样莺歌燕舞、醉生梦死的生活根本不是李白想要的,他的理想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将平生绝学贡献给大唐,能为大唐的社稷江山出谋划策。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干。时间长了,他对这种待在宫里仅仅作为一个御用文人的生活日渐厌倦,却无处发泄,于是终日以酒为伴,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酩酊大醉,玄宗呼之不朝。久而久之,玄宗皇帝对李白日渐不满。有一次,玄宗皇帝命李白起草诏书,此时的李白已经喝得大醉,趁着酒劲儿,他竟然要求贵妃为他研墨,高力士为他脱靴,众人看在玄宗皇帝的面上虽然顺从了他的要求,但暗地里都恨死了他,整日在玄宗皇帝那里说他的坏话,日子久了,玄宗皇帝也心生不满,于是找了个借口,将李白赐金放还了。厉害吧?的确厉害。进宫之后,刚开始的时候,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都会让李白跟上,李白也尽心尽力地写些诗文娱乐,玄宗很高兴,不久,还将李白诏入翰林院,并赐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玄宗皇帝的妹妹玉真公主和“四明狂客”贺知章的推荐下,四十二岁的李白终于等到了玄宗皇帝的诏书,诏他进宫。日思夜盼,梦想成真,李白很兴奋,满心欢喜,感觉自己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于是,立刻回到南陵的家中,与妻儿告别,并写下了一首《南陵别儿童入京》,最后两句他很狂妄的写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狂吗?

太狂了。我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怎么可能是长期身处野草之人呢?

踌躇满志,豪放洒脱,狂傲独立,自信自负,这就是那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谪仙啊。

进宫之后,刚开始的时候,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都会让李白跟上,李白也尽心尽力地写些诗文娱乐,玄宗很高兴,不久,还将李白诏入翰林院,并赐给他锦袍黄金,李白更来劲了,感觉自己已经走上人生巅峰。

第二年春天,玄宗和杨贵妃到兴庆池游玩,看着满园盛开的牡丹,李白奉命做了三首《清平调》。这三首诗一出,举世皆惊,“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几句更是语语浓艳,字字流葩,将贵妃比作娇嫩欲滴、暗香浮动的牡丹,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皇上的恩泽。玄宗皇帝一听,击节叫好,立即命人拿来七宝杯,斟满西域的葡萄美酒,敬与李白。

牛吧?很牛。

厉害吧?的确厉害。

然并卵。这样莺歌燕舞、醉生梦死的生活根本不是李白想要的,他的理想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将平生绝学贡献给大唐,能为大唐的社稷江山出谋划策。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干。时间长了,他对这种待在宫里仅仅作为一个御用文人的生活日渐厌倦,却无处发泄,于是终日以酒为伴,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酩酊大醉,玄宗呼之不朝。久而久之,玄宗皇帝对李白日渐不满。有一次,玄宗皇帝命李白起草诏书,此时的李白已经喝得大醉,趁着酒劲儿,他竟然要求贵妃为他研墨,高力士为他脱靴,众人看在玄宗皇帝的面上虽然顺从了他的要求,但暗地里都恨死了他,整日在玄宗皇帝那里说他的坏话,日子久了,玄宗皇帝也心生不满,于是找了个借口,将李白赐金放还了。

梦想还未展开,心中的小火苗便熄灭了。

坦率地说,这是李白一辈子距离朝廷中枢最近的一次,自从赐金放还之后,他再也没有回到京城,再也没有机会参与朝政,尽管后来他参加了永王平叛,也算是为国尽忠,可惜这次站错了队伍,后来永王被剿,李白被押入大牢,后又被大赦,从此人生际遇急转直下,直至病死客乡。

未能在大好年华将满腔的抱负施展出来,成了李白一辈子的遗憾。

目之所望皆为遗憾(目之所及皆是遗憾)(1)

有这种遗憾的不止李白,还有李白的小迷弟----杜甫。

杜甫其实是官二代富二代,从小家境优越,衣食无忧,聪明好学,七岁就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二十岁那年登临泰山,写下了一首很有名的《望岳》,最后一句写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青年杜甫的不凡抱负。

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皇帝心血来潮,昭告天下,但凡有一技之长之人都可以赴京应试,他想通过这种手段将天下英才积聚起来,为他所用,并任命李林甫为主考官。杜甫听闻后兴冲冲地来到京城,准备参加此次科举。然而,不学无术、心胸狭窄的李林甫,对前来应试的各路英才很嫉妒,于是上报玄宗说“野无遗贤”,意思是天下所有的贤能之士已经被皇帝您全部聚拢了,四海之内再没有英才了。玄宗一听,心情极度愉悦,朱笔一挥,所有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录取。

