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玛尔戈王后真实历史(戏剧与真实中的玛戈王后)

玛尔戈王后真实历史(戏剧与真实中的玛戈王后)8月24日凌晨,针对胡格诺派的大屠杀开始了,吉斯公爵亨利一马当先,带人去科利尼家,他的一个仆人刺穿了科利尼的胸膛,并将其从窗户扔了出去,另一个仆人则砍下了科利尼的头。当天有2000名胡格诺派教徒在巴黎被杀,因该日为天主教圣巴托罗缪(圣巴托罗缪为耶稣十二门徒之一)节, 故称“圣巴托罗缪惨案”。屠杀紧接着扩散至其他城市,死难者大约有数万人。当时死难者的尸体堆积在河里长达数月,以至于没人敢吃河里的鱼。但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对此却非常高兴:所有罗马的钟都为庆祝这次的获胜而敲响,且为此发行纪念币。此时,几千名胡格诺派教徒被婚礼吸引到巴黎来,其中不乏一些贵族。他们和巴黎的天主教徒之间本来气氛就很紧张。天主教徒担心胡格诺派的报复,决定先下手为强。凯瑟琳强迫性格软弱的查理九世同意将胡格诺派赶尽杀绝,尽管和科利尼关系不错,查理九世最终还是决定实施屠杀,而且一旦进行就必须非常彻底,因为他不想再面对报复。一开始,

《玛戈王后》改编自大仲马的同名小说,帕特里斯·夏侯基本上遵循了大仲马的叙事线索,并成功地赋予影片一种油画般的视觉风格。早在1954年,这部小说就被搬上过大银幕,当时出演玛戈王后的是比阿佳妮更老一辈的法国女星让娜·莫罗,在更早的1916年,美国电影之父大卫·格里菲斯就在代表作《党同伐异》中用默片语言讲过玛戈王后及法国历史上著名的针对新教徒的大屠杀“圣巴托罗缪之夜”的故事。也难怪电影人如此喜爱这个题材,虽说大仲马的历史小说并不等同于真的历史,但玛戈王后的生命中确实拥有艺术家热爱的众多戏剧性元素:血腥的宗教仇杀、毒辣的宫廷阴谋、混乱的男女关系……

玛尔戈王后真实历史(戏剧与真实中的玛戈王后)(1)

一桩弥合分裂的婚姻

玛戈王后出生于1553年,未出嫁时全名为玛格丽特·德·瓦卢瓦,父亲是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亨利二世,母亲是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她出自意大利著名的美第奇家族。玛格丽特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哥哥弗朗索瓦二世即位,但半年后死去,王位传到她另一名哥哥查理九世手中,正是他给玛格丽特起了“玛戈”的昵称。查理九世登基时只有十岁,由母亲凯瑟琳掌控朝政。

在所有的记载中,玛戈都被视为极具吸引力的性感尤物,当时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记载他眼中的玛戈:她的可人之处世间仅有,令繁花烂漫统统黯然失色。除却天赐的瑰丽容颜与优美体态,玛格丽特总是衣着端庄,华服之上坠饰的珠宝璀璨夺目。肌肤无瑕更令她面庞生辉,秀发上还点缀着白色的大颗珍珠、珍稀的宝石,以及极其罕见的星形钻石——天生丽质而又珠光宝气,令她的美丽足以媲美灿星闪烁的绚丽夜空。

然而,17岁的玛戈却用行动和母亲唱着反调,她和年轻的吉斯公爵亨利产生了爱情。这是凯瑟琳不可接受的,玛戈和吉斯公爵亨利结婚,只会助长吉斯家族的势力。据说凯瑟琳知道后,将玛戈从床上拉起,和查理九世联手暴揍玛戈,撕扯她的睡衣,还揪下了她的一撮头发。吉斯公爵亨利被赶出宫廷,还受到查理九世的死亡威胁,他不得不赶紧宣布一个婚约,以示不再觊觎玛戈。之后,法兰西的王太后和纳瓦拉的女王开始了谈判。

