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78岁潘石屹近况(郭鹤年的双面人生)

78岁潘石屹近况(郭鹤年的双面人生)事了拂衣去,带走两百亿。等到国内经济遇冷,他毫不犹豫230亿把SOHO卖给了美国财团,带着钱跑路美国。李光耀一语成谶。作为马来西亚第二代华人,郭鹤年晚年连遭马来政府的刁难,前首相纳吉布以“制糖业关系到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国有化他的制糖公司。无奈之下,郭鹤年侨居香港,把家族事业中心彻底转向大陆。反观成长于大陆的潘石屹,靠着个人勤奋和时代机遇,发了大财。结果处处感谢培养他的美国,个人拿出1500万资金捐助哈佛、耶鲁。

郭鹤年,在国内商界名气远不如马云、雷军、刘强东等明星企业家高,但你一定听过他公司旗下的品牌“金龙鱼食用油”和“香格里拉酒店”。

号称“亚洲糖王”的郭鹤年在马来西亚经营着几万英亩甘蔗种植基地,拥有全套现代化生产设备,控制着全世界20%食用糖产量,甚至美国白糖期货价格会因他的一个决定出现波动。

78岁潘石屹近况(郭鹤年的双面人生)(1)

新加坡的李光耀曾是郭鹤年的同学,他评价说:“马来西亚在糖业市场有今天的地位,第一个要感谢的是郭鹤年。”

李光耀话锋一转又带有警告意味地说:“但他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感,对大马政府来说不完全是件好事。”

李光耀一语成谶。作为马来西亚第二代华人,郭鹤年晚年连遭马来政府的刁难,前首相纳吉布以“制糖业关系到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国有化他的制糖公司。

无奈之下,郭鹤年侨居香港,把家族事业中心彻底转向大陆。

78岁潘石屹近况(郭鹤年的双面人生)(2)

反观成长于大陆的潘石屹,靠着个人勤奋和时代机遇,发了大财。结果处处感谢培养他的美国,个人拿出1500万资金捐助哈佛、耶鲁。

等到国内经济遇冷,他毫不犹豫230亿把SOHO卖给了美国财团,带着钱跑路美国。

事了拂衣去,带走两百亿。

与郭鹤年的人生相比,或许潘石屹感觉不到羞愧,毕竟在他这类人的眼中,自己的成功是拜美国教育所赐,与养育他的祖国毫无关系。

两代人奋斗,“小贫”变“大富”

郭鹤年家族兴起于二战之后。

清末,郭鹤年的父亲有六个兄弟,老大留在了大陆,经营家里的药铺,其余六个兄弟都跑到马来西亚讨生活。

78岁潘石屹近况(郭鹤年的双面人生)(3)

这是清末民初两广、福建一带贫苦家庭的真实写照,孙中山形容当年情况时说:“中国农民只有‘大贫’和‘小贫’之分。”

换而言之,连小地主、小有产者在内,全国老百姓过得都很穷。

郭家六个男丁,5亩薄田 一家药铺,人均一亩田不到,不可能养活一大家子。

恰好,英法殖民当局,苦于东南亚劳动力不足,大开移民,在国内活不下去的家庭纷纷出海。

78岁潘石屹近况(郭鹤年的双面人生)(4)

第一代移民往往是最辛苦的,郭鹤年的父亲会算账,五个兄弟一起创立了一家小商行,从倒腾大米、白糖起家。

中国人善于跟人打交道,通过与英国殖民当局的关系,小生意渐渐有了起色,算是在马来西亚立稳了脚跟,成为当地“小富”。

父亲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把郭鹤年送到新加坡读书。

新加坡得利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没独立之前就是西方通往东亚的重要航道,英国殖民者重金投入,新加坡基础建设水平在马来西亚首屈一指,教育水平也最高。

郭鹤年就是在此时结识了李光耀和一众富家子弟,学了一口流利英语,为日后家族崛起奠定了基础。

78岁潘石屹近况(郭鹤年的双面人生)(5)

等到大学毕业,二战刚刚结束,独立运动在马来西亚风起云涌。

郭鹤年推断,等英国人走后,马来西亚支柱产业制糖会留下空白,正是大发一笔的机会。

果然,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殖民政府撤离,留下了大片空白的市场。

郭鹤年拿出所有资金,豪赌食糖产业,又疏通了与新成立的政府关系,获得政策扶持。

很快一条先进的制糖生产线被引入马来西亚,让郭鹤年从“小富”变成了“大富”。

78岁潘石屹近况(郭鹤年的双面人生)(6)

