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到底有多可怕感想(贫穷到底有多可怕)
贫穷到底有多可怕感想(贫穷到底有多可怕)芭芭拉当时浑身都凉透了。她睁大美丽的圆眼睛,用稚嫩的声音回答:“我以为大家都被强暴过呢。”但这种平静,更让芭芭拉震惊。“我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芭芭拉回答。而芭芭拉的回答,也让小女孩吃惊了。
戴维•希普勒在《穷忙》里,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当女记者芭芭拉前往贫民区,采访当地社工时,一个小女孩,大概10岁模样。
扎着小马尾,坐在一个秋千上,一边晃,一边漫不经心地问她:“你被强暴过多少次?”
小女孩问得很随意,也很自然,仿佛只是在谈话中随便一提。
但这种平静,更让芭芭拉震惊。
“我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芭芭拉回答。
而芭芭拉的回答,也让小女孩吃惊了。
她睁大美丽的圆眼睛,用稚嫩的声音回答:“我以为大家都被强暴过呢。”
芭芭拉当时浑身都凉透了。
她放弃与社工的对话,转而与小女孩长聊。
然后发现一个惊人的真相:性虐待在那个贫民区(也许是全世界的贫民区)大肆蔓延。
蔓延到什么程度?
——小女孩的同学、朋友在学校谈到性侵时,都以为是家常便饭。
孩子们聊起那些罪行,就和谈论被父母打了一耳光一样平常,一样麻木。
而对孩子们施暴的人,多是熟悉的人——邻居、亲戚、神父,甚至还有不少是继父或父亲。
在密不透风的贫困里,美好正在死去,邪恶正在张牙舞爪。
而我们全然不知。
我们以为,贫穷只意味着物质短缺,精神短视。
但芭芭拉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告诉全世界的人们:不,贫穷还意味着种种惨烈的、不可修复的、摧毁性的身心伤害。
更糟糕的是,这种伤害,会被弱者、受害者视为生活日常。
这才是贫穷最可怕的地方。
从那以后,芭芭拉开始介入高危儿童辅导项目。
她越介入,越是为贫困儿童担忧。
那些备受侮辱与损害的孩子,带着血泪模糊的创伤,在暗无天日的童年熬啊熬,有些熬到了20岁。
但永远无法正常地爱人与被爱,如同缺爱的僵尸。
有一些,在不到20岁时,就已经成为单亲妈妈、妓女、瘾君子等边缘人。
甚至有些悄然离世,公共话语圈少有人知。
性侵等创伤,会成为一个人永远不会痊愈的伤疤,一直在溃烂,永远在发脓。
在另一个贫民区,一个叫温蒂的受害者,也是典型的例子。
她3岁丧母,父亲也不知所踪,进入福利院,不久被收养。
但这种收养,是另一场噩梦的开始。
她在很小的时候遭受了养母两个儿子的侵犯。
“这几个男孩经常把我拉到地下室,脱下我的衣服,做一些......让你永远也无法忘记的事情,不管年纪多大了也不会。永远也不会忘记。到死的那一天,你也不会忘记。”当她向养母陈述自己受到的伤害,对方只觉得她在撒谎。
温蒂得不到保护,得不到理解,更得不到爱。
在这样的生活里熬了几年,她迫不及待地谈恋爱,怀孕,堕胎,退学,又怀孕,又堕胎。
温蒂的表现,是性侵幸存者的正常反应——
一项研究表明,遭受过创伤的孩子,会倾向于通过性行为和早孕,来获取情感上的亲感感。
但这当然是一种飞蛾扑火。
它会令人衰弱,也会令人变异。
它会摧毁一个人的信念,让受害者认为幸福是不可能的,痛苦才是常态。
于是,受害者会产生习得性无助,丧失主动改变生活的动力和信心。
他们会怎么虚度光阴怎么来,怎么及时行乐怎么来。
然后,生命就成为一个行走的悲剧。
我们经常在爆文之中,看到大家如何渲染贫穷的可怕,穷人的悲苦,但是真正的可怕,几乎无人涉及。
而这,才是贫穷所引发的最致命的症状之一。
它脓血泛滥,残酷无比,令人不忍直视。
2006年3月,一个名叫王杰的人,开办百色助学网,名义上为百色地区的贫困儿童募捐助学金。
但是,真相是什么呢?
真相是在那几年时间里,王杰不仅私吞助学款,性侵无数贫困儿童。
而且从中拉皮带,为一些邪恶的“老板”提供女童性服务。
罪恶如此滔天,令人不忍直视。
但是,那么长的时间里,这些罪行都没有曝光。
为什么性侵如此多农村女童,涉案人员那么多。
甚至有一些女孩因此怀孕,事情长时间都被埋在鼓里?
