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34师唯一幸存的将领(红34师唯一幸存团长韩伟)
红34师唯一幸存的将领(红34师唯一幸存团长韩伟)就是这样的一个年代,在荆楚之地的湖北省黄坡县的一间小土屋内,一声清脆的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村里的宁静,一个叫韩伟的小孩诞生了。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尽可能地显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和希望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罢了让我们阅读韩伟将军的革命故事,回顾那段红色的历史,回看老一辈的红军将士们,为了我们新中国的建立,流下了多少血汗,经历了多大的困难!1906年,那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内忧外患的年代。国家体制的颠三倒四,政府的反复变化,军阀为争夺权力而挑起的战争从未停止。当时的人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深受迫害。历届政府虽然都高喊着振兴中华,保护百姓的口号,但也都是纸上谈兵,掩耳盗铃。
“我死了之后,希望可以把我的骨灰放回闽西去!”
这是一位经历了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位老共产党人,在晚年留下的一个要求。
韩伟
他曾担任过毛主席的警卫排长,是铁流之师红军第34师的唯一幸存的军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中将。这位老革命者就是在湘江战役中,红34师唯一幸存的团长—韩伟将军。
让我们阅读韩伟将军的革命故事,回顾那段红色的历史,回看老一辈的红军将士们,为了我们新中国的建立,流下了多少血汗,经历了多大的困难!
身处乱世,发愤图强1906年,那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内忧外患的年代。国家体制的颠三倒四,政府的反复变化,军阀为争夺权力而挑起的战争从未停止。
当时的人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深受迫害。历届政府虽然都高喊着振兴中华,保护百姓的口号,但也都是纸上谈兵,掩耳盗铃。
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尽可能地显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和希望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罢了
就是这样的一个年代,在荆楚之地的湖北省黄坡县的一间小土屋内,一声清脆的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村里的宁静,一个叫韩伟的小孩诞生了。
韩伟的父亲是一名工作技能十分熟练的锻铁工人,后面因为技艺精良带着家里人来到了安源。所以小时候的韩伟就在专门为铁工创办的安源路矿工人子弟学院读书学习。
韩伟
也是在那段时期,尚为年轻的韩伟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一颗革命的种子悄悄地种在了这位年轻少年的心中
1922年韩伟作为矿工俱乐部的宣传委员,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安源工人运动,走上了伟大的革命道路。
1924年初,韩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体后,在组织内担任交通员的职务,主要负责长沙,上海这一块区域的革命物资运输工作。
也是在工作期间,韩伟结识了当时刚从上海回到长沙的毛主席。
一年之后,由于北洋军阀动用暴力镇压,安源路矿工俱乐部被查封,当时的韩伟正在长沙完成组织的工作,所以回到家的韩伟一时间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当时正值国民党与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大革命的风潮在广州地区得到热烈的追捧,韩伟为了寻找党组织也立马来到了广州。
韩伟到达广州后,后被选进黄埔军校以插班生名额入伍生团开始了学习。1925年底,韩伟那一期的插班生被编入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教导队任职。
1926年5月,韩伟参加了北伐革命战争,也是在那个时期,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同年的9月,韩伟率部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著名的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油画
秋收起义之后,韩伟先后担任过毛泽东,朱德等我党前委领导人的保卫工作,也担任过我红军部队的高级军事长官,在革命的道路上积极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
1934年9月底,蒋介石为将我红军部队和新生的中央苏区消灭在襁褓之内,集结了50万余众的部队,对我中央战略区域进行了浩浩荡荡的围剿,势将我部一举歼灭。
由于当时博古和李德的对当前局势判断的严重失误,向我红军战士发布了错误的指挥命令,导致国民党部队分6路突破进攻我防区,造成了向心之势。
中央苏区的同志共8.6万余人,被迫踏上了艰难的长征之路。长征开始后,红34师被派遣作为后卫部队。
红军长征
可能作为一名红军战士的韩伟怎么也无法想到,波涛滚滚的湘江,让他与自己所属的红34师战友,成为了最后的诀别之地!