60年代,郭鹤年又包下几万英亩的良田,开始机械化种植甘蔗,进军制糖产业上游,并与政府合资成立航运公司,包下了从种植、加工、出口整条产业链,跻身大马顶级富豪行列。

70年代,伴随着马来西亚工业化发展,城市化提速,郭鹤年进入房地产行业,社区、酒店、医院遍地开花;

80年代,进入资本世界的顶级行业:金融业,操盘保险、银行、证券、期货。

78岁潘石屹近况(郭鹤年的双面人生)(7)

郭鹤年的发家史一帆风顺,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波折。

记者问他成功秘诀,他谦虚说:“我汉语和英语都很好,又会和别人打交道,生意自然就做大了。”

说白了,就是郭鹤年可以巧妙周旋与生意伙伴、政府关系之间,有中国人谦虚的做事风格,又有西方人冒险精神,加上父辈留下的资本,机会一来,猪也在风口起飞。

难忘故国:我不能对中国的不忠

要说郭鹤年与中国的关系,其实在60年代,糖业起家时,他的公司便通过香港的秘密渠道向大陆卖糖了。

那是个特殊的年代,中国遭到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同时封锁,与外界处于“隔绝”状态,跟中国做生意是要冒着被制裁的风险。

正如另一位香港爱国商人霍英东所说:“那时候,想着挣钱,说我爱国,过誉了。”郭鹤年或许也是相同的心理。

78岁潘石屹近况(郭鹤年的双面人生)(8)

但1973年,一件不同凡响的事情,让郭鹤年足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一笔。

那年,中国国内食用糖紧缺,上年纪的人应该还记得为了补充不足,国家还特意从古巴进口了一批口味有点特殊的“古巴糖”。

中国政府找到郭鹤年,希望能以最便宜的价格在国际上购买30万吨食糖。

郭鹤年二话不说,接下了任务,拿着国内汇来的宝贵资金,想方设法购买便宜的食糖。

他巧妙利用金融力量,拉低期货市场食糖价格,低价大举扫货,不但以超低价买够了30万吨食糖,还在期货市场大赚了500万现金。

78岁潘石屹近况(郭鹤年的双面人生)(9)

这笔多出来的钱,不给中国也没有关系,但郭鹤年还是选择连同食糖一起上交给了中国,从中一分钱没赚。

很多年后,记者问他为什么不留下多赚的500万期货钱?钱不是越多越好吗?他回答说:“那没办法加嘛!(如果加了)这是不忠对中国。”

那时候,郭鹤年未曾踏足过中国,拿着大马国籍,依旧有颗中国心。

潘石屹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卖高价房给国人,赚来的钱全部转移到美国,怎么能不令人反思?究竟是谁培养出了潘石屹这类人?

负气出走中国香港,取得永久居民

改革开放后,郭鹤年彻底融入了中国,在90年代初,外资大举撤出中国之际,他反其道行之,加大投资,建起了今天北京赫赫有名的国贸大厦,如今光是租金收入一年高达50亿。

和如今社会上一群能说会道、就是不投钱的企业家相比,郭鹤年很少在公开场合讲话,但他会拿出真金白银投资中国,不管国际资本是否撤离,“亏了我也认了,有些事不能拿赚钱来衡量,大马的产业让我亏得起。”

用大马赚来的钱补贴国内。

这些高调的表态,引得大马政府不满,尤其是2013年新当选首相纳吉布上台后,将郭鹤年视为“叛徒”,宣布国有化他的制糖公司,国家强行参股。

78岁潘石屹近况(郭鹤年的双面人生)(10)

这一招釜底抽薪,使得郭鹤年彻底寒心,干脆直接搬到香港长期定居,反正在中国的产业规模也不比大马小了。

很快他和他的儿子、侄子们拿到了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大马的事情基本不过问,遥控指挥。

2019年,首相纳吉布因贪污倒台,这位首相可谓是侵吞国有资产,纵容妻儿腐败的典型。帅真财经曾有一篇专门报道此事的文章《华裔“华尔街肥狼”,血洗高盛往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震惊全国的“一马案”由此被揭开,美国人还特意写了本《鲸吞百亿》的书,揭露纳吉布勾结商人腐败的事实。

78岁潘石屹近况(郭鹤年的双面人生)(11)

郭鹤年终于沉冤得雪,新任首相立刻重新迎回郭鹤年,把他称作“国家支柱”,希望他继续为大马经营制糖公司。

郭鹤年表示愿意奉献一切,说完拍屁股回到了中国香港。

落叶归根,今年98岁的郭鹤年或许已不想再陷入纷争,只想安度晚年。

结语

由于工作的原因,帅真财经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海外华人朋友,澳洲、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泰国等都有。

给帅真财经留下印象最深的要数马来西亚华人,他们可以称得上是海外华人中对祖国认可度最高的群体。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江左佑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