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拉丁语语法(拉丁语拉丁语)

拉丁语语法(拉丁语拉丁语)我的结论就是:被罗马人的统治过的地盘,河流都是随了拉丁文的属性是阳性。其他原来日耳曼民族栖居地的河流是阴性。 而那些其他国家的河流当然也是随了罗马是阳性:比如der Nil 尼罗河 或是 der Tigris 底格里斯河。但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看法与罗马人有关,也就是说于拉丁语有关。虽说德语不属拉丁语系,但我的看法应该是泛拉丁语系。凯撒写的高卢战记其实并不是去打高卢,而是保卫高卢不受莱茵河东岸的日耳曼蛮族侵扰。在莱茵河东岸充满瘴气的密林中,凶悍的日耳曼日一直在窥视河对岸的富足民族高卢人。这里必须说一下,高卢人不是现在法国的高卢人的概念,他们只是其中一部分。科隆、这一线的城市也是高卢人。所以科隆不像其他德国城市,早在两千年前就被罗马占领了!他名字Koeln就是殖民地的意思,谁的殖民地?当然是罗马人的。英文名字暴露出来的信息更加强烈 Cologne!Cologne的拉丁译文就是Colonia(殖

拉丁语语法(拉丁语拉丁语)(1)

最近开始学习拉丁语,目的有两个:首先可以解惑,对于英语以及德语中的含混概念深入理解,第二就是希望将来可以读一些拉丁原著,直接体会异邦文化的内涵。还有就是可能会学西班牙语,毕竟西班牙的殖民地太多了,想了解这部分文化,没有语言基础是隔靴搔痒。

学习的方式是听网课。所幸在小破站找到了雷利柏的课程,他是网友们公认的“学术新星”。老雷是个奥地利人,德语国家。刚好德语是我强项,所以听课时对他不时流露出来的德语思路可以紧跟。另外这老哥中文太好了,不是说发音,而是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最重要的是他讲课风格幽默有趣,学习语言一定要有这个氛围。

昨天的一堂课,他在讲名词分阴性、阳性和中性。这在德语里也有,所以我很容易接受。但是拉丁语的国家都是阴性,而河流是阳性,这一点与德语却是有所差异。德语国家的名字绝大多数是中性,我也没深究过为什么。而拉丁语的国家是阴性,老雷的说法是,地里可以孕育生命,长出植物,就像母亲一样。母亲当然是阴性了,这在德语亦然。而整个西方都称祖国为母亲国(Motherland)。有趣的是恰恰是德国称祖国为父亲国(Vaterland),或许日耳曼人在有祖国的概念的时候已经是父系社会了。

老雷还在黑板上随手画了一张欧洲示意图,上面除了标出国家名,还标明了一些著名的河流的名字。这里先说明一下:带us结尾的名词都是阳性。如Rhenus 莱茵河(德语der Rhein 阳性),Denubius 多瑙河(德语 die Donau 阴性),Nilus(德语 der Nil 阳性)。

问题来了!而且是一个年代久远的问题,三十年前学德语时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德国的河流有的是阴性?有的是阳性?看到拉丁语的解释突然有些明白了。于是乎我按照我的猜测把德国的几条和都挖了出来:Der Rhein(阳)莱茵河;Der Main美因河(阳);Der Mosel摩泽尔河(阳);Die Donau多瑙河(阴);Die Ebel(易北河);Die Oder 奥得河(阴)。

拉丁语语法(拉丁语拉丁语)(2)

好了大河都在了,我们清楚的看到半阴半阳。如果了解德国地理就知道,莱茵河是条东西流向的大河,而阳性河流都在莱茵河以西,美因河算是莱茵的支流?河畔有法兰克福,(但是注意,原东德部分的奥得河畔也有一个同名的法兰克福城。)摩泽尔河流经马克思导师的老家特里尔,也在莱茵河以西。莱茵以东的有多瑙河,流经德国乌尔姆,再经过维也纳继而向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流去。易北河畔的汉堡的地理位置很像上海,易北河可以通向波罗的海的通道,德国称其为北海。估计有些说蒙了,总结下来还是那个结论:莱茵河为界,以西的河流阳性,以东的阴性。

拉丁语语法(拉丁语拉丁语)(3)

莱茵河风光

但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看法与罗马人有关,也就是说于拉丁语有关。虽说德语不属拉丁语系,但我的看法应该是泛拉丁语系。凯撒写的高卢战记其实并不是去打高卢,而是保卫高卢不受莱茵河东岸的日耳曼蛮族侵扰。在莱茵河东岸充满瘴气的密林中,凶悍的日耳曼日一直在窥视河对岸的富足民族高卢人。这里必须说一下,高卢人不是现在法国的高卢人的概念,他们只是其中一部分。科隆、这一线的城市也是高卢人。所以科隆不像其他德国城市,早在两千年前就被罗马占领了!他名字Koeln就是殖民地的意思,谁的殖民地?当然是罗马人的。英文名字暴露出来的信息更加强烈 Cologne!Cologne的拉丁译文就是Colonia(殖民地)。马克思的家乡特里尔,你一到那里就明白了,那里根本就是古罗马人建立的城市。罗马人喜欢温泉浴,所以那里最大的古遗迹是罗马时代留下来的浴场。

我的结论就是:被罗马人的统治过的地盘,河流都是随了拉丁文的属性是阳性。其他原来日耳曼民族栖居地的河流是阴性。 而那些其他国家的河流当然也是随了罗马是阳性:比如der Nil 尼罗河 或是 der Tigris 底格里斯河。

拉丁语语法(拉丁语拉丁语)(4)

凯撒大帝

前面说到凯撒就多说两句,当年他与日耳曼的高卢之战被写成了《高卢战记》,正是因为这场战争凯撒才开始名声大振。说起来,凯撒这个名字与德语发音刚好吻合。而德语 der Kaiser直接就是皇帝的意思,不知是否早期的译者是从德语文献中看到了这个名字。还有一个可能,由于拉丁语是一门“死”语言,他在两千年前就不再发展了,并且后来也不被用于日常交流,所以没人清楚正确的发音。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有人研究拉丁语的发音,并恢复了“说”拉丁语。这有些像天朝的早期文学作品,如诗经。诗经的韵用现代汉语是找不到的,只有用古汉语加“方言”,才能重现当年的韵律。楚辞更是如此。可惜后来有人发现文艺复兴时期有些发音搞错了,比如像C的发音。按文艺复兴之后的版本罗马哲人Cicero的名字发音是西塞罗。但有学者发现,在古罗马C要发K的音,这样就该是Kikero了。按这个逻辑,现在拉丁语和英语的Caesar(猜撒)就该读成:Kaesar(凯撒)。值得一提的凯撒还有第三个版本,就是意大利版,罗马人的后代把C发“切”的音。所以意大利人称凯撒大帝为“切萨!” 就像著名歌星的名字叫安德里亚.波切利(Andrea. Bocelli)。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