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古今对照地图(从地形细节看赤壁之战的经过)
赤壁之战古今对照地图(从地形细节看赤壁之战的经过)曹军虽然人多船多,但周瑜军船大而水战丰富,更有大型楼船,楼船上架设有小型投石机。(赤壁延绵百里,江面宽度有限)可见此次遭遇战曹军失利还有其它的原因。(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黄盖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乌林、赤壁其东西(共长)一百六十里。--刘宋盛弘之《荆州记》可见,赤壁起初不特指刻着“赤壁”二字的那座山,也不指现在的景区“三国赤壁古战场”,而是长江南岸一百里长的坡带,泛指这一带的长江。
由于古今地名的变更,往往让我们对史料中的一些地名的理解产生歧义,甚至怀疑著史者记录有误,所以对古今地理的学习了解对历史的研究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不使文章篇幅过长,那些耳熟能详的细节不再累述,只从地形细节角度来复盘赤壁之战的始末。
赤壁初战曹操大军沿长江东下,周瑜三万水军及刘备二千人沿江西上,遭遇于赤壁,曹军因已染疫病,败退驻扎到江北的乌林。(《三国志·周瑜传》)
如果曹军真这么不经打,绝对战力低于联军的话,周瑜追上去不断胖揍就行了,完全用不着后来的火烧赤壁。
可见此次遭遇战曹军失利还有其它的原因。
(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黄盖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乌林、赤壁其东西(共长)一百六十里。--刘宋盛弘之《荆州记》
可见,赤壁起初不特指刻着“赤壁”二字的那座山,也不指现在的景区“三国赤壁古战场”,而是长江南岸一百里长的坡带,泛指这一带的长江。
(赤壁延绵百里,江面宽度有限)
曹军虽然人多船多,但周瑜军船大而水战丰富,更有大型楼船,楼船上架设有小型投石机。
当时是农历十二月,是长江的枯水季节。
两军在此处宽度有限的长江里交战,曹军单船作战能力远远低于周瑜军,沉船又阻挡后军的上前接战,曹军人多的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
(曹军发挥不出人多的优势)
没有什么无缘无故的以少胜多,只有限制敌人的优势暴露其劣势,而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有理由相信这不是一场单纯的遭遇战,百里赤壁是周瑜精心安排的有利战场,因为当时云梦泽的存在,南郡江夏之间这种地形的地方并不多。
从云梦泽看乌林的地形撇清洞庭湖
说云梦泽先要把引起很多人误会的洞庭湖撇清,汉末三国时现在洞庭湖的地方是一片陆地。
《汉书·地理志》说只有几条河在这里流入长江。
南北朝时,《荆州记》提到这里的南部有个很大的青草湖,但在巴陵城(今岳阳)的南边,与长江有所距离,北面与长江之间仍是陆地。
直到北魏《水经注》才第一次提到“洞庭湖”,说青草湖的北面,有了个叫洞庭湖的“小浅湖”。
(汉末洞庭湖是平原)
然后快到隋朝时,青草湖和洞庭湖合到一起了,就有了壮观的洞庭湖。
唐初李世民的儿子魏王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开始搞混,把洞庭湖当作了汉朝时就有的巴丘湖。
实际上《水经注》就同时提及了巴丘湖和洞庭湖,说明两湖有所区别。
《荆州记》更是明确说巴丘湖就是云梦泽,与青草湖、彭泽湖(今鄱阳湖)并称当时的三大湖泊。
云梦泽
浪费了这么多字数请大家在赤壁之战无视洞庭湖,主要是为了介绍云梦泽和主角巴丘湖。
云梦泽形成的原因,是大自然自动调节长江的水量,使长江下游不发生水患。水量大的季节,长江水就往云梦泽里涌,水量少的季节云梦泽里的水就部分回流长江。
所以云梦“泽”是沼泽化的湖泊。
(第一大湖云梦泽调节长江水量)
而且南郡江夏的长江两岸地形是,南岸高北岸矮,所以云梦泽在长江的北岸,我们就得知巴丘湖在长江北岸。同时这也是当时洞庭湖的位置是陆地的原因。
主角巴丘湖
巴丘湖一定是云梦泽最深的一个地方,所以在云梦泽逐渐消亡的过程中,巴丘湖后来等同了云梦泽。
在八百里云梦海拔高度最低的地方是哪里?