血染湘江水,忠骨埋沙场在长征时期,当时国民党追击我红军部队的兵力超过了40万余人,以前部署多道防线,后紧密追击的钳击战略,死咬着我军不放。
我红军将士凭借着顽强的战斗决心,接连冲破了国民党军队精心布置的3道防线,到达湘江水畔,但是在这里等待他们的,是更加凶险的第4道防线。
国民党向外部宣称要将我军在湘江之东侧,一举消灭!
在我中央红军危急存亡之秋,中央军委紧张讨论对策后,由总参谋长刘伯承亲自到红34军下达命令:红34师担任主力部队的殿后任务!
根据当时敌我双方的兵力武器装备等因素对比,红34师极有可能在完成任务的时候,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以至于孤军奋战的境地。
时任红34师的陈树湘师长在接到中央军委的任务之后,结合部队的实际情况和国民党军队追击行径等因素,和其他同志一起,做出了死守文市到水车一带的具体防御部署。
阻击战役打响之后,在面对装备精良且兵力数倍于自己的国民党军队,红34师伤亡惨重。
但是战士们凭借着对革命的决心和不屈的意志,红34师的全体将士硬是挺住攻势,完成了殿后任务,护送其他红军部队安全的度过了湘江。
可是完成任务的红34师,还是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于湘江以东。在部队分散突围的过程中,大多数部队全体战士悉数牺牲。
师长陈树湘被俘虏,为保留自己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尊严,陈树湘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作为掩护部队的韩伟部仅存300余名红军战士,面对自己所剩的战士,韩伟做出决断。将剩下的战士分为3股小队,重新任命指挥官,由各队的指挥官带领其部分散突围。
按照计划,韩伟带着战士们,趁着夜色的掩护开始突围行动。可是他们还没走多远,就被数千之众的国民党追兵包围。
面对如此之多的敌军,早已疲惫不堪的红34师剩余的300余战士只得一边战斗一边撤退。
等到他们被迫撤离至宝界岭处,原本300多人的部队,也只剩下30多名战士了。为了争取哪怕只有一名战士可以突围出去,保留红34师的火种。
韩伟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进行突围,而自己和其他5名干部作为诱饵,主动出击,诱使国民党军队追击他们至悬崖边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敌军的包围圈渐渐缩小,最后将韩伟和其他五名红军干部逼至退无可退的地步。
在此处境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尊严,韩伟等5人决定跳崖自杀,以死明志!可能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他们这一跃,竟然为红34师保留了最后的一丝火种。
韩伟和其余两名干部在下坠的途中幸运地被树枝托起,虽然都受了伤,但所幸没有伤及性命。
在他们寻找生路的时候,被一名上山采药的郎中所救,并且带回自己的家中为他们治疗伤势。
当时国民党军队为了确保将我红军的剩余有生力量一举歼灭,展开了大规模的搜山行动。
郎中为了保护幸存的韩伟三人不被国民党军队发现,就将他们藏在了家中储存红薯的地窖里。也是因为这样,他们才逃过了国民党军队的搜索。
等到风声过去之后,为了寻找党组织和军队,韩伟三人商议后决定,留下伤势过重需要长期静养的同志,其他二人分头行动,踏上寻找组织的漫漫长路。
他们在临走时,为了向保护他们的村民表示感激,特意留下了自己的武器送给村民保护自己。
一晃两个月过去了,韩伟来到了当时的军政重地武昌市,并且借宿在自己的弟弟家中稍作休息,并且计划下一步自己该去哪。
谁也不会想到,在一个稀松平常的深夜,国民党军队居然悄无声息地闯入韩伟弟弟的家中,将还在熟睡的韩伟抓进了牢狱之中。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向国民党告密的人,竟然是韩伟曾经在安源一起革命过的工友张荣华。
三年的牢狱生活,韩伟从未向外界透露过自己红军干部的身份,这也为后面能够顺利出狱,并且回到党组织留下了伏笔。
随着抗日战争的开始,在我们中华民族一致对抗外敌侵略的局势下,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为了加强我国在抗日战场上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当局提出释放之前被抓的我党人士。