一开始,让娜抓着宗教信仰问题不放,坚决反对这桩婚事。而凯瑟琳却坚持要求让娜前往法国宫廷,她给让娜写信说想见见让娜的孩子们,并保证自己不会伤害他们。让娜在回信中这样写道:“请原谅,你这么说是想要宽慰我吗?这让我觉得有些好笑,我有什么值得惶恐的?人们传言说你会吃小孩,但我觉得,那简直是无稽之谈。”当让娜莅临法国王宫后,凯瑟琳即开始对其施以心理压力。让娜给儿子去信:“我的孩子啊,他们是要将咱们母子分开,并把你从上帝的庇护下带走。”凯瑟琳利用让娜对其子的期望,并且最终说服了让娜对这次联姻点头,前提是亨利可以维持胡格诺教徒的身份,婚期定在1572年8月18日,地点巴黎圣母院。让娜开始为婚礼采买衣饰,后来,她病倒了,不久就去世了,享年44岁。亨利继承了她的王位,成为了纳瓦拉国王。信奉胡格诺教的一些作家撰文指控是凯瑟琳使用下了毒的手套谋杀了让娜,《玛戈王后》电影也采用此说。

玛尔戈王后真实历史(戏剧与真实中的玛戈王后)(2)

婚礼变成大屠杀

电影开场于那场盛大的婚礼,一方是罗马天主教徒,一方是胡格诺教徒,这段婚姻实在是离经叛道。教皇并不祝福这场联姻,两人的结合甚至没有得到其特许。由于这对新婚夫妇的信仰不同,婚礼仪式只得做一些迁就。例如,婚礼是在巴黎圣母院的前厅举行的,因为纳瓦拉国王亨利拒绝进入任何天主教教堂的弥撒厅,而在弥撒上代替亨利位置的则是玛格丽特的兄弟。据说,当玛戈被问到是否愿意嫁给纳瓦拉国王亨利时,她没有回答,最后是她的兄弟安茹公爵亨利按住她的头,强迫她点头同意,电影中则把强按头的人换成了查理九世。婚礼之后是连续数天的狂欢,欢乐的气氛在几天后被一场未遂的刺杀所打破。

当时胡格诺派的另一位领袖科利尼将军颇得查理九世的信任,这引起了王太后凯瑟琳的猜忌,按照电影《玛戈王后》的说法,是她派出了暗杀科利尼的刺客,在历史学家看来,吉斯家族也有嫌疑。然而,8月22日那天,子弹只是击穿了科利尼的左肘。查理九世派出了御医,并亲自登门看望,但在凯瑟琳的干预下,两人未能单独面谈。

玛尔戈王后真实历史(戏剧与真实中的玛戈王后)(3)

此时,几千名胡格诺派教徒被婚礼吸引到巴黎来,其中不乏一些贵族。他们和巴黎的天主教徒之间本来气氛就很紧张。天主教徒担心胡格诺派的报复,决定先下手为强。凯瑟琳强迫性格软弱的查理九世同意将胡格诺派赶尽杀绝,尽管和科利尼关系不错,查理九世最终还是决定实施屠杀,而且一旦进行就必须非常彻底,因为他不想再面对报复。

8月24日凌晨,针对胡格诺派的大屠杀开始了,吉斯公爵亨利一马当先,带人去科利尼家,他的一个仆人刺穿了科利尼的胸膛,并将其从窗户扔了出去,另一个仆人则砍下了科利尼的头。当天有2000名胡格诺派教徒在巴黎被杀,因该日为天主教圣巴托罗缪(圣巴托罗缪为耶稣十二门徒之一)节, 故称“圣巴托罗缪惨案”。屠杀紧接着扩散至其他城市,死难者大约有数万人。当时死难者的尸体堆积在河里长达数月,以至于没人敢吃河里的鱼。但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对此却非常高兴:所有罗马的钟都为庆祝这次的获胜而敲响,且为此发行纪念币。

玛戈后来在回忆录中描述了当时发生在杜伊勒里宫,也就是她与新婚丈夫刚刚入住的地方发生的那场血腥的杀戮。那时,亨利和自己的表亲孔德亲王一并被护送到了一个房间里,来人告诉他们,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死;要么改变信仰,成为罗马天主教徒。凯瑟琳一度想要直接杀掉亨利,她本打算宣告女儿的婚姻无效,但玛格丽特表示,她与丈夫已有了肌肤之亲,成为了他“不折不扣”的妻子,这才保住了亨利的性命。最终,亨利选择了改宗天主教,夫妻俩从此也被软禁在卢浮宫。