正是乌林背后,现在的洪湖!
(现在乌林和赤壁的位置不一定准确)
当然洪湖的形成的复杂的,在明朝时还是不相连的上洪湖和下洪湖。这跟云梦泽的消失,和洞庭湖、鄱阳湖取代云梦泽的调节长江水量有关。篇幅原因不再细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延伸相关内容了解一下。
我们可以推导出来,巴丘湖是在洪湖的基础上的一个很大的湖,比现在的洪湖要大得多。
乌林的地形
云梦泽调节长江水位,肯定有很多的出口与长江相连,而现在的洪湖就在乌林的背后很近的地方。
那么颠覆大家认知的地方来了,我们可以由此推出乌林实际上就是巴丘湖和长江之间的一个半岛。
(乌林是巴丘湖口的一个半岛)
这个推论将在接后的火烧赤壁和曹操逃跑路线进一步应证。
巴丘
赤壁之战相关史料多次提到“巴丘”,有必要借此机会先澄清下这个同样很多人误会的地理概念。
与云梦泽的消亡,洞庭湖的壮大,后来人们把云梦泽和巴丘湖冠名给了洞庭湖一样。
巴丘也随着宽阔的巴丘湖的消亡,让人们以为在岳阳的巴丘山、长江以南的一带的一个不是太大范围的地名。
巴丘湖作为南北朝时三大湖之一,巴丘能是个小地名吗?
(巴丘和云梦一样是个大地理概念)
实际上,汉末三国时的巴丘是个很大的地理范围,包括了江南的巴丘山,也包括了江北的巴丘湖,以及它们之间的陆地。
从上古传说延续下来,当时的巴丘与云梦一样,是这片荒芜之地的很大的两个地理概念。
曹操驻军乌林和铁索连船的考虑雄才大略的曹操到了赤壁之战,为什么突然智商降低?
这么想,必然是没看清失败者之所以失败的细节原因。曹操虽然战争失败,但他的举措却不乏高明之处。
驻军乌林
乌林实际上离百里赤壁最西端还有约六十里的距离,曹操为什么选择驻军这里而不是就近的地方?
那就是他吃了初战战船摆不开的亏,把新战场选在了能摆开船队发挥优势的巴丘湖口,转化劣势为优势。
而周瑜有着与他旗鼓相当的智慧,要把优势保持到底,所以驻营的地方仍在乌林“东南方”百里赤壁附近。
(曹军利用巴丘湖口增大作战面积)
现在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一带,那里其实只能算是联军的军营,并且位置不一定准确。
双方因此而僵持,都挑衅着对方说:“你来呀!”但都不主动出击。
如果曹军驻地不是有宽阔水域,周瑜继续初战时的打法,船队以东往西推,曹操又能奈他何?
所以,才能肯定乌林必定有个宽阔的湖口!
铁索连船
很多人忽略了曹操之所以铁索连船,并不是要这样去打仗,而只是必须要这样才能安全停泊好船只。真打仗的时候还是要解开铁索去打的。
因为要保证打仗时,船都能摆开发挥优势,必然沿着乌林半岛停泊船只,湖口内也会停很多船。
但毕竟不能完全一字摆开使阵线拉得太长,那么多船必然会采取多层泊船的方式。
如果不用船连船的方式把船连起来,外层的船与内层的船所在位置水流速度不一样,振幅不同,必然产生碰撞。
即便是时至今天,最好的方式仍是船连船。
(现在也用船连船停泊)
所以,曹操铁索连船一点问题都没有。
火烧赤壁其实是老伎俩准确来说是火烧乌林,但乌林只是一片树林的称谓而已,用赤壁大地名来表示很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习惯。而且初战发生在赤壁,说这是赤壁之战也顺理成章。
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的农历十二月,而离赤壁不远的沙羡之战发生在199年的十二月。
沙羡之战孙策利用东南风烧掉黄祖强大的舰队。
参加过沙羡之战的周瑜、黄盖,其实是依样画葫芦,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东南风,火烧赤壁。
唯一不同的是,通过用计麻痹对方,黄盖烧的是曹军毫无防备,停在岸边的船。
而裴注《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黄盖“中江举帆”的距离感,正是因为联军营地在乌林东南较远的距离,黄盖的船由东南方斜着驶向乌林,而不是在乌林的正南方。
曹操逃跑路线大势已去,曹操乘船逃走。问题是逃是那么好逃的吗?