无非是贫穷。
一些受害女童事后接受采访称:“如果他出事了,我们就没钱了。”
这句真是令人又愤怒,又辛酸。
倘若没有贫穷的束缚,没有生活的寒风霜剑严相逼,这种集体性侵,又怎么可能持续如此之久。
倘若孩子们不必为一两百块钱发愁,她们早就逃出了魔爪。
贫穷令人受困。
受困的不仅是自由,还有正义,更有良知。
它会为罪行提供免死金牌,会为邪恶提供防护罩,会为恶人的犯罪大开绿灯,会让道德滑坡,让正义缺席。
它会无视弱者的血与泪。
它会让羔羊集体沉默,让魔鬼的狞笑日复一日地响彻这个世界。
而比性侵更可怕的,是贫穷所带来的绝望。
真正的底层人,往往都在苦苦挣扎,筋疲力尽,却找不到出路。
当贫困十年如一日地跟随,当拚尽全力,依然苦病交加,许多穷人不再热忱,甚至可能因“太穷了”而自杀。
知乎有一道题,名叫“贫穷到底有多可怕”,一个作者的回答触目惊心。
他讲了一个惊悚又悲凉的故事。
一个男孩因为饥饿难忍,在菜摊上偷了一块肉。
老板抓住了他,百般喝斥,并叫人叫来了他的父亲。
父亲到场之后,百般求饶,说家里太穷了,几个月没吃过肉,孩子饿,才会冲动地做出这种事。
店老板听了心酸,砍了一大块肉送给这家人。
当天晚上,他们吃了最后一顿饱饭,然后,一家人卧轨自杀。
而比这最惨烈的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就在你我生活的此刻,灯红酒绿、物质充裕的当下,多少人,依然在贫困交加地生存。
但你看不见他们。
也听不见他们。
他们是沉默的一群,发不出声音,也不被人知晓。
但我总觉得,每一个心有悲悯的人都该记得,他们确实存在。
搜狐新闻曾报道过一场惨案。
东欧有一对母子因为极度贫穷。
在走投无路下,最后选择共同上吊,结束生命,告别这个繁华又苍凉的人间。
更令人心酸的是,两人因太贫穷,竟然连第二条绳子都“买不起”。
因此,他们只得共享一条绳索。
你可能要说,这是异国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不。
而在我们身边,因贫穷而死的,同样不是孤例。
在百度上输入关键词:贫穷 自杀,跳出来的搜索结果是3 050 000个。
这300多万个的结果中,每一个,都含着不同名目的痛苦,不同缘由的无奈。
同一种选择里,尽是相似的命运。
同一条绝路上,走着不同姓名的人。
而他们,都是人世间苦难的弃儿。
比如京华时报曾报道过,2016年,江苏徐州丰县梁寨镇有一对夫妻,因为太过贫穷,丈夫决定喝百草枯自杀。
自杀当晚,他在家族群里发语音,请大家帮忙照顾两个未成年的孩子。
然后自己吞食了这种巨毒农药。
同时也给妻子喂下大量百草枯,造成肺部纤维化。
若不是举目无光,谁愿意弃儿而走。
若不是自己先放弃了一切,谁愿意逼挚爱的妻子一起服毒。
“暖风吹得游人醉”的富人,难以理解穷人的苦难。
这些苦难从外部而来,但通过种种细节,穿肤入骨,直入内心,像百草枯一样,摧毁了穷人的内部秩序。
当内心失序,当希望不再,有些选择就会自然而然地到来。
芭芭拉曾经说,穷人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精神先死了。
精神若不死,生活哪怕是黑暗的荒野,远方也会一直燃着一团火焰。
精神若死,四野寂灭,一切都无可挽回。
2009年,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卫生间的水龙头上,挂上两条毛巾。
将头伸入其中,将身体悬挂在上面,佝偻着死去了。
她本是那么优秀的女子。
6岁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
考上武汉大学,又考上公费研究生,弟弟也在母亲和她的帮助上,考上了北京重点大学。
但母亲因为下岗,没有房子,无处可去,跟着她住在宿舍。
学院不允许,将其赶出去。
母女二人一起住了一晚招待所。
但招待所哪里住得起!
次日,上海奇冷的冬天,风雨交加的夜晚,母亲无处可走,独自一人在电影院外坐了一整夜。
杨元元找到母亲,两人一起找了一间租房,毛坯的,屋子里连水也没有。
她们抱了一床被子进去,在床垫上一起睡了一晚。
杨元元当晚已经表现出了绝望之念。
她说:“活着没有什么意思,奋斗多年想改变人生,但还是这样。”
然后于次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许多人觉得不可理解,研究生,大好前途,为什么要自杀。
但如果你了解过穷人的精神状态,就会明白,常年为贫穷所困的人,多数存在心理问题。
- 一边是敏感至极的自尊心,一边是难以得到尊重的难堪。
- 一边是自我期望过高的自负,一边是极度匮乏的价值感。
- 一边是好强,一边是脆弱。
- 一边是敏感,一边是“不被别人当人看”。
两种自我长期交战,最终累不堪言。
也就是说,将杨元元逼上绝路的元凶,不是外界的打压,而是内心的溃败。
倘若她是健康的,心怀希望的,应该能扛过黎明前的苦楚。
但是,她没有做到。
因为她已经放弃了。
说到这里,想必你也明白了。
若要救赎穷人,最首要的一件事,就是告诉他们:这人世虽然很糟糕,但也有精彩,值得我们再熬一熬。
而这点精彩,不能只是口号。
它需要所有人一起来。
一起给予穷人保障。
一起给予善意。
至少,我们一定要明白,在劳动大军的最底层,依然有成千上万的人挣扎着。
也许你不喜欢,但一定要给予尊重。
也许你不欣赏,但请你温柔。
因为,他们中的太多人单单是为了活着,就已经耗尽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