玛尔戈王后真实历史(戏剧与真实中的玛戈王后)(4)

政治上同心,感情上离心

电影中,玛戈救下了胡格诺派教徒拉莫尔,后来拉莫尔成为玛戈最为忠实的裙下之臣。历史上拉莫尔是玛戈的情人没错,但他的身份是玛戈最小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的侍从,并且参与了大屠杀。玛戈救下的另有其人,她在回忆录里描述,德·莱朗子爵——一位跟随她丈夫的胡格诺派教徒,因为被查理九世卫兵追踪而躲进她的卧室。玛戈为他说情,最终保住了他的性命。

在大屠杀之后,查理九世本就脆弱的心理和体质开始急剧衰弱,他宣称遇难者的惨叫声在自己耳边不时响起,并发狂似的交替责备自己和母亲。凯瑟琳认为,自己的儿子疯了。查理九世死于1574年5月30日,电影上,他的死因是翻看了一本涂抹着毒药的打猎书,历史上,他真实的死因是肺结核,不过他确实热爱打猎并著有专著。当年7月18日,查理九世的弟弟安茹公爵亨利赶回巴黎,第二年加冕为法兰西国王,是为亨利三世。

在几个兄弟中,玛戈和亨利三世关系最僵,她和丈夫在朝廷上一直都站在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一边。不过,在情感上,纳瓦拉的亨利时常忽略玛格丽特的存在,恣意于与情妇夏洛特·德·索维尽情欢愉。亨利和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之间甚至传出了两人为了德·索维而明争暗斗的传闻。据称,德·索维在亨利迎娶玛格丽特后的头几年里扮演着凯瑟琳的线人的角色,她是凯瑟琳建立起的所谓“飞行舰队”这一组织中的一员,该组织是由一群宫廷佳丽组成的,她们负责为凯瑟琳引诱贵族入瓮。在玛格丽特的回忆录里,德·索维是一个左右逢迎的女人,“她给予这两个人同等的眷顾,很好地拿捏着这两份眷顾的分量,充分地激发起了他们彼此之间的嫉妒心理……以至于这两个男人同时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他们抛下了自己的野心甚至是职责,全心全力地为这位女神争风吃醋”。也许,德·索维就是被亨利三世和凯瑟琳利用来离间两人的工具。在电影中,她成为凯瑟琳试图毒杀自己女婿的工具。

玛尔戈王后真实历史(戏剧与真实中的玛戈王后)(5)

玛戈也是桃色传闻的主角。1575年的某一天,人们听到凯瑟琳冲着玛戈大吼大叫,她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儿找了个情人。另一次,亨利三世派出了一批刺客,想要灭了玛格丽特的情人博西·德·安布瓦兹的口,安布瓦兹是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的好友,他幸运地躲过了刺杀。1576年,亨利三世指责玛格丽特与侍女之间言行失当。玛格丽特在回忆录中说,要不是母亲拦着,亨利三世会要了她的命。尽管在私生活上各自精彩,但在政治上,婚后前些年,玛格丽特是忠于丈夫的,在朝廷的尔虞我诈中,她一直辅佐着夫君。到1575年之后,他们两人就成了纯粹的革命同志。“疼痛难以忍受”,玛戈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不再和我的国王丈夫同房了。”

作为玛戈最著名的情人,拉莫尔之死是电影中的重头戏。在真实的历史上,他因为密谋反对查理九世而被砍头。一直有传言,玛戈将拉莫尔的头颅做了防腐处理,一直保存在缀满珠宝的盒子里。《红与黑》中于连的第二个情人玛蒂尔德·德·拉莫尔所醉心的、有关于她的一位先人被砍头后,他的情人抱着头颅下葬的故事即源自于此。电影到此戛然而止,实际上只截取了玛戈生命中最惊心动魄的几年。

玛尔戈王后真实历史(戏剧与真实中的玛戈王后)(6)