假如乌林没有湖口,曹操沿着长江上游江陵逃,路途遥远,他的船能跑得过善水的东吴船?
曹公赤壁之败,至云梦大泽,遇大雾,迷道。--《英雄记》
本来不想再提洞庭湖的,但很多人认为这个云梦泽是洞庭湖。一问曹操有能力几百里路程让吴船追不到跑到洞庭湖吗?二问在洞庭湖的巴丘烧了船,他怎么飞到华容道去?
王粲清楚写的是曹操往“云梦大泽”逃,身后的巴丘湖就属于云梦泽。
这可不是慌不择路,湖里有大雾,这雾别看让他迷路好像是坏事,实际上是救了曹军的命。
就是因为这大雾,加上巴丘湖很大,缺少一个条件他都逃不掉。
这再次证明了乌林有大湖口。曹操并没有沿长江逃,而是乘上停泊在湖口里还没烧到的战船,往北面的巴丘湖深处逃。
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曹操)烧船 。--《三国志·郭嘉传》
“巴丘湖”属不属于“巴丘”?
曹军本来就有疫病,加上船上狭窄,而且沼泽地带本身细菌多,逃在巴丘湖的曹军疫情更加严重,很合理吧!
时逢枯水季节,云梦泽的水倒灌长江,巴丘湖水位下降,很难找到可以通行的水路离开巴丘湖,进入其它云梦泽的大湖抵达江陵城。
(曹军巴丘湖北岸烧船进入华容道)
加上疫病和追兵,没时间在湖里到处转悠,以寻找路口,于是在巴丘湖北岸烧掉船,决定从北面的旱泽陆路返回。
哪知这条华容道更不好走,赤壁之战曹军最大的伤亡便出现在这条长路上。
华容道史诗大逃亡所谓“华容道”就是曹操逃向华容县城的路,路上到处是冰冷的泥沼,无人之地。
当时是寒冬腊月,风雪交加,败逃的曹军又无补给,后面还有追兵。
在这样又冷又饿又危机、路又难走的情形下,无数曹军走不动的、掉队的、迷路、开小差、疫病、被蛇虫咬死、被追兵杀死的,不计其数。
(冬季沼泽)
曹操带着人逃到一段特别泥泞的沼泽地段,面积很大,后面追兵离得不远,没时间绕行了。
人马过不去,风又特别大,曹操命令老弱病残全部去割草,将寒冬的枯草填在泥沼里,以使人马能够踩着枯草通过这片沼泽地。
但是追兵逼近,曹军士兵都很恐慌,不等那些铺草的士兵离开,大部队就冲了过去,以致于这些可怜的老弱病残很多都被踩踏葬身在了泥沼里。
战友们踏着他们的尸体逃离,完全暴露了人性最丑陋的一面!
等人马过了这片沼泽,曹操如释重负,哈哈大笑,说:“刘备,本事能力和我差不多,但是得计比我还是稍晚了一点!如果他能够早点放火烧草,火借风势,那蔓延的速度就不是我们能跑得掉的!”
果不其然,不等多久,追兵真的放火烧草了,但沼泽一带早让曹军割成了一大片断火带,火势烧不到曹军离去的方向,曹军得以安全逃脱。
(赤壁之战曹操逃亡路线)
这件事反映出了曹操一举两得的睿智,更从这个缩影看到了曹军在华容道上的可怕困境。
曹军一路跋涉到华容县城,得到补给后,才撤回了江陵城,完成了这场可怕的史诗大逃亡。
总结不研究地理,读史是苍白空洞的。
结合地理研究赤壁之战,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曹操、周瑜的强大在什么地方,曹操失败的真正原因和教训,最终能成功逃脱是多大的毅力。
文末向曹操、周瑜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致敬!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