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篮打水的真相(竹篮打水一场空)
竹篮打水的真相(竹篮打水一场空)作者 | 张燕红 风吹烛火火不灭是灯笼,竹篮打水水不漏是永春漆篮。几百年来,永春人的生活中少不了漆篮的身影,它是迎神祭祖、寿诞喜庆、拜亲会友等装盛物品的器具,是亲友互相馈赠的佳品。漆篮是一种必备品,是一个压箱宝,漆篮之内盛放的是永春人的一种乡愁。漆篮(姚德纯 摄) 所有工序,得从破开一根竹子开始。竹子被锋利的篾刀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制成不同宽窄的篾片、篾丝。最细的如同发丝一样细,柔可绕指。篾片和篾丝在巧手编制下成了篮胚。即使技艺精湛的老手艺人,编织一个普通大小的篮胚也要两三天的时间。接下来就是“灰(动词)篮”了,灰工用桐油和细如面粉的泥土拌成油灰抹在竹篮上。这是保证漆篮坚固耐用的关键一步!多达二三十几道工序。晾干后,经过二十几道的漆、画、堆雕之后,原本灰头土脸的竹篮,披上了华丽的外衣。所有的步骤中,弟媳的父亲最擅长绘画。毛笔、尖刀、花、金箔,整齐的摆放着,先把图案定好,再仔细的
永春漆篮——竹篮打水水不漏
永春人嫁女儿时,漆篮是必不可少的陪嫁。结婚的时候,爷爷奶奶给我准备了一个,父亲母亲备了一对。爷爷奶奶给我的漆篮是从市面上买的,漆篮盖上盘着一对龙凤,承载了他们对孙女的满满祝福。父亲母亲给我的那对漆篮是弟媳的父亲亲手做出来的,两层的漆篮古朴大方,漆篮上的花鸟画是弟媳父亲一笔一画勾勒出来的,栩栩如生。
弟媳的娘家在漆篮的诞生地——仙夹镇龙水村,她父亲自小与漆篮、漆器打交道,弟媳嫁到我们家时,她父亲亲手做了两个漆篮当她的陪嫁,非常精致美观。当时我开玩笑说,等以后结婚一定要请她父亲做一对漆篮。无意中的一句话,母亲却默默记在心里,我要出嫁时,她请弟媳的父亲帮忙做一对,他很爽快地答应了。
做一对漆篮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漆篮(姚德纯 摄)
所有工序,得从破开一根竹子开始。竹子被锋利的篾刀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制成不同宽窄的篾片、篾丝。最细的如同发丝一样细,柔可绕指。篾片和篾丝在巧手编制下成了篮胚。即使技艺精湛的老手艺人,编织一个普通大小的篮胚也要两三天的时间。接下来就是“灰(动词)篮”了,灰工用桐油和细如面粉的泥土拌成油灰抹在竹篮上。这是保证漆篮坚固耐用的关键一步!多达二三十几道工序。晾干后,经过二十几道的漆、画、堆雕之后,原本灰头土脸的竹篮,披上了华丽的外衣。所有的步骤中,弟媳的父亲最擅长绘画。毛笔、尖刀、花、金箔,整齐的摆放着,先把图案定好,再仔细的画上去,为了有凹凸感还要用尖刀刻制,每一处都要恰到好处,雕花绘画后要上金了,先把一片片金箔研成粉,再用笔沾上金箔粉慢慢的画好,经过一百多道工序,漆篮做好了。刚做好的漆篮颜色看起来比较“晦涩”,等到三四个月后,大漆干透后,漆篮的光泽度就全部显现出来了,而这光泽在时光的打磨下会越加光亮。
关于漆篮的诞生,相传是五百年前,龙水村有一对夫妇,妻子善编制竹篮,丈夫精于漆艺。一日,丈夫为在山那边种地的妻子送饭,提着的竹篮里放着一碗粥和一碟菜,不想在跨越一条小溪的时候滑倒了,篮子打翻,粥从竹篮的孔里漏得所剩无几。这位漆匠在惋惜之余忽然灵光一现,回到家里,将桐油灰刷在竹篮上,形成了最早的漆篮。漆篮在婚嫁上的使用与传说相互呼应,世界上的多数人都是柴米夫妻,过着一蔬一菜的平常生活。燕子衔泥、如胶似漆,夫妻之间总会面临生活的风风雨雨,但却在点滴的帮助中建立起了稳固的家庭。从古至今,夫妻之间都在相互帮衬,从以前的男耕女织到现在供房供车,夫妻之间唇齿相依、互相给予的模式都未曾改变过。坚固耐用的漆篮成为必备的陪嫁品,是父母对出嫁的女儿拥有稳固婚姻的一种期许与祝福。
风吹烛火火不灭是灯笼,竹篮打水水不漏是永春漆篮。几百年来,永春人的生活中少不了漆篮的身影,它是迎神祭祖、寿诞喜庆、拜亲会友等装盛物品的器具,是亲友互相馈赠的佳品。漆篮是一种必备品,是一个压箱宝,漆篮之内盛放的是永春人的一种乡愁。
作者 | 张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