法国公主变成法国王后

1576年,亨利设法在狩猎时不告而别,投奔自己的王国,他在6月13日发誓弃绝天主教信仰。那时,玛戈也被人当做了同谋者而被控制了起来,连娘家人也对她起了疑心。最终,亨利没有抛下妻子。1578年,凯瑟琳按约定的时间把玛戈送到了她丈夫的身边。一开始,这段婚姻走进了一个新阶段,夫妻俩维持了表面上的和谐,但双方的关系后来还是紧绷了起来。两人依旧各找各的情人。

1582年,玛戈甩开丈夫,重返法国宫廷。很快,她又有了新欢,还不止一个。纳瓦拉的亨利拒绝再度接纳他的妻子,除非亨利三世公开为其清白背书。凯瑟琳特地给女儿写了封信,苦口婆心地劝她说:王后乃一国之母,必须毫无怨言地包容丈夫出轨的行径,且谨守妇道,做一位无可挑剔的妻子,视流言挑衅为无物。1584年4月13日,玛戈与亨利重聚,但她并没有把母亲的话当回事,即使是在1584年6月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离世,亨利成为法国王位的假定继承人之后也是如此。

1585年,亨利与一位寡妇打得火热。这位很是出格的情妇让玛戈无法容忍,因为其极力唆使亨利彻底抛弃玛戈,好把自己封为纳瓦拉的皇后。玛戈曾想毒死亨利,后来还用手枪朝丈夫射击,但却失手。担心丈夫报复自己,玛戈从纳瓦拉王国逃往了自己的封地阿让。在阿让,她给母亲写信,请求支援。还加强防务、充实兵力,并反击自己的丈夫。但不久之后,阿让的官民即对玛格丽特群起而攻之,把她赶出了镇子。母亲要求玛格丽特搬往一处皇家庄园,但她却撤回了自己高耸入云、坚不可摧的卡尔拉要塞,那是她和新情人奥比亚克的安乐窝。这彻底摧垮了凯瑟琳的耐性,她坚持要求亨利三世有所作为,因为这一切“让人忍无可忍”,他们必须“在玛戈再次搞出什么有辱皇室尊严的事端之前”制住她。1586年10月13日,亨利三世将玛格丽特从卡尔拉强行带回,关进于松城堡,在那里一呆就是18年。

玛尔戈王后真实历史(戏剧与真实中的玛戈王后)(7)

1585年开始,法国国内开始了“三亨利之战”,各方首领分别是国王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纳瓦拉的亨利,他们分别为玛戈的哥哥、前情人、丈夫。1588年5月,天主教同盟控制下的巴黎迎接吉斯公爵入城,包围王室住地卢浮宫,国王亨利三世逃出巴黎,并在鲁昂签署联盟敕令,满足了天主教派的一切要求。同年12月,国王的近卫军暗杀了吉斯公爵亨利。巴黎闻讯后发生暴乱,受到新旧教派夹攻的亨利三世同纳瓦拉的亨利结盟。1589年8月1日,亨利三世被刺身亡,纳瓦拉的亨利成为法王亨利四世。不过, 天主教会拒不承认这位新教徒国王。为了顺利即位,亨利四世率领新教军队北上,虽然在数量上处于弱势,但由于他勇敢善战、指挥得当,新教军队节节胜利,包围了巴黎。

巴黎城内的大部分人都是天主教徒,他们决定誓死抵抗。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关键时刻,亨利四世放弃以武力攻占巴黎的计划,再次改变信仰。他那句“巴黎值得一场弥撒”由此成为世界名言,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波旁王朝自此开启。

由于玛戈未能给亨利生育子嗣,1599年,两人解除婚约,玛戈得以保留王后称号。后来她回到巴黎,与前夫及其第二任妻子玛丽·德·美第奇和解,成为艺术家的良师益友和穷人们的女施主,她经常帮助策划宫廷活动和养育亨利四世和玛丽的子女。1615年,她在巴黎去世。

尽管被认为淫荡而堕落,但在十六世纪乱糟糟的法国,张扬人的尊严与价值的玛戈成为了文艺复兴的某种标志,敢于对抗包办婚姻,勇于追求个人的自由与欲望。虽然她的母亲和兄弟们都是些心狠手辣的屠夫,但作为天主教徒的她还是为保护自己丈夫的生命而站了出来,尽管她不爱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