当然国民党不会如此顺利地同意放人,在他们内部讨论之后,表示将一般的红军士兵送回延安,而红军干部则送到南京统一部署。
由于韩伟平时在牢中非常低调,从未透露自己的身份,所以国民党认为他就是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而将他送回了延安。到达延安后,韩伟等人被安排进当时的抗联大学进修学习。
毕业后,由于毛主席的思想鼓励,韩伟得以放下心结,拒绝了在学校做教员的任职,选择加入晋察冀军区。为了国家,也为了自己死去的红34师的兄弟们,再一次踏上了战场。
抗日战场上的韩伟率领自己的第四团奋勇杀敌,曾经以一个营的兵力,充分发挥游击方式的机动优势,搅得日军主力部队苦不堪言。
并且在鹤山一战,通过对地形的运用,重创日军,获得极大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韩伟的卓越功勋,被党中央授予开国中将的军衔。为了表彰这位老革命人,后被国家授予了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当然,对于韩伟而言,心中永远无法释怀的,仍旧是那场惨烈的湘江战役和红34师牺牲的3000多名红军战士们。
暮年追忆往事,编写史册纪念老战友1986年的春天,中央军委决定开展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的书籍撰写工作。
而当时的一名责任编辑就找到了已经迟暮之年的韩伟老人,希望老人家可以提供一些红34师的事迹,并且编进历史丛书中。
老人家毫不迟疑地答应了这个请求,在写回忆录的4个月中,韩伟老人几乎是终日熬夜,一心扑在写作上。
7页密密麻麻的回忆录,承载了老人家多少的怀念,承载了多少红军战士的鲜血和革命信念!
迟暮之年的韩伟为了能让红34师的数千名战士可以被封为烈士,拖着老迈的身子亲自找相关部门去申请。
韩伟回忆录手稿
可是按照规定需要老人家提供一份完整的名单并且最好可以有人证实这些战士们的身份。
这两个要求对于韩伟来说无疑是不可能完成的,先不说年事已高的自己早已不记得当时红34师所有人的名单。
当时幸存的人也仅仅只有他自己一人被证实是活下来的,因此申请烈士的工作被迫停止。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意外的情况下,在北京的韩伟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
写信的人竟然是当时幸运生还被留在村里养伤的幸存干部罗金党。当时在老乡的悉心照顾下,罗金党的伤势得以痊愈。
韩伟一家
恢复后的他也曾经寻找过党组织,可惜失败了。因此罗金党凭着参加革命前学会的编竹篮的手艺,在广西安了家。
韩伟收到来信之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立刻给老战友开了政治证明,罗金党得到了证明获得了相应的补助,红34师牺牲的3000余名战士,也顺利被追评为了烈士。
1992年,韩伟老将军因病去世,他的家人们遵循老人家的遗愿,把他的骨灰送回了闽西安葬。
在闽西人们的口中我们得知,原来韩伟老将军在闽西地区任司令员的时期,主要负责当地的征兵工作。红34师的绝大部分战士,都是韩伟从闽西带去的。
红34师在湘江全军覆没,也成为了老将军心中永远不能放下的痛。所以他才迫切地希望自己可以魂归闽西的土地,以告慰为革命牺牲的闽西子弟兵的英魂们。
古有西楚霸王自刎于乌江河畔,今有韩伟将军魂归至闽西大地。作为红34师最后幸存的火种,老人家永远无法忘记这些一同奋斗过的战友们,无法忘记那段峥嵘岁月。
湘江战役的惨烈,在我们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红34师的事迹,也将被广为流传。
也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辈的不惧生命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这个安定繁荣的大好时代。
为不辜负革命先烈的光荣捐躯,我辈青年应当更加发愤图强,使我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林中久久不倒,为实现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