可怜的杜甫,这已经是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了,不料又一次落榜。这次的落榜给了他很大的的打击,不仅仕途受挫,而且生活也非常拮据,“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靠着朋友的接济勉强度日。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于是他想起了一个人----韦济。

韦济出身名门,祖父、伯父、父亲都是唐朝的宰相,他的父亲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世交。韦济以词翰知名,在当时的文坛享有很高的地位,并且身居高位,也非常欣赏杜甫,两人也是很好的朋友。走投无路的杜甫想起了这位好朋友,于是给韦济写了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希望韦济能够向朝廷推荐自己,其中一句写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思是愿付毕生所学辅助君王,使他能在尧舜之上,并且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

不得不说,杜甫的胸襟抱负还是很远大的,然而,两次落选,到处碰壁,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一腔牢骚愤激,“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可以说是个十足的老愤青。

韦济与杜甫是朋友之间、诗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他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杜甫对于辞阙远游、退隐江海的不甘心和无可奈何,“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可惜,他也无能为力了。

这真是杜甫一生的遗憾。

与李白的从政途径不同,杜甫循规蹈矩,选择了科举之路。但他在这条路上跋涉了多年,却未能叩开仕进之门,不得已,只得走左道旁门----靠献赋给皇帝,靠干谒,总算获得了河西尉、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等职,尽管都是些低阶官职,但对一个有志于治国平天下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施展才干的机会。然而,杜甫究竟性格耿直,书生意气,性情用事,在官场郁郁不得志,加之战乱的流离,生活的窘迫,家人的不幸,让这位诗坛巨匠一辈子都过着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生活,最终在一叶小舟上孤独去世。

目之所望皆为遗憾(目之所及皆是遗憾)(2)

李白杜甫的遗憾,是中国文人遗憾的典型。

从周秦汉唐至宋元明清,这份失意者的清单很长,从司马迁、左丘明、陶渊明、阮籍、李白、杜甫到苏轼、陆游、辛弃疾、李渔、唐寅、汤显祖、袁枚、曹雪芹等等,简直太多了,多到几页纸都写不下。

历代文人都有隆重的政治情结,产生这种情结的原因,有生计层面上的原因,更有理想层面上的原因,这是从孔圣人一辈传下来的。孔子终身未忘情于政治,先是从政,半途而废,继而周游列国,希望能够找个理想的职位,但找不到,于是,在六十多岁的时候,想回去传道,教授弟子,让弟子行其道而实现其政治思想。这种政治情结,愈传后世愈凝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历代的文人大都经过了青少年时代的思想与知识的沉淀,满怀着豪情壮志走出家门,期待着通过科举进入仕途,陶渊明的江州祭酒、阮籍的步兵校尉、苏轼的凤翔通判、陆游的宁德县主簿、袁枚的溧水县令等都是如此;而有些如李渔、唐寅等,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走向仕途,于是便寄情山水,托与诗画,更有些放浪形骸,自我放纵。

古代文人在对人生以及自我价值的认识上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从政大多悲剧结尾,其原因有政治腐败,党派斗争剧烈,也有自身的原因,那就是他们也许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却并不一定有较高的政治修养。治国理政所需要的学问与诗词书画完全是两回事。治国理政需要的是官僚体系的实用文体,而不是诗书画艺那样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需要的是秩序与严谨,而不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地忘形;需要的是上下尊卑有序,而不是不拘小节放浪形骸;需要的是能上能下的屈伸自如,而不是傲然不屈宁折不弯;需要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不是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然而,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们大都是胸怀抱负、内心情感丰沛且具有敏锐的艺术触角而又正直正气、天性纯真,耻于曲意奉迎、争名逐利的天才文人,让他们终日蝇营狗苟,“为五斗米折腰”是万万做不到的,既然做不到,那么他们的不称心不如意和遗憾是在所难免的。

令人感动的是,很多文人尽管处江湖之远,官场失意,并未使他们放弃理想,仍然关心着家事国事天下事,仍然保持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叹息肠内热,穷年忧黎元”式的爱国忧民情怀,保持着“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式醇真质朴的性情本色,有一种“居然成镬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凯豁”式得知其不可为仍为之的悲剧精神,深刻地思考政治,透视政治,穿越政治,在入世中追求,在出世中消解,最终有意或无意地实现了自己的艺术人生,并将其传至后世,为后世所敬仰。

如此而来,其实,人生也没有太多遗憾。

目之所望皆为遗憾(目之所及皆是遗憾)(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